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6-01-16 02: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健饮食护理人员

吕 攀

(南京市浦口医院公共卫生科 江苏 南京 210031)

饮食行为问题是儿童保健门诊中较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成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约有30%~50%的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1]。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120例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我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①年龄在1~6岁的儿童,性别不限。②无器质性病变的儿童。③临床表现符合IMFeD饮食行为问题临床诊断标准的儿童,并且存在一种或几种行为问题,如偏好特定食物、食欲差、不良进食习惯、家长过度关心等。④儿童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能接受9个月的健康饮食干预。

1.2 方法

为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喂养,为观察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然后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 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成立宣传小组,对儿童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育儿知识教育,并耐心解答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以让其更加充分地了解到有关儿童饮食的知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引导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理念和育儿信心,从而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1.2.2 个性化饮食干预 ①针对存在食物特别偏好的儿童,护理人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为其替换偏爱的食物,但切忌替换过早、过快。在初始阶段,应适当让其减少摄入偏爱的食物,逐渐让其多摄入其他食物,不可强迫其进食,更不可在其进食过程中对其进行批评和责骂。②针对食欲较差的儿童,护理人员应首先提振其食欲,在两餐之间只为其提供小点心及水果等,在正餐前30min内不让其吃零食,同时适当增加儿童的活动量,以增强其饥饿感。③针对存在不良进食习惯的儿童,护理人员应按照“定时、定位、定量”的原则鼓励儿童自己进食,同时让家长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④针对家长过度关心的儿童,护理人员应提示家长杜绝攀比的观念,并接受儿童存在个体差异的事实,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进餐环境。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是偏好特定食物、食欲差、不良进食习惯、家长过度关心等几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干预前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在实施饮食干预前,两组儿童在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儿童干预后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在实施饮食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后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饮食行为即摄食活动,包含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喂养行为及进食氛围等几方面内容。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是儿童饮食行为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饮食行为尚未定型,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可塑性[2]。因此,这一时期也是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发年龄期,如果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就会导致其对营养的摄入不均衡,从而诱发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增加腹泻、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3]。基于其年龄小,易受外界干扰及自律性差等因素,医生-家庭二维交互式健康饮食干预的介入是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的有效办法。医生-家庭二维交互式健康饮食干预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双向沟通,使医生能详细了解儿童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指导、帮助家长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于较突出的行为问题要实施强化干预[4]。定期复诊,及时对儿童的生长指标和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记录比较儿童饮食行为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持续改进,及时调整干预活动的目标,改善家长喂养的方式和观念。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笔者为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喂养,为观察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然后对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饮食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对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健康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华丽,陈敏,郝燕,等.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1):1151-1153.

[2] 刘丽,李佳,吴晶,等.哈尔滨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0):66-68.

[3] 倪锡莲,王巍,董砚,等.长春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4):3958-3960.

[4] 王硕,黄小娜,王惠珊,等.儿童保健门诊与社区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679-681.

猜你喜欢
保健饮食护理人员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