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变幻的概念隐喻与幻灭主题的呼应

2016-01-25 14:06
山花 2015年18期
关键词: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绿灯

传统的隐喻观将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隐喻研究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于二十世纪末兴起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思想和认知的基本方式。[1][2][3]隐喻认知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从认知隐喻观出发,强调的是发生在人的思维层面的隐喻,强调隐喻在表现修辞作用的同时,内含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出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概念隐喻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也是作者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的具体体现”,[4]对作者意欲表现的幻灭主题起到了绝佳的衬托和呼应作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代表作,该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均堪称是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3][4]

色彩与隐喻认知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对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在作品中,作者运用完美的艺术手法将作品主题“美国梦的幻灭”成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颜色隐喻的巧妙应用,更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颜色词在文学写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定的,颜色词的正确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4][5]

现代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信息有80%是通过视觉来提供的,而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这是色彩具有认知功能的有力依据。[6]人类对色彩的认知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即: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7]

Lakoff & Johnson(2003)指出,隐喻是从“源域”概念到“目标域”概念的投射,是用一个范畴的认知域建构或解释另一个范畴。[8]作家利用具象的色彩来表达其他抽象概念,或者真实感受和情感,就可以解释为色彩隐喻,是色彩的认知功能的具体体现。色彩隐喻是人类认知不可或缺的途径。[6]

色彩隐喻往往源自于人们对色源体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通过色彩词的联想意义反映精神观念和文化价值。人们认为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采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英语中丰富的色彩词除了被用来表现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9]借以表现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借用了大量的色彩隐喻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强化了颜色环境的情感反映和交际作用对作品主题的渲染和呼应,其中较为突出的颜色主要有基础色黄和红、绿和白以及阴暗色。[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概念隐喻

借用丰富的色彩刻画人物是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作者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发展、场景转换、人生愿望或者梦想的追寻等而采用不同的色彩词汇是作品的一大亮点。[10]通过对各种色彩词的巧妙运用,作者入木三分地剖析了人性弱点,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挣扎,从而加强了人物的艺术个性,深化了作品主题,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揭示了人们对“美国梦”的追逐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1.色彩的诱惑——金(黄)色与红色

在东西方文化的认知理念中,黄色都代表着财富和尊贵,在中国,黄色曾是皇家的专用色。在本作品中,菲茨杰拉德将与金子同色的黄色的作用渲染到了极致。在盖茨比的辉煌时期,似乎一切与盖茨比相关的物品和用具都涂上了一层金色。在盖茨比家的周末晚宴开始前,盖茨比的黄色劳斯莱斯旅行车格外耀眼,像一只黄色的甲壳虫,将各方来参加宴会的人接到它的别墅,宴会上,火鸡和乳猪都被烤成了金黄色,还有酒吧设起的装着一根真的黄铜杆,盖茨比的领带是金黄色的,连人的胳膊和肩膀也被渲染成了金黄色!一切都是金灿灿的,光彩夺目,置身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财富给人带来的极大享受和满足,此时拥有这一切“金色”的盖茨比就是财富的象征,是“美国梦”的化身,是人们争相邀宠的对象,当然,“拜金女孩”黛西更不例外。此时的盖茨比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穷困的青年,黛西欣然投入到盖茨比的怀抱,“金色”的财富的吸引力对黛西来说永远不可抵御。

与汉语中“红色”作为“青春、富贵吉祥、春天、热情”的隐喻含义不同的是,在英语文化中,“红”除了在表示年轻人绯红的面颊和嘴唇以及在日历上用红色字母指重大节日时具有褒义外,其他多含贬义,联想意义多与流血、暴力、亏损等负面意义联系在一起,如:red battle(血战),in the red(赤字),又如在夏洛特·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红”屋与恐怖、死亡相互关联,而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红色”则象征着“通奸、淫荡或罪恶”。

2.色彩的虚幻——绿色

作品中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还有绿色。西方人赋予green的寓意十分丰富,既有褒义,也有贬义。绿色为大自然的本色,除象征青春、希望、自由和欢乐外,还可以引申出“不成熟、无经验”这一象征意义,如greenhand(新手)。同时绿色还具有“虚幻”之意,正好被作者用来展现盖茨比充满希望与梦幻的短暂人生。[10]

