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亦芬芳

2016-01-16 17:00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妇白石齐白石

胡西林

齐白石生于农村,当过木匠,对农村的民风民俗有着自己深刻的体验,因此不难理解其画中浓浓的民间生活气息。他的绘画中常常蕴含了民俗元素,比如画葫芦、佛手、石榴、白菜等,都与民俗有关。其平民化的艺术取向是其成功的诸多方面原因之一。

白石老人终其一生都在兴趣盎然地画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荷塘,抑或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以一种平常人的开朗胸怀去抒写充满生机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趣。可以说,他的绘画是优秀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品赏其画作总能让人嗅到一阵阵泥土的芬芳。

齐白石画白菜倾注了很多情感,因为他有寄托——青白传家。这个寓意形而下也形而上,是民俗也是哲学。但是有人不识,是一位农妇菜贩。黄永玉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记录在许礼平兄《旧日风云》一书中:“齐白石在家中听到菜贩叫卖,跑出来看到一棵棵壮实的大白菜,煞是欢喜,忽生一计,急返屋里拿出一幅自己画的大白菜,要与菜贩交换。菜贩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不晓得眼前这个老头就是鼎鼎大名的齐白石,更不知道这幅白菜画可以值多少担大白菜,一心以为城里人哄她,用纸白菜骗他的真白菜。农妇心直口快,立即要说个明白:‘想拿你画的假白菜换我种的真白菜?我才不上当!交易告吹,白石老人为之气结。”交易虽告吹,佳话却留下,与王羲之竹扇题书助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白石画白菜数十年,早年粗笔双钩,尚拘于形,晚年浓墨敷水,纵笔写意,浓淡相生间,白菜的肥壮厚实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而肥壮厚实正是白菜的美与精神之所在。此幅《青白传家》乃一小品,尺幅不过一平尺余,却画得充盈热烈。几棵白菜?肯定不是一棵,像一堆,但几笔就出了这个效果。特别是叶与叶之间,叶间叶,叶叠叶,不模糊,不紊乱,凭借的就是对墨与水的把握,层次分明,青白了然。

《多子图》 纸本设色镜心

尺幅:28厘米×41厘米,钤印:白石老人(白文),鉴藏印:思胜曾观(朱文),题识:多子 白石。

石榴因为寓意吉祥,自古被视为“多子多福”的瑞果。《北齐书·魏收传》记载了一则与石榴相关的故事:南北朝时,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纳赵郡李祖收(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成员中并无李祖收其人,据唐华全先生考证,李祖收乃李祖牧之讹)之女为妃,某日帝驾临李宅,妃母宋氏荐献石榴二枚,帝不明其意,于是问魏收:“此竟何意?”魏收告之:“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延宗大喜,乃赐妃母美锦二疋。

明代永乐宣德二朝官窑瓷器上也见有绘折枝石榴图,石榴个个绽皮,露着诱人的果实,并且还绘雌雄二鸟在树上打俏,寓意不言而喻。民间剪纸上更是常见“榴开百子”图案,齐白石绘石榴当循此文脉而来。那么如何取名呢?齐白石此图曾收入多种画册,均名之为“石榴”,而白石老人自题是“多子”。取名“石榴”当然没错,但总嫌寡味,因为“石榴”是自然,“多子”是文化。

《豆荚》 纸本设色镜心

尺幅:28.5厘米×41厘米,钤印:齐大(白文),鉴藏印:思胜知音(朱文),题识:白石。

有一种人说话没有内容,但是很有腔调,所谓虚张声势;有一种人说话浅声低语,却总是让人侧耳聆听,所谓“有理不在声高”。白石老人作画从不借题材邀客,也不以笔墨噱人。此幅《豆荚》,乡人园里的果蔬,有“身段”的士绅画家不屑于此,白石老人却笔沾喜气,画得馋眼果腹,让人爱怜。老人也因此有大获,一九一九年闰七月十八日齐白石日记云:“胡南湖见余画篱豆一幅,喜极。正色曰:‘君能赠我,当报公以婢。并即赠之。”《白石诗草补编》第二编亦复云:“友人见余画篱豆一幅,喜极,索去。后报我以婢。”此婢即胡宝珠,后来齐白石扶为继室者是也。

猜你喜欢
农妇白石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画蝉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富贵病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