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是有层次的,“学”是有阶梯的

2016-01-24 05:25王军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切点切线斜率

王军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听“懂了”,课后不会做题,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课堂听懂是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我们常昕到做好题首先要审好题,再要能联想到相关知识(规律、概念、公式等),还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课堂听懂只是初级的阶段,“懂”在每个人心底里是不同的.好多人的懂是“听懂了”,是感觉上的懂,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懂,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后的表达,因此懂是有层次的.

那么究竟有哪些层次,这也是因人而异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一节“用导数求切线”习题课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了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说说用导数求切线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是导数的重要应用之一,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的关键在于求出切点P(xo,yo)及斜率,其求法为:设P(xo,yo)是曲线y=f(x)上的一点,则以P为切点的切线方程为:y-yo=f'(xo)(x-xo).

再说说布置作业前的基础.课堂上已例析了常见的类型及解法:(1)已知切点,求曲线的切线方程;(2)已知切线斜率,求曲线的切线方程;(3)过一点(未知切点),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并且做了随堂练习,同学们总体反应还不错,都说已经听懂了.

作业是:

(1)求曲线y=x?-3x?+1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

(2)求与直线2x-y+4=0平行且与y=x?相切的直线方程.

(3)求过点A(O,16)且与曲线y=x?3x相切的直线方程.

(4)求过曲线y=x?-2x上的点(1,-1)的切线方程.

(5)已知P为曲线y=lnx上一点,求点P到直线y=x+4的最小距离,

下面从我班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大家也可以参考看看自己在哪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了解切线的求解步骤,简单模仿解答,整体认识模糊,

下面是个别同学的作业情况.

(1)由于课堂中有类似的例题,能解决.

(2)答案能写出,但过程不规范.有同学这样写,y'=2x=2,所以x=1,所以切点为(1,1),故切线方程为为y-1=2(x-1),即2x-y-l=0.

(3)大部分解决,少部分空着.

(4)出现了问题,认为点(1,-1)在曲线上就是切点,与(1)相同,因此只求出一解.

(5)没有动笔.

分析与思考:

(A)解决问题总是从模仿开始,教师选的前两道题比较容易,而且也与课上例题相似,因此,简单模仿已凑效.(3)不能解决,由于基础较弱,老师授课时,没能专心听课.遇到自己认为较繁琐的问题时,就不愿去做了.这些同学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学习懈怠.(4)的问题是没有弄清切点的本质.

(B)这里的“懂”只是了解了一些步骤,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模仿,是被动的接受,成为了课堂上的记录者、纯粹的听众.

(C)出现此类问题,我们需立足基础.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一方面要通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把不懂的部分标注清楚,进行初步思考,上课时注意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将教材后边的习题初做一遍,把不会做的题做上记号,一起带到课堂去解决.这样做,就会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听课的效果.

2)课上专心听讲.上好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常规应该是:①上课前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②注重例题,要集中注意力,紧紧跟上老师讲解的思路;③回答或讨论问题时要踊跃发言并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和笔记.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学完一课要及时归纳整理,以备查阅.同时区分出哪些掌握了,没有掌握的要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当天及时复习整理,能够减少知识遗忘,易于巩固和记忆,经常复习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分清问题的类型,能直接运用,理解问题的局部,

下面是大部分同学的解答情况

(1)(2)(3)能很好解决,(2)的解决是这样的:设P(xo,yo)为切点,则切点的斜率为y'|x=xo=2xo=2.所以xo=1.由此得到切点(1,1).故切线方程为y-1-2(x-1),即2x-y-l=0.

(4)设了切点Q(xo,yo),但求解方程2xo?3xo?+1=0时遇到了困难.

(5)只是解决部分.有的同学尝试用上了距离公式:设P(xo,yo)为曲线y=Inx上一点,则无法继续下去.

分析与思考:

(A)听得懂课,(1)(2)(3)能很好解决,(4)(5)做不好原因有二:1.基本知识不牢固,只是了解,需要用到时不能灵活运用.2.仅限于听课,做题,不去琢磨,不思考,不理解其中的解题方法.比如(5)和(2)的关联.

(B)这种“懂”只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懂的,还没有转化成白己的内在知识,离开教师的指引就会摸不着方向,这种情况一是要做一定的习题,在错误中去体会知识的内在含义,二是必须积极去寻求老师的指导,特别是解题方法和思路上的.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处于似懂非懂状态.

(C)基础问题掌握,要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清楚,我们应该:

1)遇到新的知识,课前做好预习,对新知识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有一定了解.

2)课堂上我们的思维活动要跟上老师的引导、点拨、讲解、分析的思路.首先弄清它的意思.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看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在什么条件范围内出现的.勇于质疑问难,不但求学会,更要求会学,会运用,同时也只有做到了既学会,义会学、会用,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本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

3)复习是一个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学习环节,是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每学完一课要及时回顾、复述、进行思维再现;思考它与哪些旧知识和方法形成交汇,如学习导数主要就是解决函数的一些问题,那么函数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就自然迁移过来.根据总结归纳,结合旧知,从而融会贯通,使白己的“懂”更进一步,

第三层次:知识理解清楚,基础扎实,掌握问题的全部.

下面是个别同学的解答情况.

(1)(2)(3)没有问题.

对于(2),甲同学利用“△法”加以解决,即设切线方程为y=2x+b,代人y=x?,得x?-b=0,又因为△=0,得b-1,体现出他抓住了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运算容易.

(4)也出现两种解答,乙同学用待定切点法:

设想P(xo,yo)为切点,则切线的斜率为

所以切线方程为

又知切线过点(1,-1),把它代人上述方程,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1-2)=(3-2).即x-y-2=0,或5x+4y-l=0.

评注 可以发现直线5x+4y1=0并不以(1,-1)为切点,实际上是经过了点(1,-1)且以(-1/2,7/8)为切点的直线.这说明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该点未必是切点,解决此类问题可用待定切点法.

(5)有的同学直接用距离公式:设P(xo,yo)为曲线y=Inx上一点,则d=进一步提出研究函数f(x)=x-lnx+4的最小值;另外有同学将(2)的问题理解很透彻,想到了数形结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了很好的理解.

分析与思考:

(A)有效行动,享受成功,对新知识已经有较好的运用,能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对问题的整体掌握,“懂”达到了一定的层次.

(B)对新知识整体掌握了,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1)课前预习应该有整体性,学习需要超前意识,对即将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理解,这一章节学的是什么.

2)课上需要思考.不能感觉懂了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仅仅学习而不思考是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的,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要主动思考,除了了解怎么用之外,我还会想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时候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别的相似的东西或方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人们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懂”得到升华.

3)课后要进行系统整理,分类归纳,使知识结构化、图示化、明析化,使白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一步步的提升,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学们,请注意,“懂”是有层次的,从“懂”到直正“掌握运用”,还需要我们的主动探索,听课就好比是有人带着走一条陌生的路,用心去走,下次一个人也会走了.如学习中不参入自己任何思考,我们就像是一个盲人在人的搀扶下走路,由于看不到走路过程中的任何细节,所以相同的路还是不会走.但是盲人,对于自己摸索着走过的路,自己再走也没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觉得自己懂了到自己真正懂了,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内化成自己的懂.

猜你喜欢
切点切线斜率
巧甩直线斜率公式解数学题
《再看切线长》教学设计
利用隐函数导数求解圆锥曲线的切线及切点弦方程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二次曲线的两条互垂切线的若干性质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导数几何意义的深层次应用
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22(Ⅰ)别解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