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

2016-01-20 04:04
中国流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

董红1,林慧慧2

(1.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300204;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市300071)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与全面推进,从政策、交通、金融等三方面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企业开始更加频繁而深入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然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面临频繁的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下,为更好地防范对外贸易摩擦,推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对外贸易企业必须加强国外技术资源整合,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享受生产国国民待遇;必须充分利用外资,促进技术进步。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摩擦;贸易格局

古代丝绸之路是我国与西方国家进行各方面交流的重要纽带,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亚、西亚、北非,最终到达欧洲和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南亚、西亚,最终到达非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始于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发表的演讲,并于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由“一带”拓展到了“一带一路”,得以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最先倡导的致力于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创新合作模式,[1]对我国以及周边国家乃至世界贸易格局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与全面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企业开始更加频繁而深入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这必将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同时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会日益增强。然而,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面临频繁的贸易摩擦,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效防范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格局与贸易摩擦现状

1.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格局现状

(1)我国企业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出口总额220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成为最大的货物贸易国。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呈增长态势,总体增长速度很高。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达到35%。2005—2008年,我国进出口增长率稳定在23.8%。2009年,尽管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13.9%,但之后我国进出口总额继续稳步提高。2004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额居高不下。

(2)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方式,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主要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2013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的占比达到49%,加工贸易的占比约为39%,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是我国出口的主要方式,所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价值链的底端。[2]

(3)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对象集中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我国进口产品的原产国与出口产品的目的地国相差不大。2013年,面向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总和占我国出口总额的将近60%,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60.27%。因此,解决我国贸易摩擦问题的重点就是解决与上述主要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问题。[3]

(4)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我国进出口商品大部分都是机电产品,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价优势。我国机电产品的生产大多为贴牌生产,属于加工贸易,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除高新技术产品外,我国外贸出口较多的是服装和纺织品,其技术含量也比较低。然而,我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原油、农产品等原材料和集成电路等,且进出口的主要产品很多都是重复的。

2.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

(1)我国企业贸易救济调查立案总体情况

2009年以来,我国共受到贸易救济立案调查420起之多,涉案金额为571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297起,占贸易救济调查的一半以上。2009年立案数量达到116件,2009年、2012年涉案金额分别为127亿美元和277亿美元。

(2)主要贸易伙伴与我国企业贸易摩擦情况

图1展示了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采取的贸易救济情况。2013年,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5.2%。

截至2013年底,在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不包括美国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调查大部分为反倾销调查,且贸易救济调查所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涵盖化工、纺织服装、钢铁制品、机械器具、电子产品及木制品。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调查较多的国家,接下来是欧盟国家、土耳其和巴西。在印度、巴西、土耳其,我国几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向欧盟成员国的对外投资也不多,因此无法利用原产地法来缓解我国在这些国家的顺差状态,也无法让我国的产品享受其本国产品待遇,这让我国逐渐丧失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4]2014年,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最多的是反倾销调查,共61起,此外还包括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等。2014年,针对我国产品,美国发起“337调查”12起,欧盟发起反规避调查和反吸收调查各1起。

在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调查中,除美国以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为主外,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以反倾销为主。我国涉案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钢制品、机电、化工、纺织、服装等产品上。

图2展示了2009年以来我国受到美国“337调查”立案的情况。我国受到美国“337调查”的案件很多,2010年最多,达到25起;2012年,共针对我国发起“337调查”18起,占美国当年“337调查”案件总数的45%;2013年,共发起“337调查”42起,其中涉华调查19起,占美国“337调查”的近一半,居美国“337调查”涉案国之首。在“337调查”中,我国涉案的产品主要以电子信息类产品为主,此外还包括部分医药和轻工产品。

图1 截至2013年底我国主要贸易国对华贸易调查数

图2 2009—2013年美国对华“337调查”情况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因素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要构建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要加强“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下简称“五通”)。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要从政策、交通、金融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1.政策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只是一个对外经济合作的构想,随着这个战略构想的实施以及各国的合作与参与,其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尽管“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合作,但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合作肯定需要政治关系的支持,当然也离不开政府外交的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目标是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即交通通信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货币自由流通、人员彼此友好往来,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设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各国将相继实施各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合作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赢互利。

2.区域交通便利化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路”非常关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指的“路”并不是普通的道路,也不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而是21世纪的丝绸之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和发展。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路”是借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油气管道以及航空、互联网、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建设的多维、多向的道路、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网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交通网络所覆盖的区域将更加广阔,并真正实现交通的便利化,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便利的交通,其交通目标应当是极大地提高物流速度,扩展物流空间,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经贸关系,[5]实现亚欧大陆两端国家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印度洋的直接联通,为亚欧大陆腹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东出太平洋、南下印度洋、西达大西洋提供交通便利。

3.金融支持

金融作为21世纪经济的核心,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五通”中的贸易畅通也需要货币流通的支持。因此,战略区域国家双边本币的互换与结算将更加便利,各币种的投融资将更加方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港、管道、道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巨大的投融资机遇和市场,能够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经济圈使用的规模和范围,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及贸易摩擦的影响

1.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

“一带一路”是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东欧等周边国家新的经济贸易合作网络,对我国沿边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影响十分重大。

