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的婚姻

2016-01-21 20:13汪汉利
世界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亚历山德拉贝娄桑德拉

汪汉利

作家索尔·贝娄个头不高,却雄心勃勃,精力过人。他不仅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还先后拥有5位妻子和众多情人。贝娄像永不满足的浮士德一样,不断进行精神探索,又像风流多情的唐璜一样,不断受到情欲的拨弄。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灵与肉、理性与原欲的冲突。索尔·贝娄的五次婚姻,见证了他的挣扎与痛苦。

贝娄第一位妻子安妮塔,是一位皮肤白皙的大眼睛姑娘。1935年,两人在海德公园初次相识,此后开始频频约会。1937年,贝娄在攻读硕士学位时遇到麻烦——他总把学术论文写成小说,似乎文学才对他的胃口。贝娄为此非常苦恼。年底,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与安妮塔偷偷结婚。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心思学习。

婚后生活很清苦,贝娄一度寄居在岳母家。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才在外面租了房子。安妮塔外出上班,赚钱养家。贝娄则待在家里,从事文学创作。后来为生活所迫,贝娄从事教书、抄写等工作。实在没有办法,他就向爸爸亚伯拉罕伸手,接受哥哥的衣物与支票。亚伯拉罕气得够呛,扬言要枪毙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父亲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讨厌贝娄搞什么创作。1944年,长子格里高利出生,贝娄夫妇的压力越来越大。

最糟糕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贝娄对安妮塔不忠。一次,贝娄得到母亲的保险金以后,与安妮塔去墨西哥旅行。可他中途丢下妻子,整整失踪一周。安妮塔对此愤怒不已,丈夫回来以后,她宣布自己已经进行了报复。一场旅行,就这样不欢而散。后来,贝娄又找了一位亲密女友,叫米奇,一位离异人士。安妮塔醋意大发,又跟他大吵一架。为了报复贝娄,她在海德公园一次晚会上,故意向贝娄的朋友调情。两人争吵不断,关系越来越差。贝娄不愿意看到家庭破裂,每次冲突结束,他都想法设法与妻子和好。

贝娄后来去大学教书,家里经济条件开始好转。1948年9月,贝娄与安妮塔一起去欧洲旅行。巴黎消费水平很高,贝娄夫妇囊中羞涩,在巴黎勉强生活了两年。贝娄由此对巴黎再无好感。1950年秋,夫妻二人回到美国。可贝娄依旧恶习不改,经常在外面拈花惹草。

1952年,两人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分手。安妮塔深受打击。贝娄心里也很难过。走到这一步,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继续生活在一起,会给彼此造成更大的伤害。离婚以后,儿子由安妮塔抚养,贝娄每月支付儿子生活费100美元。

同年,贝娄致电《党派评论》杂志社时,结识了一位叫桑德拉的姑娘。桑德拉后来成为贝娄第二任妻子。当时,桑德拉只有20岁,刚从大学毕业,既年轻又漂亮。她长着一双蓝色的眼睛,一个“拜占庭”式鼻子,笑容迷人,气质不俗。桑德拉多才多艺,音乐、舞蹈、诗歌,样样能来。贝娄仰慕其美貌与才华,很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说起来,两家还有一定的渊源。桑德拉父亲经营一家面包店,贝娄父亲经营一家煤场,后者常给前者送煤。

1956年2月,贝娄与桑德拉举行婚礼。夏天,他们在哈德孙谷购买了房子“蒂沃利”。这是一座三层小楼,多达14个房间。舞厅、厨房、花园都很大,维护需要不少钱财。1957年1月,次子亚当出生。为了养家糊口,贝娄又去明尼苏达大学教书。

一开始,贝娄对自己的婚姻相当满意,全身心投入教学与写作。可时间一长,他与桑德拉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两人年龄相差悬殊,性格完全不同。桑德拉追求物质享受,贝娄更注重精神追求。桑德拉是犹太人,但皈依了天主教。贝娄不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但遵守犹太传统。性格和信仰上的差异,导致他们摩擦、争吵不断。最严重一次,桑德拉把汽车都砸了。

