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检测分析

2016-01-27 16:12杨昌彪张运依李占彬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菜籽油大豆油

杨昌彪 张运依+ 李占彬等

摘要:建立SP-2560脂肪酸专用柱和ZB-WAXplus毛细管柱对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法。对来源及品牌商标不同的60个菜籽油(其中低芥酸菜籽油41个,高芥酸菜籽油19个)样品进行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分析,总合格率为58%,其中低芥酸和高芥酸菜籽油中合格率分别为66%和58%,并总结出在质量不合格的菜籽油中大豆油是主要掺假种类之一,为食用油的健康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脂肪酸;气相色谱法;菜籽油;大豆油

中图分类号: TS2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92-04

收稿日期:2014-11-26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编号:黔科合J字[2012]2220号,黔科院J合字[2013]11号)。

作者简介:杨昌彪(1984—),男,贵州织金人,硕士,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分析研究。E-mail:cb-yang@gzata.cn。

通信作者:李荣华(1978—

,男,贵州织金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分析研究。 E-mail:lrh@gzata.cn。食用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监管,但长期存在的地沟油风波始终延续不断。由于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受利益驱使,不法经营者将生产、销售地沟油以及掺假廉价油作为一种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不仅影响到食用油的营养品质,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目前劣质食用油的卫生指标经检测基本都是合格的,因此须从成分组成、气味光谱图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分析找出其与优质油的差别。吴惠勤等利用SPME/GC-MS技术对油脂中内源及外源物质的微量成分的存在进行分析以确定样品是否为地沟油,首次建立SPME/GC-MS鉴别地沟油的新方法[1-3]。周永生等建立了固相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地沟油中的胆固醇,检出限达0.02 mg/L[4]。刘玲玲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找出地沟油与食用油光谱的波数差别,为后续的地沟油光谱分析提供了相应的参考[5]。金静等用内标法测定油脂中十一烷酸与13-甲基十四烷酸的含量,以推定食用油中是否掺假,方法检出限分别达到0.070、 0.006 mg/kg[6]。许秀丽等建立了分析油脂样品中37种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对卫生部2次盲样进行判定,阳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5%,阴性准确率分别为100% 、90%[7]。黄韬睿等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对食用油中肉豆蔻酸含量的检测以鉴别地沟油及食用油的方法[8]。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毛细管柱对不同来源的菜籽油进行脂肪酸含量检测,分析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不合格菜籽油从脂肪酸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可能掺假的方式,为执法部门对食用油监管及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90N,FID检测器;SP-2560毛细管柱100 m×0.25 mm×0.20 um,色谱科;ZB-WAXplu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um,菲罗门;旋涡混合器:XW-80A,江苏省常州诺基仪器有限公司。

1.2试剂及材料

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异辛烷(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氢钠(优级纯,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菜籽油,购于超市、小作坊或送检。

1.3仪器条件

1.3.1SP-2560毛细管柱检测条件进样口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流量:1.0 mL/min;分流比:80 ∶1;柱温梯度:140 ℃(5 min),2.5 ℃/min升到240 ℃(25 min)。

1.3.2ZB-WAXplus毛细管柱检测条件进样口温度: 230 ℃ ;检测器温度:250 ℃;柱流量:3.0 mL/min;分流比: 50 ∶1 ;柱温梯度:60 ℃(2 min),13 ℃/min 升到150 ℃, 2 ℃/min 升到240 ℃(3 min)。

1.4试验步骤

(1)37种脂肪酸甲酯直接上机检测,作为不同种脂肪酸的定性标准。

(2)方法按照国标GB/T 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肪酸的制备》中第5章“酯交换法”进行处理。称样品60 mg,加4 mL 异辛烷溶解样品并摇匀,涡旋振荡1 min,加入200 μ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猛烈振摇30 s后静置至澄清,加入1 g硫酸氢钠猛烈振摇中和强氧化钠,待沉淀后取上清液过膜,待上机分析。

(3)按“1.3”节仪器条件进行上机检测,用百分比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SP-2560毛细管柱检测分析的37种脂肪酸图谱

从图1可以看出,样品检测所需时间较长,接近60 min才能检测完1个样品,但分离效果好。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同样的条件下SP-2560柱子使用一段时间后保留时间会向后推移,最后指标C22 ∶6ns出峰时间接近70 min,且C22 ∶1n9和C20 ∶3n3这2个指标分不开并作1个峰,所以在检测分析过程中如果这2个指标分离不好且指标C22 ∶1n9(芥酸)组分含量大于3%时,须同其他柱子比对或优化方法分开这2个指标,保证高芥酸和低芥酸菜籽油分界线划分准确以确保产品质量判定的准确。

2.2SP-2560毛细管柱检测分析的主要脂肪酸色谱图

从图2可以看出,此脂肪酸专用柱能对目标物有很好的分离效果,保证结果定性的准确性,用于假阳性样品的复检分离是必不可少的有力助手,但长时间使用后分析样品时间较长,不易于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2.3ZB-WAXplus毛细管柱检测分析的37种脂肪酸图谱

