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院前及院内急救与预后的相关性

2016-01-26 16:45龚国彪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残疾颅脑重度

龚国彪 梁 建(通讯作者)

重庆大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庆 402360

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院前及院内急救与预后的相关性

龚国彪 梁 建(通讯作者)

重庆大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庆 402360

目的 探讨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的效果。方法 以2011-07—2014-07我院临床救治的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方法分为未急救组(312例)和院前院内急救组(306例)。观察2组院前死亡情况和治疗后重度残疾发生情况。结果 院前院内急救组院前临床病死率显著低于未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院内急救组重度残疾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救治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院前、院内急救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前病死率,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

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预后

本次研究探讨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对患者预后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07—2014-07我院收治的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18例,男418例,女200例;年龄7~55岁,平均(43.45±2.34)岁;PHI评分(5.45±0.45)分。根据临床救治方法分为未急救组(312例)和院前院内急救组(306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未急救组给予常规的急救相关治疗措施和方法[1]。院前院内急救组:(1)伤情判断:成立专业的急救小组,患者达到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医护工作者进行快速检诊,准确迅速地对患者的具体伤情进行判断,对患者受伤部位及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四肢骨折、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及内脏损伤[2]。(2)现场处理:急救小组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对相关患者给予初步的救治措施,逐渐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情况实施以下处理措施:第一,预防呕吐;第二,注意保持颈部制动,因部分外伤患者合并颈椎、颈髓损伤,必要时予颈托固定;第三,相关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及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效防止患者休克,确保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稳定;第四,针对临床病情危重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早期的心肺脑复苏。(3)转送处理:转送前及时向医院报告患者伤情,要求做好相关治疗准备,运送过程中患者头部保持稳定,保持呼吸道畅通,各项治疗不得中断,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脑保护、降颅内压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院前死亡情况和治疗后重度残疾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PEMS 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首次救治时间比较 未急救组平均首次救治时间(121.23±4.56)min,院前院内急救组为(34.23±2.34)min,院前院内急救组明显低于未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525 9,P<0.05)。

2.2 2组院前死亡情况比较 未急救组院前死亡26例,院前院内急救组12例。院前院内急救组临床病死率显著低于未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 5,P<0.05)。

2.3 2组治疗后重度残疾发生情况比较 未急救组治疗后重度残疾16例,院前院内急救组6例,院前院内急救组重度残疾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 5,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3-4],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在外伤中的发生率仅低于四肢伤,处于全部外伤原因中的第2位。患者病情往往十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病情危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既往研究认为[5-6],颅脑损伤的急救是否及时有效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情况危重的患者,科学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生命的延续提供保障,对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起显著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院前院内急救的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与未急救的患者相比,院前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重度残疾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我们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对院前、院内急救措施的要点进行总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7-9]:(1)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2)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关注血氧饱和度变化,确保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以上;(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取针对性的脱水治疗措施;(4)有效防止脑疝、脑功能衰竭、低氧血症;(5)有针对性地科学处理其他合并伤。

综上,在临床救治外部暴力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院前、院内急救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前病死率,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

[1] 周仲明,李建峰,秦涛,等.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49-50.

[2] 许刚柱,李文,盛旭东,等.硫酸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10):73-76.

[3] 沈远望.急性颅脑损伤中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70-71.

[4] 柳浩然,徐利民,吴海权,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47-49.

[5] 贺礼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0-12.

[6] 赵湛元.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35-36.

[7] 陈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B型脑钠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13-14.

[8] 梁敏,汤树洪,甘渭河.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IL-10含量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3-4.

[9] 杨少平.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74-75.

(收稿 2015-01-12)

R651.1+5

A

1673-5110(2016)07-0098-01

猜你喜欢
残疾颅脑重度
宫斗剧重度中毒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