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机场不为人知的烽火往事

2016-01-22 02:45
湘潮(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杨尚昆长宁八路军

◎ 孟 红



长宁机场不为人知的烽火往事

◎ 孟红

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决定,在山西省黎城县长宁村修建一座临时机场,以方便美军飞机起落。这一飞机场虽只是一条极为普通不过的黄土跑道,没有指挥塔和导航灯,也没有地勤人员,但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就是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这处简陋不为人知的机场,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出过大力。它是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的唯一空战基地,是八路军与党中央的空中桥梁,在起起飞飞中完成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发生在1945年借用美军观察组专机集中秘密运输中共重要领导同志一行20余人飞赴抗日前线的空运事件,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军飞机为什么会为中国共产党服务?在这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缘起与功用:架起太行与延安、八路军与党中央之间的空中桥梁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中美两国开始并肩共同对日作战。为了牵制日本,美国等盟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还派空军到中国直接参加了对日战斗。在援助国民党抗战的同时,美国政府主张公正对待积极抗战的共产党,向共产党及其军队提供某些帮助。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派一个军事和政治观察组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搜集日本的情报,加强同共产党的联络,并帮助其对日作战。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到达延安。负责与美军观察组联络的中共代表是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除延安外,美军观察组还乘飞机多次赴晋冀鲁豫、晋察冀等根据地进行考察。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让其了解根据地军民在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及其成就,晋冀鲁豫边区决定,在黎城长宁村修建一座临时机场。

1944年7月,毛泽东在欢迎美军观察组大会上

之所以选址在长宁,是考虑此处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飞机起降,而且此地远离日军占据的城市和交通线,较为隐蔽。同时,这里距离当时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较近。

为了修建机场,八路军与当地组织曾调集长宁村周边10里内的村民都来参与建设。建好的飞机场宽40多米,后来就不断有美国飞机在这里降落,当时好多人还来长宁看“稀奇”。

为了避免日伪的破坏,长宁机场对外绝对保密,周围是一片庄稼作掩护,机场没有导航系统及建筑物,仅一条黄土修筑的飞机跑道。飞机的起落都以将士们临时点燃的火堆导航。每次飞机起落结束,人员全部撤离机场,不留任何痕迹。由八路军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的将士担负修建维护机场的任务,并长期驻守长宁村负责机场的安全。日军始终不曾想到和发现在太行山间竟然隐藏着八路军时常使用着的一座飞机场。

当时,党中央在延安,八路军的总部长期驻扎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长宁机场建成后,接受过多次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安排部署的重大飞机起降任务。它的存在使太行与延安、八路军与党中央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部设立了以李棣华为主任的情报联络部,同延安一直保持联系。

从1945年1月一直到1946年,美军观察组往返太行与延安都在长宁起落。驻扎在长宁村的八路军负责接待通过空中航线从延安来往于太行的美军观察员及我军将领。

1945年春节前夕,党中央安排美军观察组到八路军抗日的中心晋东南,飞机安全飞抵的首选目标即长宁。美军观察组到达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左权县麻田镇,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接待了美军观察组成员惠特尔赛上尉一行,在欢迎宴会之后与他们进行了长谈。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向美军观察组介绍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情况,带领他们到各区参观视察。通过邓小平与李达的介绍和美军观察组的实地观察,美军人员对太行军民坚定的抗战决心、为抗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及取得的成就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共产党军队是战胜日军决定性因素的观点深表信服。在他们随后向美国政府呈交的报告中,这些内容都得到了反映。

谱写感人异国友谊:太行军民屡救美军失事飞机人员

长宁机场的另一个功用,便是转运对日作战时在太行山失事的美国空军人员。

在长宁机场的历史上,美军飞机在执行对日军事目标的轰炸任务当中,共在此起落近20余架次,一次次写下了它的飞行起落记录。

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44年10月,美军20架飞机从我国西南起飞轰炸日军的太原飞机场、兵工厂且炸毁日机13架的军事行动。在这次行动中,有一架美B-29轰炸机被日军击中失事坠落在平顺县北榔树园村一个叫驴角蛟的山沟中,11名机组人员跳伞。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立即命令当地的民兵全力救助美军飞行员。当地军民接到情报全力组织搜寻、救助,并在八路军的掩护下护送至长宁机场,乘机飞往延安。

榔树园村的魏光策是当年村里的武装干部,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飞机坠落在驴角蛟时,我正在县里参加民兵阅兵。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打来电话,命令我带领参阅民兵立即赶回去抢救美军飞行员。与此同时,日本鬼子已从潞城出发赶往我村,抢抓美军飞行员。上级命令我无论如何要赶在日本鬼子前面赶回村里。我们跑步赶了50里路提前到达村里,当天晚上就把11名美国飞行员全部找了回来,集中住在我村大院堂屋。几天后美军派人来接被救的飞行员,并送来感谢信、巧克力、梨膏糖等食物。”

还有一次,一架美军B-26战斗机在黎城县岩井附近山头失事撞毁,一名美军飞行员牺牲,黎城军民翻山越岭找到尸体后洗净,用白布裹好,送到长宁,连同其他生还的美军飞行员一起送上飞机,飞赴延安。在美军飞机将要起飞时,一名美军军官面对前来送行的老百姓感动地说:“太行百姓才是我们真正的上帝!”

