用利培酮和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反复发作性抑郁症的疗效评析

2016-01-16 02:29张志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帕罗西利培抗抑郁

张志英

(晋城市荣军康复医院精神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国抑郁症的年发病率均在0.8%~9.6%之间[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在按照规定的疗程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约有5%~50%的抑郁症患者其治疗的效果不理想[2]。有研究表明,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加用碳酸锂片、甲状腺素片及丁螺环酮等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反复发作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我院对收治的39例此病患者在使用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的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反复发作性抑郁症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的病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并被确诊。②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超过18分。③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④经血尿常规检查、心脑电图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后,患者均未发生器质性病变。⑤在进行治疗的前2周内,患者未使用过抗抑郁药物。⑥患者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合并患有癫痫、白细胞减少、重症肌无力、青光眼、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患者。②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③孕妇和哺乳期女性。④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⑤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将这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38例患者,治疗组有39例患者。在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1例。他们的年龄在36岁~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6.1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2.4~5.8年,平均病程为3.6±0.7年。在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1例。他们的年龄在33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5.8岁。这些患者的病程为2.7~5.6年,平均病程为3.4±0.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利培酮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先每天服用0.5mg,在适应该药后逐渐增加药量至1.0~3.0mg/d。帕罗西汀的使用方法为: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1次。然后根据病情为患者缓慢增加药量,最高剂量为60mg/d。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加用丁螺环酮进行治疗,丁螺环酮的使用方法为:每次服用5mg,每天服3次。然后可逐步加量,最高剂量为60mg/d。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前后,使用HAMD对患者抑郁的程度进行评估,然后按照评估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控制、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四个等级。①临床控制:经过治疗,患者HAMD评分的减分率超过75%。②显著进步:经过治疗,患者HAMD评分的减分率为50%~74%。③进步:经过治疗,患者HAMD评分的减分率为25%~49%。④无效:经过治疗,患者HAMD评分的减分率低于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的例数+显著进步的例数+进步的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8%。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类药物,此药属于D2拮抗剂。利培酮可通过阻滞5-HT2受体和对5-HT1α受体发挥抗抑郁的作用,且此药对中脑的边缘系统D1、D4具有明显的选择作用[4]。帕罗西汀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典型药物,此药属于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丁螺环酮对5-HT1A受体的亲和力高,对突触前的5-HT1A受体具有完全激动的作用,对突触后的5-HT1A受体具有部分激动的独到功能,可有效地发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最终实现抗抑郁的效果。丁螺环酮不仅具有抗抑郁功能,还有为抗抑郁药增效的作用,且此药的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此研究结果与尹定富等人[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用利培酮和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反复发作性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高。

[1] 古智文,郑洪波,李莎等.“软双相”心境障碍与反复发作抑郁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24):3716-3717.

[2] 司天梅,舒良,于欣等.2006年我国十省市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4):206-210.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04.

[4] 许勇,潘秀玲,潘秀敏等.利培酮对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治疗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205.

[5] 尹定富,曹秀英,冯锦等.丁螺环酮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1):56-57,61.

猜你喜欢
帕罗西利培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