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2016-01-16 18:25甘彦章
甘肃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必要性

甘彦章

【关键词】 体验性德育;必要性;道德规范;道德观念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26—01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提法都是“德育为首”,但表现出来的则是“首而不要,加而不强,提而不高”,德育工作的低效众人皆知。我们总是强调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和德育的重要性,但德育却被智育代替,被老师讲授,被考试让学生“知道”,而与学生的生活远远剥离,德育活动中强调了学生的记忆,强调了知识概念,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践行和内化。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对己不严格就是当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德育工作必须从形式、方法、内容、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体验性德育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生活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教育,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人的生活性决定了学习德育应该从“立德树人”出发,到社会生活中探寻,在活动体验中养成。

一、体验性德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肯学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传统的德育应称为“说教式德育”或者称为“认知性德育”,就是教师将德育内容如诚信、友善、和谐、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就是施教者,就是德育知识的传授者,而本应为主体的学生则只能是德育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德育工作的形式下,学生对德育信息的接受只会停留在认知的层面,绝不可能有体验和感悟;德育也只能处于晓之以理,而不能让学生自我教育,无法达到内心深处,这种德育就只是概念化的教育。只有让德育回归体验,回归生活,才能使德育实现个体,形成学生个人的心性品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取个人的亲身经历,发展自信心与胆识、情绪管理、自立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

德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基础文明和道德规则融入到学校常规性德育活动中,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校园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学雷锋志愿者,社会实践等。在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参与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升华了,并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体验性德育是生命完善、个性丰富的必由之路

德育毕竟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提升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教育,它必须强调人的存在和人的主动性,而非被动的接受,因此,学生的体验应是学校德育目的达成的必由之路,通过体验,学生亲自实践,认识领悟,形成个体态度、信仰,推进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生活是德育的起点,基于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自主和自尊,体验合作与和谐,体验生命和生活,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学生从实践体验到心理亲历,每个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都是其独特的能动性创造的结果,不会简单地接受外界影响和别人的意见,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理解、体验,才能形成自己内在的存在价值,感觉到了自我理智的力量、情感的满足。德育,就是心育,就是要触及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只有让主体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表现个性与才能、抒发情感和情绪、获得生活体验的机会和环境,主体才能体现出来,生命才会充满活力,个体才会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体验性德育是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基本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平时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就是“守则”、“要求”、“纪律”的规定,就是德育分数的评定,学生听了,看了,记了,却没有感动;学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却置身活动之外,没有体验,没有内化。真正的德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去简单灌输,而必须根据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真实的生活去设计活动,去充实挖掘当前社会现实的各种德育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学生只有真正参与活动,才能学会感恩,学会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只有参与,才有可能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只有学生参与了活动,用眼睛去观察了,用耳朵去聆听了,用嘴巴去表达了,用头脑去思考了,心灵才会感悟,才会触动,道德情操才能得到陶冶,道德习惯才能养成,道德境界才会升华。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必要性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