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疾病的防治措施

2016-01-27 20:11田新方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鸡痘白痢家禽

田新方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000)

家禽养殖疾病的防治措施

田新方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000)

近年来,我国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随之上升,家禽饲养已成为养殖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养殖效益十分可观。但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养殖环境日渐恶化或变换,导致禽类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家禽养殖健康、快速发展,避免或减少因养殖疾病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对家禽养殖疾病的发生情况、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就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鸡、鸭瘟

从发病特点来看,鸡、鸭瘟均属于因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其多发于春、秋两季,但其他两季亦有一定的发病率。不论大小或品种,均可感染该病。病禽初发病时精神萎靡,常有食欲下降或不食、缩颈垂头、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等症状,部分病禽头颈伸直呈张口呼吸状,并伴有类似于 “咚咚”声的怪叫。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病禽则可能出现伏地转圈、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

要防治鸡、鸭瘟,必须重视并加强防疫工作,避免引进带毒和易染病的病禽,病禽和死禽肉不得送往市场上销售。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保持鸡舍及养殖环境卫生,定期进行严格消毒 (可选用漂白粉、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目前,鸡、鸭瘟在治疗方面尚缺乏特效药,如发病通常需紧急接种瘟菌苗,同时采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2 禽霍乱

禽霍乱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由巴氏杆菌所引起,可感染鸡、鸭、鹅等家禽,且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发病通常无明显季节性,四季皆可发生。如为最急性型禽霍乱,病禽可在毫无征兆下死亡,死亡无任何症状。对病禽剖检可见其肝脏上出现灰白坏死小点,约针尖大小。

要防治禽霍乱,首先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努力提高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适用于养殖场的卫生制度,定期进行严格消毒。禽霍乱频发的地方硬化接种疫苗,如不足3个月每只肌注应低于2ml,如为3个月以上则可肌注2ml,同时均给予土霉素、链霉素或青霉素等预防性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 (0.5~1%)或磺胺喹口恶啉(0.19/5), 连续饲喂 3~5d,

3 白痢

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多见于幼禽,病禽死亡率高。该病亦可见于大禽,但其感染后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小禽感染后可出现干痢等突发症状,排白色或灰白色呈黏性糊状的粪便,肛周绒毛通常被粪便黏结成团,导致病禽排便困难,精神状态较差,其中5~15日龄小禽患病后死亡率最高。

要预防白痢,可按比例将0.02%的痢特灵加入饲料中,于雏禽出壳后第2d连喂一周 (或给予0.2~0.5%的磺胺类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痢特灵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其投放剂量及投喂时间,以防中毒。治疗本病时,可使用氯霉素0.2~0.5%、磺胺类0.5%或金霉素0.2%拌料,均连续饲喂7d。

4 鸡痘

鸡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流行于秋冬两季,但四季皆可发生。其中皮肤型鸡痘可在眼、冠、嘴、肉垂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痘疮,进而造成病禽觅食困难或看不见,最终导致其死亡。白喉型鸡痘多见于口腔、咽喉等部位,该病同样可导致病禽觅食困难,其嘴甚至无法张口呼吸或闭合困难,死亡率因而居高不下。而以上症型同时出现时病禽的病情最为严重,死亡率非常高。

接种鸡痘防毒苗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同时还要做好鸡舍的卫生工作,确保其干燥、清洁且无蚊虫。在治疗方面,则应进行对症支持,并严防并发症发生。如病禽仅皮肤上出现痘痂,则一般不做处理,可使用清洁镊子将其剥离,之后在伤口上涂碘酒。

5 曲霉菌病

禽曲霉菌病在家禽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其以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幼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主要传染源有被污染的空气、饲料、土壤、垫料等。病禽通常有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或不食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50%以上的病禽死亡。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疗法,据报道采用制霉菌素、碘化钾等进行防治可取得一定疗效。

猜你喜欢
鸡痘白痢家禽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浅析秋冬季鸡痘的预防及控制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