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埃博拉病毒预防控制的几点建议

2016-01-16 17:41丛蓉
中国市场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疫情防控

丛蓉

[摘要]

为完善我国埃博拉病毒疫情防控,建议我国严格防控埃博拉疫情,提高公众的警惕意识,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并建立埃博拉专项资金,建立国际联防联控埃博拉疫情机制,加大疫情信息透明度,在我国各地区、省、市开展应急演练活动,鼓励并加强埃博拉病毒科学研究。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204

1前言埃博拉(Ebola R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有很高的死亡率,约为50%~90%,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由生物安全等级可以看出,埃博拉病毒比艾滋病和SARS还要危险和可怕,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值得庆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途径不包括通过空气传播。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美国纽约2014年10月23日晚间证实出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这也是美国第四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为防再出现入境的病例,纽约州与新泽西州颁布强制隔离令,曾经在西非治疗过病人的医护人员或曾经接触过病人者都必须隔离,直到度过埃博拉病毒潜伏期21天为止。此外,美国首位在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护士已痊愈出院。

目前全球还没有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疫苗。据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实验室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埃博拉留观病例进行筛查后,已经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也就是说,我国尚未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

2预防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建议

我国虽然还没有出现病例,但是仍然应该引起我国的重视。相关检验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该严格筛查病例,一旦出现病例,马上隔离,严格控制,争取不发生死亡病例或传染率降至最低。为了预防控制埃博拉病毒,特提出如下建议。

2.1严格防控埃博拉疫情,同时提高公众的警惕意识

为了控制埃博拉的扩散,我国应该对入境的人进行严格的检疫。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美国与患者接触过的两个护士均感染了埃博拉,为避免出现医护人员感染,医护人员应当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

同时,应当提醒前往西非地区的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疑病人以及病毒宿主灵长类动物。尤其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因为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体液传播。针对埃博拉感染者的症状,公民应当提高警惕意识,当在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2.2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埃博拉病毒疫情专项资金

美国东北大学MOBS实验室(Laboratory for the Modeling of Biological and Socio-Technical Systems)统计显示,中国列在最有可能遭埃博拉病毒袭击的前三十位国家中的第16位。美国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结合最新的埃博拉病毒传播路径、国际航班飞行数据、病毒的潜伏时间、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率等作为研究因子,计算出到10月底埃博拉病毒扩展至其他国家的概率,预测表明:中国可能会在10月底出现埃博拉病例。因此,应当建立埃博拉病毒疫情专项资金,以备突发埃博拉疫情时,有足够的资金为经济后盾。

2.3建立国际联防联控埃博拉疫情机制

2014年10月19日世界银行警告,由于各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协力抗疫,全球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役中已吃了败仗,全球经济可能因此遭受冲击。世界各国当前仍未充分意识到埃博拉病毒的潜在风险。埃博拉疫情所威胁的“不仅仅是西非经济,还会是全球经济”。因此,应当建立国际联防联控埃博拉疫情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一旦发现病例,及时进行国际通报。

2.4加大疫情信息透明度,避免公众恐慌

在深圳出现了首例博卡病毒,引起公众恐慌,不明情况的民众以为是埃博拉病毒。我国疫情信息透明度上,应当做得更好,对有关可疑病例排除埃博拉后,及时对公众进行通报,避免公众恐慌。我国到目前尚未出现病例,只要预防措施做到位,就不会感染埃博拉。公众应该注意,食用动物产品前应确认食物已被彻底煮熟,这样病毒就会丧失活性,不再具有危险。平时应当经常洗手,并使用如肥皂水和酒精凝胶等消毒液,都可以轻易杀死埃博拉病毒,就不会被感染。

2.5在我国各地区省市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进行实地演练可以评估和提高埃博拉病毒防疫时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实践,完善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医院和检测机构间的合作、提高应对水平和速度。2014年10月23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了处置埃博拉病例演练,确定27家定点收治医院及3家病例筛查检测机构,并制定了医院感染防控预案。建议我国各地区省市开展埃博拉病毒应急演练活动,以提高地方卫生部门的应急能力。

2.6鼓励并加强埃博拉病毒科学研究,以填补关键知识领域的空白

人类与埃博拉病毒斗争了近40年,至今未研究出疫苗和特效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科学研究工作,人们终有一天会破解埃博拉病毒的密码,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最终赢得胜利。鼓励科研,开发疫苗,在埃博拉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传播机制、致病和免疫机理、预警技术、疫苗和药物研发等诸研究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因此,建议我国要加强埃博拉病毒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核心科研机构的建设,全面提高我国对埃博拉病毒的应对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此次埃博拉疫情严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是对埃博拉病毒来源、传播规律尤其是治疗手段等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各级检疫部门和医疗机构仍需保持高度警觉,要进一步认识到做好当前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多种措施联动,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雪敏,王皓婷,邱亚峰,等.埃博拉病毒苏丹型核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中国兽医科学,2011(2).

[2]邵家胜,卢洪洲.新发传染病发病研究概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3).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疫情防控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