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损伤控制疗法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处骨折中的应用

2016-01-16 02:30吴方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耻骨骨盆

吴方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山分院 山东 烟台 265700)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常伴有四肢多处骨折[1]。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可导致其发生出血性休克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危及其生命安全[2]。过去,临床上常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一般。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此病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对其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6例患者,对照组有40例患者。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25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1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2.1)岁。本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病因为从高处坠落,有31例患者的病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在观察组4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6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1.2)岁。他们中有11例患者的病因为从高处坠落,有35例患者的病因为发生交通事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这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1)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常规麻醉。(2)在患者耻骨联合面上方约2cm处做一横向的弧形切口,并切开其髂腹股沟的肌肉。(3)在患者耻骨上方约1cm处切断其腹直肌前鞘、锥状肌和腹直肌。(4)患者若伴有耻骨支骨折,可将切口延长至其耻骨支处,并将其腹外斜肌腱膜和联合腱切开。(5)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剥离,使其耻骨联合面和耻骨支充分暴露。(6)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然后使用重建钢板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

1.2.2 在进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之前,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骨科损伤控制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对其进行输血和输液。(2)使用常规的外支架固定术对其骨盆骨折处进行临时固定。(3)使用骨盆带固定止血法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4)对患者四肢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并使用石膏托和外支架对其四肢骨折的部位进行临时固定。(5)对患者进行常规补液治疗。(6)在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3]

(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骨盆分离移位的距离在4mm以内。(2)有效:经过治疗,患者骨盆分离移位的距离在4mm至 10mm之间。(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骨盆分离移位的距离在10mm以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56.2±8.1)min,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为(111.2±9.8)min。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0例,为有效者有15例,为无效者有1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0%(25/40)。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5例,为有效者有24例,为无效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78%(39/4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有2例患者发生了尿道损伤,有1例患者发生了坐骨神经损伤,有2例患者发生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4%(6例)。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有3例患者发生了尿道损伤,有2例患者发生了坐骨神经损伤,有2例患者发生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1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后进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只进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骨科损伤控制疗法对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佳佳,蒋纯志.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疗进展[J].现代医学,2011,3( 15) : 373-377.

[2] 徐爱飞,陈华燕.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处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0( 7) : 45-46.

[3] 张平州.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处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6( 9) : 31-32.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耻骨骨盆
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