1945年3月,在太行山脉的济源县境内美军一架侦察飞机被日军击落,美飞行员跳伞后被八路军救护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沁水县朗壁村,中共太岳区的高级将领亲自到朗壁村迎接美国朋友,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李达(前)在黎城长宁机场与美军跳伞的飞行员合影留念

在长宁机场一次次的起落中,美军观察组成员及飞行员每次降落和住下后,都受到了当地军民的欢迎,在工作上给予极大的方便,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待遇。长宁机场的修建者、长宁空运事件的见证者李福森回忆:“美军飞行员很年轻,每次降落休息都住在老百姓家中,我们都腾出最好的房间,拿出最好的生活用品,还给他们做可口的黎城拉面。没多长时间他们就学会用筷子,他们的话我们谁也听不懂,但通过他们比划的手势和脸上的笑容我们知道他们很满意、很开心。”

毛泽东大胆走险棋:秘密借美机运中共20位将领分赴前线

最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1945年夏由美军飞机执行的长宁空运,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写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笔,这就是毛泽东下决心所走的一步“险棋”。实施这次空运的是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的运输机即美军制造的道格拉斯运货机,空运线路是从延安机场至长宁机场。任务是把远在延安的我党政军20名领导人紧急运到前线,以便指挥对日本侵略军的最后一战,并反击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后,从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蒋介石又玩起了他两面三刀的伎俩:一边调兵遣将,一边发动和平攻势。他先后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就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当时,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广大沦陷区存在许多等待受降、接管的问题,那里大多是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抗战的区域,有大面积成片相连的根据地。蒋介石一方面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去受降接管,下令“原地驻防待命”;另一方面借助美国的飞机、军舰抓紧运送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点。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考虑到:到重庆谈判,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会有一个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过程。因此,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将东北、华东、晋冀鲁豫等地划分为战略区,要求各地部队坚决保卫这些战略区,保卫抗战胜利的果实。

可是自1943年下半年起,我党我军各大战略区的领导同志和高级将领大部分奉命参加整风学习和出席中共七大,集中在延安,七大开完又参加了一系列的会议,未能及时到达前线。蒋介石调兵遣将,向我各个解放区进攻,前线都在吃紧,迭电延安,要求领导尽快回到前线指挥作战。尤其是晋冀鲁豫解放区参谋长李达已经发了多次告急电报,阎锡山已经派其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4个主力师一个挺进纵队侵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腹地上党地区。

各战略区的高级将领必须尽快返回前线,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意图。但当时延安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延安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近800公里,步行要经过黄河天险、黄土高原和晋南山地的沟壑,还须冒险穿过国民党占领区的道道封锁线。

为了能够把在延安的高级将领迅速、安全地送往前线,毛泽东和周恩来找来负责中央外事工作的叶剑英与杨尚昆商议对策。左思右想之后,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不是可以借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把我军将领从延安送出去?当然这有风险。”杨尚昆觉得在理:“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但这样做确实有点儿冒险,因为要送的都是我党我军的精英,万一有个闪失,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和历史责任啊!”最后,两人决定把这一方案向毛泽东汇报请他做决定。听完叶剑英、杨尚昆的汇报后,毛泽东认为这个办法可以考虑。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又召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进行了磋商,最后同意了这一方案,并责成叶剑英、杨尚昆尽快与美军观察组取得联系并付诸实施,但必须确保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关于飞机的着陆点,毛泽东再三考虑,最终他在机密军事地图上还是用笔指向长宁机场。

1945年8月24日晚间,党中央、毛泽东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秘密让黄华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鲍瑞德上校联系,让他派一架运输机。

于是,中央外事组与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举办了一次气氛十分活跃、融洽的聚会。中间休息时,叶剑英、杨尚昆不露声色地同美军观察组负责人提及了这件事。因为是试探,叶剑英、杨尚昆自然没有将这批指挥员的姓名、职务及其他有关情况透露出去。没想到,美军观察组负责人竟连他的上司都没有请示,更无意继续探问,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除了八路军与美军观察组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延安方面为这种合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外,还因为他们对空运的目的地——长宁机场,有着特殊的印象和感情。八路军及太行军民在与援华美军交往中结下的深厚友谊,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美军飞机曾多次往返于长宁与延安之间,对这条路线也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对叶剑英、杨尚昆的请求很痛快地答应了。

这次空运非常危险,党中央、毛泽东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直到行动的前一天夜里才秘密通知相关人员,即在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滕代远、薄一波、张际春、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陈锡联、陈再道、李天佑、宋时轮、王近山、聂鹤亭、江华、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我党我军高级党政领导和高级将领,25日上午9时到延安东关机场,不带参谋和警卫员,不准其他同志送行。

组织空运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但此事的成败与否,关键还在于运送的这批重要人物能不能够安全抵达。

