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 信手拈来的尤物

2016-01-16 16:22汪新林
中国收藏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札名人

汪新林

寺町翁戎螺,它的色泽浓淡相宜,伴有精致的纹路。如果螺也有性格,那么它必也像名人手札一样,轻灵而不轻佻,有涵养而不呆板。

在外界看来,我是一个画画儿的。多年的从艺之路,使我对花鸟画创作有了些许领悟。但平心而论,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多多少少与我的收藏有一定关联。

我自幼受到舅父朱月湖和朱白亭的熏陶,他们都是老家安徽当涂县的画家和美术教育者。受他们的影响,我十几岁即迷恋上了收藏,尤其是名人字画。当时收藏名家书画作品价格很便宜,而且很多老先生还在世,和他们接触也并不是那么困难。说起对传统书画的解读,我认为名人手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讲,从手札中能够体现比较立体、完整的中国文化史。因为其内容实在是包罗万象,或政治、或文学、或艺术、或调侃,这些前辈大师以其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记录着其历经沧桑的家国情怀。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了手札的收藏,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去年也如此。我经常会写一些书画方面的文章,所以经常会购买一些相关的古旧书籍。在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古玩市场闲逛的时候遇到一位卖旧书的老乡,他说在收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封信札,问我是否有兴趣。第二天,我又来到他的摊位,他把这件冯亦吾先生的自作诗手稿拿给我看,由于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当即决定买下。这是冯先生作于1979年的三首绝句,大致内容是先生对书斋生活的一些感悟。商定价格后,我给了他现金。但他还有另一个要求,说想要一幅我的画作为收藏。我二话没说,立即回到离市场不远的画室取了一张还算看得上的画作给他,看得出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说实话,更开心的应该是我,因为如获至宝的喜悦是他体会不到的。事情本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这个老乡的时候,他又拿出了一件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手札。据他说,上次我爽快地送他作品让他很感动,在收到这件手札后,就一直等着我的再次出现。没想到,平时手松的我,却为自己带来了一份幸运。

我从青年时代起,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尽办法拜访当地的书画名家,不能亲自拜访的就尝试以书信的方式与他们请教。那时的老先生对后学都很关照,几乎有信必复,和我长期保持书信往来的有费新我、董寿平、钱君匋、潘主兰、谢稚柳、启功、王学仲等。在与他们的长期交往中,我的手札收藏也愈发丰富起来。在这些名家手札中,我看到中国的文化熠熠生辉,愈发夺目。因此在我收藏序列里,手札收藏是十分重视的。

近年来,手札拍卖价格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的名人手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中国手札以汉字为载体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在国外拍卖市场上同样甚至更加火爆的外国名人书信来说,除了文献价值外,更具备了艺术价值。2014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秋拍的“笔墨文章——之斋收藏,信札写本”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971万元。而一些个人拍卖同样出现了惊人的天价,比如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了655.5万元的天价,每字均价达到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

我们平常所称的手札,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唐之前存留下来的大多已被称作“帖”,是珍贵的法书精品。而明清以至近现代所保存下来的大量札类藏品,则被归入古籍善本类目之中。目前市场上的手札作者主要集中于历史上和少量在当代地位已被肯定的名人,如政要、学者、作家等。其实,就任何一件手札作品来讲,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还尚未被人们全部认清。

首先,手札多为时人的书信、日记,其中所记内容由于其本身的私密性和书者、接受者之间的排他性,往往能够记录下书者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和心理感受,以及当时社会上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某些不为人知、未为史料所录的历史情形。虽然中国学者对于历史的研究历来以正史为主,但仍旧要辅以各种笔记、语录、杂记甚至借鉴当时的流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一纸手札就是一段最可靠的历史档案,无论对于这个作者本身,还是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其中的表达都毫无夸大之嫌。

其次,手札虽被作为古籍善本类的分支,但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及存在形式,内中的艺术价值,更是其作为一件艺术品应该为更多人所注意到并加以肯定的。手札为时人手书所成,虽不一定都是在书法创作上深有造诣的大家,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气质则个个不同、各具风采。古人学书,即便不为在书法领域青史留名,至少也会为了功名、脸面而勤加练习。况且写毛笔字本是古人日常要做的事情,正如我们今日用钢笔、圆珠笔写字,甚或在电脑键盘上敲字一般,其熟练程度与对笔墨的驾驭能力非今人所能想见,尤以当时名流书法技艺最为精湛。而手札作品正是这些人书法技法与风格最为随意、自然的流露,虽信手为之,却体现出了作者的真实性情与功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札作品既是资料性的,又是观赏性的,多重价值的兼而有之是其独具的特性。

因此不要以为名家书画“作品”才能够卖大价钱。有时候,名家的一张便条、一封短信、一通草稿,也会因为其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价值,而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尤物。

而伴随着手札拍卖的火爆,巨大的物质诱惑致使大量的赝品伪作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就变成了藏家的困扰之一。从我多年的收藏经验来看,为谨防上当受骗,事先多做“功课”是必要的,即要有“眼力”。能够从书法艺术的层面对作品的风格特质作出判断,又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揣摩藏品的价值,这样的买家才会无往而不利。

此外机遇也很重要。对于名人手札而言,它与“正式的书画作品”不同的是,同样内容的“手札”不会再写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每一件手札都是“孤品”。而这些孤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练就了眼力的同时,只要遇到了,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倘若你轻易放过了,只能说明你对其作品的真诚度不够。平心而论,手札收藏的确需要一定的真诚度。对待艺术作品的真诚态度,不论对一个艺术创作者,还是一个收藏家,同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最起码的条件。

手札收藏,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新兴的热点,目前有明确系统性、目的性的藏家数量尚不算多。手札背后的升值空间也尚未成为市场开发的重点,但我们可以预见,名人手札这一融汇时代特征、人物品格、文化品位的收藏品类,还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参与、分享。

猜你喜欢
信札名人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名人摔跤后
名人名画
书画名人汇
旧时信札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名人书信拍卖为何逆势上扬?
信札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