(1)基础设施输出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急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技术。与此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制造能力。[6]随着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逐渐消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便利条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将在满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将拉动我国劳务及施工机械的输出,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商品材料的输出,使得基础设施输出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大工业出口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许多国家其工业尚处于低端水平,尽管目前我国的装备和产能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性价比较高,仍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我国的设备如生产线等就可以更好地帮助战略合作国家发展实体经济并推进其工业化进程。[7]例如,2014年底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我国向哈萨克斯坦输出生产线设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工业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3)资本项目输出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需要其他国家的资金支持。2014年10月,我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我国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持股50%,为最大的股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资本互通的渠道,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资本项目格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出东快西慢的格局,且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与东南亚、东亚很多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往来并不频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沿线国家开放发展、优势互补创造新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大多是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这为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一带一路”战略将充分挖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提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频率、贸易金额,提升这些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地位,进而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外贸易活跃的程度。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在继续优化我国与原有合作伙伴对外贸易的基础上,增加与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提升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新变化

(1)实物贸易摩擦加剧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将加大基础设施及大工业的出口,这将使得我国企业与德国、日本等大工业出口大国产生正面冲突。我国在抢占基础设施与大工业市场的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面临贸易摩擦加剧升级的挑战。

尽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扩大贸易规模,提高贸易投资水平,充分释放参与国贸易合作的潜力,但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东亚、东南亚、东欧等许多国家,再加之各国国情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即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总体符合各国利益,也难免会在某些局部无法契合。此外,由于我国能够对沿线国家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8]很容易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国企业必须做好防范对外贸易摩擦的措施。

(2)金融摩擦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我国提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4年10月24日成立,重点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对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亚洲开发银行构成了威胁,引来了美国和日本的阻挠。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由实物贸易领域逐渐延伸到了货币金融领域,开始涉及世界大国之间经济金融领域的较量。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贸易摩擦防范措施

1.整合国外技术资源,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

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价值大幅缩水,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正是一个进行海外低成本并购的大好机遇。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要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9]这样,一方面能够防止我国产品因低价而遭受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科研创新,研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海外并购的良好机遇,我国企业要学会通过海外低成本并购来获取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及国外销售渠道。[10]2014年,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客户网络成功收购了德国老牌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公司旗下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组件厂,德国工厂生产的组件将不受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影响。正泰公司的经验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来绕过所面临的各种贸易壁垒,是我国外贸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一项重要而可行的举措。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为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了技术合作、互联互通的可能性,我国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加深对国外贸易政策的了解,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品牌含量,有效规避国外贸易壁垒。[11]

2.对外直接投资,享受生产国国民待遇

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的销售地投资建厂来生产产品,这样有利于收集当地的消费状况,加强对产品的针对性设计,迎合当地市场需求。同时,可将单纯的出口商品转变为直接对外投资,通过有目的地开发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有目的地投资建厂。[12]这样既可生产出符合当地消费需求的产品,又可利用国外的原产地法,让所生产的产品享受生产国的国民待遇,从而有效绕过当地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更具有优势。[13]在我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实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这样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十分可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实施方案能够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搭建平台,金融合作与国际贸易方案能够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渠道。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降低我国出口规模,缓解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减少贸易伙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敌意,从而减少国外的贸易摩擦投诉,还能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例如,正泰太阳能收购德国光伏组件厂,正泰德国光伏组件厂生产的产品专门针对欧洲客户,很好地应对了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限制。

3.充分利用外资,促进技术进步

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吸引技术水平高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或者与它们进行合作。在与外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可通过人员流动、信息扩散等途径来获得有关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产品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缓解我国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的交流更加密切,可以更加积极而充分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外贸企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我国产业结构。[14]

五、结论与建议

作为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一带一路”加强了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为我国企业搭建了对外贸易的新平台,同时对外区域的扩张与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摩擦隐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发展受到了频繁贸易摩擦的制约,如何有效规避并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面对当前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外贸企业一定要做好贸易摩擦防范措施,这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最终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受到贸易救济案件调查的频率,促进我国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化。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知识产权保护、政治资源获取与高科技企业融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71272180)、2014年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互联网金融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消除‘隐性壁垒’问题的对策探讨”(项目编号:ZFZX2014-4)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8):21-28.

[2]徐元,于洪平.新形势下实施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4(5):11-22.

[3]王强.中美贸易摩擦新动向与减少摩擦的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3):42-45.

[4]郭周明.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当代财经,2013(5):99-108.

[5]刘再起,徐艳飞.对外贸易、市场整合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bootstrap面板因果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3 (3):3.

[6]张曙霄,张磊.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内需与外需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3(2):55-60.

[7]姚新超,左宗文.新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因应策略[J].国际贸易,2014(1):11.

[8]毛燕琼.加入WTO十年国际对华贸易摩擦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8-13.

[9]包菊芳,杨婉.基于资源整合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3(2):40-42.

[10]王子先.研发全球化趋势下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关系的思考[J].国际贸易,2013(9):4-13.

[11]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92-101.

[12]杨挺,田云华,邹赫.201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4(1):25-32.

[13]杨龙.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与电子商务[J].中国市场,2013(6):40-41.

[14]张燕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当代世界,2014(3):2.

责任编辑:陈诗静

The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ealing with Trade Frictions under the New Trade Situation based on the“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

DONG Hong1and LIN Huihui2

(1.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204,China;2.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termining and promoting of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ed to a new stage in terms of policy,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China's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more frequently and deeply.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s to influence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Chines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with the frequent trade frictions in this process. The frictions influence seri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to better prevent frictions in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products,increase FDI,enjoy the national treatment of manufacturing country,give full play to foreign capital and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Key words:One Belt One Road;foreign trade friction;foreign trade situation

[作者简介]董红(1961—),女,天津市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世界经济;林慧慧(1992—),女,河北省邢台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5)05-0119-06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一带一路
文化价值维度下中美贸易摩擦官方报道的语言对比
去产能格局下出口贸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摩擦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