此时,贝娄的好友路德维格乘虚而入,悄悄与桑德拉幽会、偷情。路德维格是贝娄的同事,一直被贝娄视为好友。贝娄创办《高贵的野蛮人》杂志,还邀请他做过编辑,贝娄去大学教书,也会极力推荐路德维格。贝娄夫妇发生矛盾,路德维格常来调解。没想到,他竟然给贝娄戴了绿帽子。1960年末,贝娄终于知道老婆与好友的奸情。他怒不可遏地写信给路德维格,痛斥他的虚伪、不义与无耻。不仅如此,贝娄还把他们的故事写进小说,在作品中鄙视、痛骂他们。小说《赫索格》中的马德琳与格斯贝奇,就是现实中的桑德拉与路德维格。

离婚以后,儿子亚当归桑德拉抚养。贝娄无需支付离婚赡养费,但每月要给亚当150美元抚养费。

贝娄第三任妻子苏珊,也是一位超凡脱俗的美女。她五官端正,眉目含情,有一头金黄的头发、两个迷人的酒窝。她是作家菲利普·罗斯前女友,拥有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苏珊家境优越,养尊处优。父亲是一位手术矫形专家,在当地很有名望。

1961年12月,贝娄与苏珊在纽约成婚,但他们把家安在芝加哥。此时,贝娄受芝加哥大学之邀,去学校讲授现代小说。在朋友希尔斯帮助下,贝娄成为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此后三十余年,贝娄一直生活在芝加哥。

1964年春天,贝娄第三个儿子丹尼尔出生。接着,他的小说《赫索格》出版。这部小说连续42周登上畅销书榜,给贝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贝娄用版税购得一套住房,但未能讨得苏珊的欢心,因为此时,两人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苏珊喜欢纽约,不喜欢嘈杂、混乱的芝加哥。苏珊希望丈夫结交上流社会,可贝娄对此毫无兴趣。芝加哥是贝娄的故乡,亲戚们经常过来。他们又吃又喝、又唱又闹,弄得家里杯盘狼藉,乌烟瘴气。所有这些,都让苏珊心里憋气。

更让她窝火的是,丈夫公然在外面偷腥。贝娄的情人叫斯塔茨,小他27岁,也是一位姿色出众的姑娘。苏珊当然不能容忍,坚持要丈夫坦白交代。贝娄反感她的“无理取闹”,拒绝透露任何信息。两人都不愿意妥协,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以后,儿子丹尼尔归苏珊抚养,贝娄将房子给了他们。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苏珊多次跑到法庭起诉,声称自己为贝娄创作做了贡献,理应参与《赫索格》的经济分配。贝娄只好硬着头皮一一应诉。1976年,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在全世界热销。很快,苏珊再次告上法庭,宣称贝娄有版税收入46万美元,诺奖奖金16万美元,可他自己却说每年只有3万美元。既然贝娄的收入增加了,离婚赡养费也应水涨船高。主审法官不懂文学,看贝娄不大顺眼,于是毫不留情地裁定:贝娄每月支付儿子800美元抚养费,另外付给苏珊50万美元赡养费。这起天价诉讼案在当时引起轰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贝娄不服判决,拒绝支付费用。法院认为他藐视法律,要判他10天监禁。最后没有办法,贝娄只好向苏珊支付了款项。苏珊没完没了的诉讼,给贝娄带来了负担与痛苦。据说,这起诉讼案,苏珊的律师获益12.5万美元。

接下来,贝娄过了几年单身生活。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再跟女人搅在一起。相反,离婚以后,贝娄恢复了自由身,寻花问柳的机会更多了。贝娄先和斯塔茨同居,后来换成女友詹德林。据说,贝娄还一度飞往日本,希望找个东方情人。可事情进展不顺,贝娄只得悻悻而归。

1974年,贝娄在西北大学举办的职工聚会上,遇到数学家亚历山德拉,一下子爱上这位知性高雅、聪颖美丽的女人。亚历山德拉比贝娄小19岁,是耶鲁大学博士,在西北大学当教授,是一位学霸兼女神型学者。她的家庭背景也很显赫,父母都当过罗马尼亚卫生部长。

