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出血性胃炎的效果对比

2016-01-16 02:30李国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出血性奥美拉唑休克

李国英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云南 楚雄 651499)

出血性胃炎是一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该病发病的原因和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习惯不合理、服用药物、感染、创伤、休克是导致出血性胃炎的主要因素。出血性胃炎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呕血和黑便。患者出血量过多时会发生贫血或周围循环衰竭,从而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该病。为探讨使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出血性胃炎的效果,我院对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6例出血性胃炎患者分别使用上述疗法进行了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6例出血性胃炎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呕血与黑便。这些患者均在胃出血24h内进行了内窥镜检查,其内镜检查结果均符合出血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均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及消化道溃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每组各38例患者。药物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平均年龄为(44.6±6.9)岁。手术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平均年龄为(46.2±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紧急输血、补液,使其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消化液及大小便等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药物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每天服用2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服1片(20 毫克)。为手术组患者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上腹正中部位做切口,纵行切开其胃壁,进行胃肠道吻合术。完成胃肠道吻合后,在患者的吻合口下放置胃管。观察患者胃管内引流物的颜色和性状,若发现其引流物内有较多的新鲜血液,则需拆开其吻合口,再次进行检查,并彻底止血。使用10号丝线为患者结扎止血,在其胃主动脉“鸦爪支”的第二分支处缝扎胃左动脉,在其幽门环上2 cm处缝扎胃右动脉。若患者胃壁及胃黏膜的色泽正常,且无坏死,胃蠕动正常,无活动性出血,则使用7号丝线间断地内翻缝合胃壁切口。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补充血浆,防止其发生休克。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患者呕血及便血的症状完全消失,连续进行3次大便隐血实验的结果均为阴性,其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正常。有效:患者呕血和便血的频率和量均显著降低,其进行大便隐血实验的结果显示,其便血量减少。无效:患者呕血和便血的症状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2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药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外出就餐次数的增多及经常过量饮酒,出血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上一般将引起出血性胃炎的因素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部分。外源性因素包括服用某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抗生素或大量饮酒等。患者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后,其胃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胃液中的氢离子会渗入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发生出血性胃炎[3]。内源性因素包括严重的感染、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4-5]。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可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迷走神经兴奋则会使胃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上皮受到损害,发生胃黏膜糜烂和出血。休克可导致人体释放5-羟色胺及组胺,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促进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损害胃黏膜[6]。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出血性胃炎。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病情较轻的出血性胃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6,7]。但对出血量较大、病情凶险、随时会出现休克的患者来说,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往往达不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因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较高,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使用药物和手术方法治疗出血性胃炎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治疗效果不存在优劣之分。不过,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对患者进行分组时,考虑到伦理学问题,将病情危急的患者直接分到了手术组中,然后才将剩余的患者随机分组,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总之,使用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治疗出血性胃炎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意愿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张洋平.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治疗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12):1686-1687.

[2] 姜振中,翟诚顺,王栋,等.急诊治疗122例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27-28.

[3] 马国平.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治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1,38(23):104.

[4] 戴仙.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4,(30):115-115,116.

[5] 张俊平.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36-37.

[6] 黄金红.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4,(8):19-20.

[7] 覃桂聪,黄璐.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329-331.

猜你喜欢
出血性奥美拉唑休克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