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国底蕴的人才培养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2016-01-27 12:01张宏伟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648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传统

张宏伟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648000)

具有中国底蕴的人才培养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张宏伟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648000)

在当今艺术全球化语境下,培养教育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人才是当代艺术院校最首要的课题。本文浅论了当代艺术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缺失与不足,当代艺术交流中文化身份丢失的尴尬性,以及艺术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与创新转换,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力量,而这也正是我们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当代艺术

近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与展览交流在主动地与传统发生对接关联,创作方式都展现出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单一浅显和被动的“身份认同”,而是主动地与西方现当代的表达方式拉开距离,在传统传承的基础上,智慧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用当代的艺术形态进行转换,呈现出一种新的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神特质和价值取向。

而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和西方借鉴模仿、碰撞交流中寻求发展,虽在“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下具有相对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去中国化”。西方现代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使国人的艺术观念、范畴、趣味、标准被不同程度置换,甚至失去了文化自信。而中国的美术院校同样受其这股风潮的影响,传统的艺术以及审美教育完全被西方教育所覆盖,特别是被西方写实主义所覆盖,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在艺术院校中形同虚设,更无传统艺术的系统精神修炼方法,在油画、动画、新媒体材料、新视觉传达等专业更是受其西方艺术的牵引,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教育,而与传统接近的中国画专业也失掉了传统文化中那宁静致远的精髓,传承着的也只是纸、笔、砚、章的物化形式。中国传统经典只是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沉睡,没有人教授这千百年来先贤们留下的智慧文化,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在艺术创作教育上,由于西方现代文化的介入和经济资本对艺术的渗透,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影响。

现在的艺术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重形式、轻内涵。为了跟随西式的潮流,进行的是一种“快餐教育”的教学方式,专注于西方的样式翻新、材料奇特和视觉幻迷的技术性堆砌。而对于自我传统文化的关注,艺术创作中作品内在的文化精神的建构性表达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于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实践更是严重缺失的。院校中开设的艺术理论和文化课程也主要倾向为西式的,而开设的中国美术史课程,也只是停留在叙述事件上而没有真正的审美以及思想教育,在学分的比重和考核的量化比上太小,学生只是为学业而对付教材。同时,由于社会竞争大,学生也想尽快有所作为不免急功近利,不愿花时间静下心去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吸取和经典的阅读更是欠缺,认为太古董老旧不时髦新潮,只注重创作的标新立异和轰动时效性。这样一来,我们培养出的艺术人才虽是当代的,但却是西化的;虽是技术高的,但却是匠人化的;虽是新潮的,但却是平庸的。艺术创作如果失掉了自我文化的传承性和内在的精神性,那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从一开始就失掉了自我文化的根基,他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和在国际艺术展览交流下,其文化身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再者,因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开始就不是从传统文化中自然延伸与生长出来的,它的视觉观念资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西方,由于丧失了自身文化语境和价值观的空无,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30年的历程中,先后遭遇了“文化焦虑”“身份焦虑”和“语言焦虑”。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属于我们民族的认知方式、情感体验、理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艺术界和美术院校要好好思考的。中国的传统艺术一直都是建立在内心体验基础上,以心为源、以物为象、心物合一,在探寻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上,中国传统艺术比西方艺术要走得早、走的远、走得深,而今天人类视野意识到东方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寻找文化源头并从源头开始整理是当下文化重建最重要的工作。同时,要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并转换成有效的资源和力量,使他重新成为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的因素。

所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首先是通过文化艺术教育来传承,通过对书籍经典的阅读、交流和实践来抵达。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构建自己的话语和价值观语言,必须具有新的自我文化根基的,从源代码开始就确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美术院校的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西式写实主义模式,要大力加强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吸取养分,在传统艺术文化和朴素的地域性艺术元素中,感受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状态和民族力量,使学生从中把握艺术的根脉,倾听历史的声音,体会传统文化的创造智慧。艺术教育依托于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当代艺术多变的“形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艺术教学的转变要以中国美学和哲学为支撑,将中国精神的审美经验作为艺术创作教学的出发点,将生态美学的诗意栖居、家园意识、环境想象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作为艺术思想的理念基石。在艺术实践中,加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并举,注重传统符号的当代转换,增加中国绘画语言与媒材的创新,一要体现当代艺术形态下一种经过转换的材料与形式而呈现出新的语境,二是这种语境新变必须艺术地具有自我传统美学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真正优秀的艺术应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和创新语言,这也是传统与当代的内在联系。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成为新的文化,但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点。

百年树人,教育为先。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院校的教育,而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内涵的艺术人才,更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只有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坚持注重具有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表达,在今天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艺术语境下,才能真正的确立具有中国精神的文化身份,才能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构建坚实的艺术力量。

[1]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

[2]成都当代美术馆.《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聂振斌.《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蒋安平.《写实主义的百年梦魇与谎言》.艺术广角,2014(02).

张宏伟(1967),男,汉族,重庆云阳县人,学历:大学本科,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语境传统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