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6-01-27 23:20瞿芬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帕胺吲达氨氯地平

瞿芬英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瞿芬英

目的观察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口服治疗,观察组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2例(44%)、有效16例(32%)、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6例(52%)、有效20例(40%)、无效4例(8%),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甘油三酯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甘油三酯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而言,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药物口服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进行广泛的推广。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

高血压在临床上为常见且多发的病症之一,会引发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病,重则致使患者产生残疾和猝死。它在心脑血管的疾病中属于危害的关键因子,而冠心病则是高血压疾病常见类并发症,伴随人类在生活质量上的改善,增加了对营养物质进行摄取的有效量,加之缺少充足的运动量,进而增加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患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质量[1]。本文观察并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2.2±4.3)岁,高血压病程7~20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2.4±5.5)岁,高血压病程8~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主要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将治疗的周期选取为7周。

对照组的患者只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2次/d,在治疗期间若有心绞痛的状况出现,则需停止该药物的服用,换口服硝酸甘油片,剂量0.3~0.6 mg[2]。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吲达帕胺(1.5 mg,1次/d)联合氨氯地平(2.5 mg,1次/d)口服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3]观察且记录好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如血压和血脂。患者经治疗之后病情出现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血压恢复正常,药物使用量减少很多,则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坐位舒张压下降<9 mm Hg(1 mm Hg=0.133 kPa),且发病的次数明显减少,药物使用量也相应减少,则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状况和治疗前几乎相同,未有改善甚至是加重,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2例(44%)、有效16例(32%)、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6例(52%)、有效20例(40%)、无效4例(8%),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坐位收缩压为(161.14±10.09)mm Hg、坐位舒张压为(108.71± 6.00)mm Hg、甘油三酯为(3.11±0.30)mmol/L;治疗后坐位收缩压为(139.04±12.30)mm Hg、坐位舒张压为(95.00± 9.29)mm Hg、甘油三酯为(2.25±0.30)mmol/L。观察组:治疗前坐位收缩压为(159.18±9.79)mm Hg、坐位舒张压为(104.22±5.00)mm Hg、甘油三酯为(3.50±0.41)mmol/L;治疗后坐位收缩压为(120.09±13.09)mm Hg、坐位舒张压为(82.10±7.20)mm Hg、甘油三酯为(1.51±0.68)mmol/L。治疗后,两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甘油三酯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甘油三酯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类摄入了大量会产生脂肪、具有营养性的物质,以及平时缺少充足的运动量,近些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且为心脑血管临床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故应该对高血压病症予以有效性控制,进而降低产生并发症(冠心病)的几率。在国内医学的研究领域中,通过控制其高血压的病发率[4],以降低由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而产生的病死率。在临床药物中氨氯地平可以刺激血管内平滑肌,减少了血管外周存在的压力、阻力,缓解了冠状动脉的痉挛临床症状,且能达到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目的[5];同时减少心肌氧实际消耗、心肌缺血等范围,对于心脏起到了保护的功效。吲达帕胺为利尿剂,可以对小管皮质部二次吸收进行抑制,通过“保钠排钾”达到利尿功效[6];同时,改善了血压平滑肌相关松弛度,对血管外围的阻力起到减少的作用,进而实现了临床降压[7]。通过临床的不断研究,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减少患者产生并发症[8],提升临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接受程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坐位收缩压、甘油三酯坐位收缩压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甘油三酯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获取了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患者,通过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有效治疗,可以获取较为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上可作为安全治疗药物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使用。

[1]黄建波.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05-106.

[2]赵秀平.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87-2988.

[3]李淑梅,张贵新,闫慧.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98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8(29):224-225.

[4]吴子承.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79-80.

[5]庹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15-16.

[6]孙慧.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2例临床效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2260.

[7]王开侠.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4):35-36.

[8]张艳,张水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53例.中国药业,2015,42(13):95-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69

2016-10-19]

810800 民和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帕胺吲达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