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相遇。贝娄对数学一无所知,亚历山德拉对文学也不了解,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相爱。夏天,贝娄在西班牙海边租了房子,在那里创作《洪堡的礼物》。稍感孤独,他邀请亚历山德拉过来相陪。夏天还未结束,两人已经如胶似漆了。11月,贝娄与亚历山德拉登记结婚。朋友们很高兴,认为贝娄找到了人生归宿,可以有个幸福的晚年。

果然,两人非常恩爱,经常双宿双飞。他们一起参加总统晚宴,一起到布兰戴斯大学任教,一起飞往耶路撒冷,一起回到罗马尼亚,一起飞往加拿大的拉辛纳……1976年秋,贝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又带着亚历山德拉与亲戚们去领奖。亚历山德拉非常欣喜,分享了丈夫的光荣与幸福。

1975年6月10日,贝娄迎来60寿辰。想到自己快要日薄西山,衰老、死亡越来越近,他的心情非常糟糕。亚历山德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办个鸡尾酒会,让丈夫快乐起来。她邀请了贝娄的亲戚朋友,给贝娄制造一个大大的惊喜。贝娄对这位科学家老婆很欣赏。尽管偶尔也有争吵,但总体上,他对亚历山德拉是满意的,称之为“我那心不在焉的教授”。在小说集前面,贝娄还郑重其事地注明:“献给我的爱妻亚历山德拉”。

然而现实很骨感。日久天长,两人之间还是出现了裂痕。贝娄埋怨妻子不理家务,整天忙于工作。亚历山德拉埋怨贝娄整天写作,根本不关心自己。亚历山德拉态度坚决,一定要与贝娄分手。1986年,71岁的贝娄与妻子离婚。他既沮丧,又凄惶。古稀之年无家可归,自己的人生实在狼狈。

贝娄不愿孤独终老,他始终相信爱情。1989年,74岁的贝娄又一次当上新郎,而新娘则是31岁的简妮思。人们对这场“爷孙恋”很不理解,纷纷揣测,新娘跟贝娄结婚,究竟打的什么算盘?这对新人会有怎样的结局?贝娄不理会别人的议论,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简妮思就是他要找的人。

简妮思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人: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脸蛋,乌黑的头发。她是贝娄的忠实粉丝,曾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算得上贝娄的学生,还当过贝娄的秘书。简妮思颇有才华,写过书评和散文,结婚以后,她放弃了文学梦想,一心帮助丈夫。简妮思身兼妻子、保姆及秘书等角色,悉心照料贝娄的生活。她与贝娄一起散步,陪他走亲访友,打理他的饮食起居。简妮思还帮贝娄校对文稿。

1994年一个晚上,贝娄突然在浴室中晕倒。简妮思发现以后,立刻将他送上飞机,贝娄才算捡回一条老命。原来,贝娄吃了污染的海贝,患上肺炎后引发心衰。贝娄在病床上昏迷三周,简妮思陪在床边,焦急万分。病情稍好,简妮思就用轮椅推着他,陪他四处走动。数月后,贝娄因为胆囊手术,再一次住进医院。简妮思守在贝娄身边,一口一口喂他吃饭。贝娄从妻子这里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越到晚年,他越离不开自己这个小家。简妮思外出一会儿,他就会坐卧不宁。

1999年, 84岁高龄的贝娄迎来两大喜事。一是简妮思为他生了女儿劳米。这是贝娄唯一的女儿。晚年得女,贝娄不由喜不自禁。他经常放下手里工作,去看自己的宝贵女儿。劳米是上帝送来的礼物,为贝娄晚年带来无穷乐趣。二是在简妮思帮助下,贝娄出版封笔之作《拉维斯坦》。这部小说受到评论界好评,一度登上畅销书榜。

有人说,贝娄是个花心大萝卜,洒向人间都是爱。也有人认为,贝娄不停更换女人,不是为了满足情欲,而是为了寻找和谐的人际关系。孰是孰非,可能只有贝娄自己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妻子与情人激发了贝娄的灵感,延长了他的艺术青春。贝娄还以她们为原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女性形象。

猜你喜欢
亚历山德拉贝娄桑德拉
大法官桑德拉: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大法官桑德拉: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你是哪种职业呢?
《啊,拓荒者!》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请原谅我仍不习惯告别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走向和谐之路*——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