完成这次非同寻常运输任务的是美国制造的道格拉斯货运机,属于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一般每周或半个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间往返一次,为观察组运送东西。飞机机身为绿色,舱门矮小,且由于长期使用,门已关不严实。飞机有两个螺旋桨,但起飞时需要靠人推动才能启动发动机。机舱板是弧形的,乘客坐在机身两侧的条凳上,座位是简陋的铁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头。这种飞机最大的优点是比较安全,只要有块较大的平地就可以降落。

毛泽东非常关心此次特殊的飞行。贺龙、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等高级干部对党的领袖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的安全也十分关切。

毛泽东理解将领们的心情,在战场上拼搏近30年,怎么能没有感情呀!他爽朗地用湖南话对马上要离开延安的这些领导干部和高级将领摆手说:“没得关系,没得关系。蒋介石那样热情,一而再,再而三,邀请我去做客,我若不去,就会失掉人心,正中蒋介石的诡计……

毛泽东最后告诉大家:“你们回到前方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就越好。诸葛亮在东吴,身在虎口,安如泰山。你们放心好了。别的法子是没有的!”毛泽东完全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秘密冒险空运高级将领的前期工作虽然一切就绪,但毛泽东仍然放心不下,派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和叶剑英到机场进行安全检查并组织登机;为了更进一步做到万无一失,乘坐飞机的每位将领身上都务必背上为预防不测应急用的降落伞及武器。朱德司令员的英文秘书黄华担当了此次飞行的翻译,以免飞行中有什么情况需要沟通。与此同时,通知太行军区做好接机准备。

1945年8月25日早晨,迎着这一片朝阳,事先接到通知的20位各战区负责同志陆续来到延安城郊的东关机场。杨尚昆和负责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联络工作的黄华已经先一步到了。

聂荣臻、李富春来为战友们送行。杨尚昆让黄华简单地给各位领导同志介绍了情况。黄华说,这是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专用的飞机,每周六或者半个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间往返一次,为观察组运送物资。这次是我们借用的,美国人并不知道乘坐这架飞机的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将领们在此之前多数没有坐过飞机,一个个十分兴奋。叶剑英、杨尚昆在机场与奔赴前线的将领们亲切握手话别,反复说的都是同一句话——“一路平安”。登机前,前来送行的杨尚昆夫人李伯钊提议给大家照张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要是我们摔下来了,将来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吧!”

如果按照民间迷信讲究,陈毅这句话是不吉利的,但这批乘机人员都是信奉唯物主义的共产党员,大家一笑了之。

这些将领们身背降落伞登上美军观察组的道格拉斯运输机,猫着腰、低着头钻进机舱后,运输机发出轰轰隆隆的巨响起飞了。

飞机一路颠簸,飞得很低,山川阡陌,村庄农舍,历历在目。但是谁也听不清谁说什么话。在巨大的气流冲击下,飞机歪歪斜斜飞越像一条大蟒的黄河,飞越像无数个大鳄鱼爬行一样的吕梁山脉,向太行山南麓晋东南的黎城县方向飞去。

4个多小时后,飞机终于到达目的地——长宁机场的上空。

8月24日,李达接到中央要求接机的电报,便立即率领一个骑兵排星夜赶到长宁,准备好柴草、火堆、午饭、开水、西瓜等。

25日的长宁机场已没有了往日的寂静。上午,在机场飞机跑道两侧,30多名八路军战士一排排威严侍立,持枪警戒,凝视着天空。机上人员的安全,牵动着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心。临近中午时分,他们在跑道两侧燃起了3个柴草堆。滚滚浓烟直冲蓝天,向飞机发出着陆信号。一架美军货运机从西南天空轰隆而至,在空中盘旋两圈之后,徐徐降落。

当舱门缓缓开启时,20位身穿八路军制服的将领和4名美国空军士兵依次走下飞机,将领们来不及脱下降落伞,就情不自禁地同先期到达机场迎接他们的李达等相互拥抱、共同欢呼,并在美军飞机旁合影留念,记录下了那难忘的时刻。

飞机平安落地后,太行军区迅速将飞机安全着陆的情况报告给了延安。自飞机飞离延安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最高统帅部一直焦急地等待着报告。得知平安,大家都长长地松了口气。

长宁村并不是目的地,这批久经战场考验、善打胜仗的中共将领们,先敌一步到达战区,在机场附近稍事休息便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从太行山出发,分别奔赴各自战区前线。如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等下飞机后,由黎城星夜赶到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河北涉县赤岸村,留驻晋冀鲁豫根据地,抓紧部署准备上党战役。林彪等前往东北战区。陈毅等赶赴华东战场后也迅速展开部署。

一年后,长宁机场飞机跑道由长宁村的百姓恢复耕田,这里变成一片麦浪,太行山深处的长宁机场完成了其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杨尚昆长宁八路军
川南长宁背斜形成的几何运动学分析
赞长宁地震台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2017上海自行车联赛·长宁天马站雨中酣战顺利落幕
另一种深情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