从图3可以看出,此方法检测样品的时间较SP-2560而言所需时间较短,在40 min内就可以完成,分离效果较好,对大批量样品的检测能节约时间。但此条件只检测出36个峰,主要是因为在19.655 min时C18 ∶1n9t和C18 ∶1n9c重合在一起。在对多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分检测后发现,C18 ∶1n9t含量很低或是未检出,不影响C18 ∶1n9c的定性分析,所以在此时间的峰可作为C18 ∶1n9c目标物的定性峰。但针对特殊样品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其他的柱子如SP-2560毛细管柱进行二者分离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4ZB-WAXplus毛细管柱检测分析的主要脂肪酸色谱图

从图4可以看出, 由于C18 ∶1n9c含量较高,同C18 ∶0

分离效果较差,但不影响二者的准确定性,同时由于ZB-WAXplus柱子对芥酸C22 ∶1的分离效果较好,为确认样品是否为高芥酸或者低芥酸菜籽油提高了准确性。

2.5菜籽油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试验过程中用质控样进行质量监控,检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次试验结果值都在不确定度的偏差范围之类,在检测过程中带上质控样一起处理,这样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6一般菜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含量

试验通过对来源及商标品牌不同的60个菜籽油(低芥酸41个,高芥酸19个)样品主要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指标进行检测,低芥酸和高芥酸菜籽油指标成分含量分别见表2和表3。

对于一个菜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判定取决于芥酸的含量,范围在ND~3%间就按低芥酸来判定,芥酸含量在3%~60%间时按高芥酸进行判定,所以芥酸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判断该样品质量是否合格起主要决定作用。

按照国家标准GB 1536—2004《菜籽油》中对低芥酸菜籽油脂肪酸主要组成的判定:棕榈酸2.5%~7%,硬脂酸0.8%~3%,油酸51%~70%,亚油酸15%~30%,亚麻酸 5%~14% ,芥酸0~3%。表2 中41个均为低芥酸菜籽油,其脂肪酸主要组成可按低芥酸菜籽油指标含量进行判定,其中合格的为1~27号,不合格的为28~41号,合格率为66%。用表2 数据对不合格的样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8~32号样品相对于质量合格的样品指标而言,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均有一定上升,油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用正常大豆油指标相比对分析,此5个样品可能添加了一定量的大豆油。大豆油主要脂肪酸指标含量范围分别是:棕榈酸8%~13.5%,硬脂酸 2.5%~5.4% ,亚油酸49.8%~59%。此含量均比菜籽油含量高,添加一定量就能提升菜籽油这3个指标含量,同样的大豆油油酸含量范围为17.7%~28%,比菜籽油油酸 51%~70% 低,所以添加大豆油到菜籽油中其油酸含量必定下降。而33~41号组分含量虽不合格但变化无规律,可能是地沟油或调和油。

标稍微偏高。同理,出于成本考虑,不法生产商可能向高芥酸菜籽油中添加部分大豆油,从而使不合格的8个高芥酸菜籽油的棕榈酸和亚油酸指标明显提升,硬脂酸含量也有增大的趋势。其他3个指标油酸、亚麻酸、芥酸添加大豆油后结果无大变化,主要是高芥酸菜籽油中油酸的含量范围较大,为8%~60%,大豆油此指标含量包含在此范围间,且这2种植物油亚麻酸的含量相近,再者大豆油的芥酸含量为0~03%,所以添加大豆油后这3个指标无明显的变化。

3结论

建立SP-2560和ZB-WAXplus毛细管柱对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的方法,并分析2种柱子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互补应用。同时对60个菜籽油进行分析,了解现在食用油的一个产品质量安全概况,并对不合格的菜籽油进行分析,得出廉价便宜的大豆油主要是生产商掺假的主要种类。此方法为食用油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惠勤,黄晓兰,陈江韩,等. SPME/GC-MS鉴别地沟油新方法[J].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1-6.

[2]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等. SPME/GC-MS鉴别地沟油新方法(Ⅱ)[J].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4):365-372.

[3]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等. SPME/GC-MS鉴别地沟油新方法(Ⅲ)[J].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11):1277-1282.

[4]周永生,罗士平,孔泳,等.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地沟油中胆固醇[J]. 色谱,2012,30(2):207-210.

[5]刘玲玲,武彦文,欧阳杰,等.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分析食用油与地沟油[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11):103-104.

[6]金静,陈吉平,田玉增,等. 内标法测定甘油酯上的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及其在非正常油脂掺伪识别中的应用[J]. 色谱,2013,31(6):556-560.

[7]许秀丽,任荷玲,李娜,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别地沟油的方法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2012,22(4):32-35.

[8]黄韬睿,王鑫.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鉴别地沟油的方法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13,2(增刊1):12-15.陈英,鲍浩然,邱学林. 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8种有机氯农药[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96-398.

猜你喜欢
气相色谱法菜籽油大豆油
TBHQ对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研究
精炼大豆油回色因素及延缓回色工艺的研究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冷榨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大豆油基生物柴油氧化动力学方程研究
4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食用大豆油中动物源成分
酶法酰化儿茶素EGCG及其产物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性
菜籽油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