小说中,作者反复将一盏“绿灯”与盖茨比的命运起伏联系在一起,这盏“绿灯”前后共出现过三次。

“绿灯”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一章结尾处盖茨比第一次出场时,与之相随的就是这盏“绿灯”。尼克发现:盖茨比内心维系的竟是海湾对面那盏小小的绿灯——只因在灯影婆娑中,住着令盖茨比魂牵梦绕的黛西。“(盖茨比)奇怪地朝那黑黝黝的海面伸出双臂。……暮色苍茫中唯见一点绿色的灯光在遥远的码头那边闪烁着。”这座码头就是黛西家的码头。通往黛西家的码头上的那盏绿灯给予了他对未来对爱情无尽的希望,灯光闪闪烁烁,若有若无。此时这盏绿色的小灯在盖茨比的心中,不仅象征着他心爱的黛西,是他奋斗的动力,更象征着盖茨比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绿灯是他实现梦想的通行证,他日夜默默地守着那盏闪烁不定的绿灯,守护着那个虚无缥缈的希望,仿佛只要他抓着了那盏绿灯,就抓着了未来,实现了希望。[4]所以无论这盏绿灯有多远,他都会用尽毕生的精力得到它。“绿灯”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盖茨比与黛西分别五年后,黛西受邀参观盖茨比家的豪宅时盖茨比谈起的,“你家码头上有盏绿灯整夜都在闪烁。”描述性的语言中充满了对那盏给他带来爱情之光的绿灯的甜蜜回味。第三次出现“绿灯”是在小说的末尾,此时盖茨比已死,尼克说,“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10][11]依然是那盏让盖茨比充满了对爱情的希望和幸福生活憧憬的“绿灯”,但已渐行渐远,遥不可及了,表达出幻灭的主题。

3.色彩的欺骗——白色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纯洁、美好、庄严、高雅,因此西方妇女传统的结婚礼服为白色,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12]

在小说中,富家女黛西是一位外表纯洁美丽、举止优雅得体的女子。黛西经常一袭白衣,面庞姣好,“她的面容忧伤而可爱,流露出睿智,眼睛明亮而有神,迷人的嘴唇带着激情”;“像花朵一样绽开了笑靥”(第一章)。魅力四射的黛西像一朵美丽的雏菊花倾倒了周围的众多男性,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汤姆·布坎南为其奉上了价值35万美金的珍珠项链从而成功与其成婚,她的亲表弟尼克卡拉韦也被其漂亮的外表迷得心动神摇,盖茨比更是自始至终被黛西的一颦一笑所深深吸引,为了追求她不惜挥金如土,甚至不惜葬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黛西美丽纯洁的外表和龌龊阴暗的本性的内外异形形成一种凸显的反差,是对黛西性格的准确刻画,也使黛西的自私冷漠和虚伪贪婪本性更加令人厌恶和不屑。

4.色彩的真实——黑暗色

英文原著中dark(黑暗的,模糊的;黑夜,暗处)共出现25次,darkness(黑暗;阴郁;模糊;无知)出现了9次。在中西文化中,夜色或暗色都是模糊的颜色,没有亮光,看不清事物,常常与阴森可怖产生联系,象征着阴谋、恐惧与死亡。黑暗色在文中反复出现,尤其在后半部,随着绚丽的颜色的逐渐减少和暮色的逐渐增多,盖茨比心目中纯洁的白色女神也褪去了其伪装,更多地与暗色为伍,因为黑暗是邪恶最好的隐身之处,是掩藏黛西的真实面目和罪恶的地方。当黛西第一次去盖茨比家中时,幽暗的豪门大宅预示着二者关系的诡秘;自从黛西到访过盖茨比的豪宅后,盖茨比家曾经的周末通宵宴会被取消了,此后,这所豪宅里的灯光再也没亮过,不久便发生了夜幕中的车祸,车祸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死亡。在整个小说发展过程中,黛西既是盖茨比梦想中的白色天使,又是现实生活中的黑色幽灵,她的出现一次又一次操纵着盖茨比的命运,[13]使之一步一步陷入无法挣脱的灭亡深渊。[4]黑暗色不仅被作者用来渲染阴森可怖的气氛,也象征着黛西已变得越来越狰狞可怖,同时也意味着盖茨比在劫难逃。

结 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一曲多彩的“美国梦”的幻灭,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梦如幻,展现出作者对梦想破灭的悲哀。

在色彩认知隐喻视角下,小说中色彩斑斓的各种颜色,从人的面色容貌、衣着配饰,到各种场景的与特定色彩相关的器物和自然背景色,无不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意识及命运走向息息相关,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冲突和各种色彩的玄妙变化相互呼应,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揭示了一批畸形的丑恶灵魂,不仅为突出和深化小说的幻灭主题起到了衬托和呼应作用,更为小说涂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13][14]深化了从绿色梦想的编织,到耀眼的金黄和猩红的辉煌,从纯洁白色的伪装再到暗淡的黑暗色的幻灭主题,再现了“美国梦”的虚无和人们追求“美国梦”的盲目性,从而使小说以传奇般的故事完成了对整个美国社会的严肃批判。

[1]Lakoff,G.& 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London Basic Books,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1999.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牛桂玲.《好小伙布朗》——概念隐喻中展现的善于恶的较量[J].芒种,2013,(09):143-144.

[4]田晓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29-131.

[5]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陈家旭,秦蕾.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8]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9]王保宇,岳莉莉.英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天中学刊,2001,(06):65-67.

[10]汪海洁.浅析色彩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义[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03):43-44.

[11]黎新华.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象的运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36-38.

[12]李艳.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2):83-84.

[13]吴俊.英语颜色词之象征意义在英美文学的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239-242.

[14]李云鹤,刘卓瑛.从《了不起的盖茨比》谈菲茨杰拉德的写作技巧[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01):18-19,28.

猜你喜欢
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绿灯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空位
魔鬼老婆
一路绿灯 一路关爱
红灯与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