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致迟发型药物热1例

2016-01-25 04:40陈亮邓韵邓国宝陈水平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00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6年8期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舒巴坦不良反应

陈亮 邓韵 邓国宝 陈水平(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00)

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致迟发型药物热1例

陈亮邓韵邓国宝陈水平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1例5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坏疽静脉滴注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用药第16天,突发高热(39℃),考虑为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停用这两种抗菌药物,患者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关键词】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药物热;不良反应

1 病例

患者,男,58岁,因右足肿痛,皮肤溃烂20余天,于2016年2月16日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未正规服药和监测血糖。查体:体温(T)38℃,心率(HR)90次/min,呼吸(R)18次/min,血压(BP)140/90 mmHg;右足浮肿,皮温升高,足背破溃面积为:6 cm ×9 cm,出现渗血渗液及流脓,伴恶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15.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81.6%,红细胞沉降率(ESR)106 mm/h,C反应蛋白(CRP)84.9 mg/L,空腹血糖 15.1 mmol/L。诊断:2型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入院当日给予清创换药处理,并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湖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005)3.0 g+生理氯化钠100 mL,ivdrip,bid;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5083131)0.4 g+生理氯化钠100 mL,ivdrip,qd抗感染治疗,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特充)控制血糖,静滴硫辛酸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月21日,患者右足浮肿减轻,体温正常,骨科会诊示:患者右足第4,5尾趾呈干性坏疽,并有骨质改变,需截趾治疗。2月25日患者行右足第5趾截趾术,并行糖尿病足伤口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继续抗感染和控制血糖。3月2日,用药第16天,患者下午4时左右突然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全身发抖;无咳嗽咳痰、流涕、咽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右足浮肿明显好转,无明显渗血、渗液及异味,无疼痛,精神状态好。急查血常规:WBC 7.4× 109/L,NEUT%53.3%,尿常规无异常。嘱患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15 mL后,体温波动在36.6~36.8℃之间。3月3日,患者又于下午3时左右开始发热,最高达38.8℃。临床药师查阅病例后,考虑发热可能是抗菌药引起的药物热,且目前患者感染控制良好,建议停用抗菌药并密切观察。3月4日,停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未出现发热症状,无其他明显不适。直至出院,患者未再发热。

2 讨论

本例患者在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16天时,出现发热,但患者精神状态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正常,停用上述两种抗菌药物后,24 h内体温降至正常,提示患者高热为抗菌药物所致的迟发型药物热。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中,以β-内酰胺类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1-2]。刘茂柏等[2]对361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文献分析,引起药物热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占48.48%,头孢类占30.47%,喹诺酮类占6.09%。因此,β-内酰胺类的哌拉西林比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更易导致药物热的发生。有文献[3-5]总结了哌拉西林所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患者一般情况好,药物热潜伏期为4~ 22天,绝大多数体温≥38.5℃,热型不规则,发热都集中在下午或者夜间。WBC、NEUT%、CRP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本例患者发热特点基本上符合哌拉西林所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因此,该例患者出现高热很可能为哌拉西林-舒巴坦所致。

药物热属于个体特异性反应,是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其机制相当复杂,可能是药物与体内载体物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刺激粒细胞释放热源,从而导致发热[6]。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物热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标准,临床上较难判断,特别是不伴皮疹、关节痛等其他过敏症状的发热,易与感染性疾病本身引起的发热相混淆。临床药师应掌握药物热的特点,在参与药物治疗及药学查房过程中,善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数据,充分利用对药学知识掌握的优势,提醒医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感染得到控制,体温一度降低后再度升高,临床上又找不到引起发热或发热加重的确切病因,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时,应提醒医师首先考虑药物热的可能。一旦确诊为药物热,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如热度不高或症状较轻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热度较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对于已发生过药物热的患者,还应告知其避免再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和减少药源性损害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Vodovar D,Lebeller C,Megarbane B,et al.Drug fever[J].Drug Safety,2012,13(9):759-767.

[2] 刘茂柏,曾晓芳.361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文献分析[J].海峡药学,2008,20(12):154-155.

[3] 邵利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3):153-154.

[4] 朱素燕,胡毅坚.哌拉西林复合制剂致药物热的临床表现[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1):40-42.

[5] 谢颖,赵宏,龙思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3):49-51.

[6] Hanson MA.Drug fever.Remember to consider it in diagnosis [J].Postgrad Med,1991,89(5):167-170,173.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8.012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陈亮,女,硕士,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通讯作者E-mail:cliang769@163.com

One Case of Delayed Drug Fever Caused by Piperacillin-sulbactam Combined with Levofloxacin

Chen Liang,Deng Yun,Deng Guobao,Chen Shuipi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Guangdong Shaoguan 512000,China)

ABSTRACTA 58-year-old man with diabetic foot gangrene caused by type 2 diabets was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with piperacillin-sulbactam combined with levofloxacin,in whom fever(39℃)appeared on day 16 after treatment and was considered as the drug fever.The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patient decreased to a normal level within 24 h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two drugs.

KEY WORDSPiperacillin-sulbactam;Levofloxacin;Drug Fever;Adverse Reaction

猜你喜欢
左氧氟沙星舒巴坦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我院2014—2015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与药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