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6-01-26 22:50张莹王宏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
关键词:托槽矫治器畸形

张莹 王宏艳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莹 王宏艳

目的研究分析对牙颌畸形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金属托槽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自锁托槽矫治器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托槽脱落情况、牙周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1年、3年后的牙槽脱落率分别为0、0、3.13%,依次低于对照组的12.50%、15.63%、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以及菌斑指数(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颌畸形患者进行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降低牙槽脱落率,是应用价值较高的正畸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锁托槽矫治器;牙颌畸形;正畸

临床上较常采用固定矫治器为牙颌畸形患者实施正畸治疗,主要有传统金属托槽与先进的自锁托槽两种固定矫治器[1]。两种治疗方法虽同样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持续时间、对牙周损伤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为此,本院对64例牙颌畸形患者分别实施了传统金属托槽与自锁托槽治疗,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下切牙无拥挤现象,牙列完整;治疗前与治疗期间未进行其他口腔正畸治疗,均无口腔黏膜、牙周疾病,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2~22岁,平均年龄(16.21±2.33)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3~21岁,平均年龄(16.23±2.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将自锁托槽置入患者上颌,并给予患者佩戴平面导板,之后将0.36mm的镍钛丝置入患者上、下牙弓。术后嘱咐患者除用餐时间除下外,其他时间均需佩戴,每45天复诊1次。

对照组:实施传统金属托槽方法治疗,将0.36mm的镍钛丝置入患者上、下牙弓,并使用结扎丝进行固定。复诊间隔时间以及托槽使用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以及1、3年的牙槽脱落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SBI、GI以及PL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段内的牙槽脱落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牙槽脱落率为0,6个月后为0,1年后为0,3年后为3.13%(1/32);对照组3个月后牙槽脱落率为0,6个月后为12.50%(4/32),1年后为15.63%(5/32),3年后为18.75%(6/3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牙槽脱落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牙周指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SBI、GI以及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牙周指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牙周指数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2)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SBI 1.75±0.44a 1.84±0.47a 2.21±0.52 2.39±0.63 GI 1.02±0.14a 1.14±0.22a 1.27±0.42 1.36±0.48 PLI 1.52±0.25a 1.60±0.26a 1.89±0.37 1.97±0.41

3 讨论

在以往牙颌畸形临床治疗中,常使用传统的金属托槽,虽能够对牙列畸形起到矫正作用,并可促进牙槽骨重建,但该手术操作方法会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并且治疗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缺陷。自锁托槽矫治器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口腔矫治技术,其能够降低摩擦力,并且无需结扎,能够极大地弥补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的不足。据有关研究表明,自锁托槽矫治器整体体型较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口腔的舒适度,还能够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

在本研究中,本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后6个月、1年、3年后,患者的牙槽脱落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SBI、GI以及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对牙颌畸形患者实行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牙周情况,降低牙槽脱落率,值得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胡晓捷,张琦.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固定矫治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7):2672-2673.

[2]李渠,刘明颍.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临床效果及脱落的研究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98-6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54

2015-12-15]

163000 大庆油田总医院

猜你喜欢
托槽矫治器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正畸金属网底托槽脱落方式的观察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正畸金属固定矫治器托槽脱落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