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

2016-01-20 03:59张静波赵景萍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急诊内科山东威海6400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新都社区山东威海6400
关键词:休克收缩压有效率

张静波,赵景萍(.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威海 6400;.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新都社区,山东 威海 6400)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

张静波1,赵景萍2
(1.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新都社区,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 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行急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自2011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显效率为84.31%,有效率为12.75%,无效率为2.84%,总有效率为97.06%。且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衰竭患者使用急诊救治的效果较好。

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患者在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可迅速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血压骤降等循环功能障碍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急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51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9.23±2.3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3例,扩张性心脏病患者2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1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31例,急性右心衰患者31例。患者在急诊救治时间为9~51 min,平均就诊时间为(23.63±3.15)mi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起病急骤,呼吸困难,端坐位,阵发性咳嗽,在发病期间血压有上升情况,收缩压最高可达到220 mmHg,并伴随有休克症状。在急性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听诊,可闻及患者的肺部有湿罗音、哮鸣音,少数可出现奔马音[1]。

1.2急诊方法

将患者调至舒适体位,由于卧位会增加患者的循环血量,加重患者的缺氧现象,因此一般采取端坐位,保持患者的小腿垂直向下,对于已经出现休克的患者可采用卧位,患者在卧位时注意对患者进行及时吸氧[2]。①氧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及时的吸氧处理,常采用鼻导管吸氧,将患者体内的氧分压控制在95%~98%[3];②药物注射:一般对患者使用药物注射,采用的方式为静脉注射,临床上对于急性心理衰竭的患者静脉注射的药物主要为乙酰毛花苷和儿茶酚胺,乙酰毛花苷的注射的剂量一般在0.3 mg左右,儿茶酚胺的注射剂量在患病的早期剂量为3 μg/(kg·min),后期可增加到20 μg/(kg·min);③镇静处理:为了缓解患者的情绪,可对患者静注吗啡,一般20 min注射一次。

1.3疗效评估

显现:患者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胸部疼痛以及心悸等症状有明显好转,且患者的氧含量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胸部疼痛以及心悸等症状有所好转,患者的氧含量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的恢复程度在50%~70%;无效:患者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胸部疼痛以及心悸等症状未见任何好转,患者的氧含量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的恢复程度在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显效86例,显效率为84.31%,有效13例,有效率为12.75%,无效3例,无效率为2.84%,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6%。并且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进行观察,可见治疗前患者的心率为(166.23±26.34)次/min,舒张压为(9 1 0 2.3 6±2 1.1 4)m m H g,收缩压为(1 1 4.6 1±9.4)m m H g,治疗后的心率为(1 1 4.3 7±1 4.7 1)次/m i n,舒张压为(7 7.1 6±1 1.9 1)m m H g,收缩压为(71.94±4.62)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因为患者突然发生心脏结构的功能异常,导致短期内患者的心排血量减低,而各个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发生相关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时,患者脉搏出现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情况,同时可闻及心室性奔马律,患者在左侧卧位是心尖部或心尖内侧最易听到。而当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时,就会引发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毛细血管内液体大量的外渗,而此时淋巴组织不会吸收,液体会首先渗透进患者的肺间质,继而引起患者肺泡受积压,导致患者重度呼吸困难。而急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为由于心脏收缩力突然且严重的不足,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衰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急诊的措施对于休克的患者采取卧位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将氧分压控制在较高的百分度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量,对于减缓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吸氧的方式主要为鼻导管,可减少气管插管的风险。对患者使用乙酰毛花苷静注的原因为此药物为正性肌力药可帮助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儿茶酚胺可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增加血液循环。对患者使用吗啡进行治疗的原因为帮助患者镇静,减少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的休息以及疾病的康复[5],但是在对患者使用吗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禁忌症,如患者存在昏迷或者休克则禁止使用本药物,同时对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也禁止使用本药物。休克患者及时开放静脉通路,最好采用留置针,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和输液。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于无生命体征患者立即行CPR,病情后稳定及时进行下一步的生命支持,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配合相关科室进行相应的抢救治疗,若患者的情况需要转院治疗,在转运病人前应电话通知相关医院做好准备[6]。本文的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显效率为84.31%,有效率为12.75%,无效率为2.84%,总有效率为97.06%。且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数进行观察在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改善情况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衰竭的患者使用急诊救治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整体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开展急诊救治。

[1]顾晓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2014,05(25):116-117.

[2]李万广,常俊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02(15):76-77.

[3]李 然.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影响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2,34(10):1583-1584.

[4]姜 娜.急性STEMI患者行介入治疗近期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2013,34(09):1432-1434.

[5]王兴蕾.2010-2014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山东大学,2015,01(29):121-125.

[6]许振声.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8):115-116.

本文编辑:徐 陌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09.038.02

猜你喜欢
休克收缩压有效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很有效率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