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2016-01-28 09:21尹玉良张新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尹玉良 张新书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尹玉良张新书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32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1 w内、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测量(TMAD)及二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峰值(Ds)测量,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前、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SV、LVED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手术后LVESV、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AD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与对照组TMA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MAD参数与LVEF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峰值(D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二尖瓣环 Ds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亦呈正相关。结论TMAD各参数能早期反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功变化,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方法。

关键词〔〕二尖瓣瓣环位移;左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

第一作者:尹玉良(1984-),男,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超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直接关系着临床诊治、预后判断,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肌纵行纤维与环行纤维在心脏舒缩功能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二尖瓣环是心脏的纤维骨架,沿左心室长轴的运动反映了左心室心肌纵行纤维的运动,被认为是一项可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指标。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测量(TMAD) 基于斑点追踪技术,使用半自动法追踪瓣环相对于左心室心尖部的运动方法,属于一种测量心功能指标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弥补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室功能早期损伤敏感性较高。本研究即通过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的TMAD参数的分析,探讨早期发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的可行性。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66〔平均(53±5.1)〕岁;均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冠状动脉存在1支或多支内径狭窄(>75%),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所有病例均在本院行PCI手术。对照组选择门诊体检正常健康人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3~66〔平均(52±4.8)〕岁。无心血管病史,经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术后对患者随访2个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室功能。

1.2仪器与观察指标应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X5-1心脏探头,频率为1~5 MHz。调节帧频为60帧/s以上。受检者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记录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图像,要求二尖瓣环、二尖瓣前、后,心内膜和心外膜显示清晰。用Simpson′s法描绘出心内膜轮廓,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由计算机软件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应用Qlab6.0联机软件处理分析。选取清晰二尖瓣瓣环图,分别手动于二尖瓣瓣环处的室间隔、左室侧壁及心尖部取样,取样框大小为2 mm×2 mm。测定TMAD各参数:左室间隔处瓣环最大位移(TMAD1)、左室侧壁处瓣环最大位移(TMAD2)及左心室室间隔-侧壁瓣环二尖瓣瓣环中点最大位移(TMADMidpt)及其占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数(TMADMidpt%)。分别在左心室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选择 TMAD 选项,在二尖瓣环两侧放置两个固定点,在心尖的心内膜面上放置第3个固定点,观察瓣环相对于心尖的运动,仪器自动生成以上两个取样点的同步位移曲线,分别记录上述两个位点的二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峰值(Ds),因而得到二尖瓣环的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 6 个位点的运动力学参数。最后计算 6 个位点的平均 Ds。以上数据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所有超声图像资料均由同一人分析完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研究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的二维心功能对比研究组

手术前、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SV、LVED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手术后LVEF与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SV、LVEDV较研究组术前降低,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TMAD参数比较研究组TMAD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MAD参数与LVEF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手术前、后、对照组r值分别为0.53,0.46,0.55,P<0.05)。见表2。

2.3两组的二尖瓣环 Ds对比研究组二尖瓣环 D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亦呈正相关(手术前、后、对照组r值分别为0.72,0.69,0.75,P<0.05)。见表3。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两组的TMAD各值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手术前比较:2)P<0.05;下表同

表3 两组的二尖瓣环 Ds比较

3讨论

PCI术是一种非外科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等优点。PCI术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临床效果已被广泛证实〔1〕。PCI术主要通过改善冠状动狭窄的动脉管腔内径,使血流重新灌注,改善梗死节段中存活心肌功能,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如何简便、快速、准确地对PCI术后心功能评判成为关键。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功能的检查方法很多,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准确性及重复性比较差。TMAD作为一种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基于斑点组织现象技术,测量方法简单,对患者图像质量要求较低,不依赖二尖瓣环的角度〔2〕。在心尖长轴切面显示二尖瓣瓣环及心尖区,同时标记二尖瓣环及心尖部心内膜3个位点,通过软件自动给出结果。

本研究结果与魏丽萍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变。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一致〔4〕。急性心肌梗死使心肌缺血、坏死、纤维化而出现心肌细胞水纳潴留,引起心脏前负荷增加,导致左室重构及左室收缩功能减低。PCI术后冠状动脉血供得到进一步改善,心肌局部功能恢复。但短时间内心肌的部分血管小分支和微血管病变功能得不到完全恢复〔5〕。熊初琴等〔6〕研究发现,PCI术后3个月较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与之不同,这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等局限性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MAD测值较手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分析其原可能为左心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7〕,左心室纵向纤维主要分布心内膜下,而二尖瓣环的纵向运动幅度代表了左室壁心肌从瓣环处向心尖运动的总和〔8〕,而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受损,导致心内膜、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及间质纤维化,直接导致心肌纵向运动幅度减低〔9〕。本研究说明TMAD技术能精确、定量评价PCI手术前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价左心收缩功能的新方法。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访时间截止术后2个月,2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随冠状动脉再通,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结果有待于以后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TMAD各参数能早期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前、后左室收缩功变化,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方法。

参考文献4

1齐清华,张连仲,高传玉,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重构及逆转〔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7):621-3.

2罗娟,周爱云.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及病变程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5):907-10.

3魏丽萍,杨锐英,刘霞,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超声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3):176-8.

4王显悦,毕生辉,王晓武,等.左西孟旦治疗心脏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3):4464-6.

5Migrino RQ,Aggarwal D,Konorev E,etal.Early detection of doxorubicin cardiomyopathy using two-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J〕.Ultrasound Med Biol,2008;34(2):208-14.

6熊初琴,潘敏,张晶莉,等.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后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6):13-5.

7颜社平,王银荣,闫瑞玲,等.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2):1078-82.

8Paraskevaidis IA,Tsiapras D,Kyrzopouloss S,etal.The role of ventricular long-axis contraction in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aortic,regurgitation〔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6;19(3):249-54.

9Langeland S,D'hooge J,Wouters PF,etal.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new ultrasound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radial and longitudinai myocardial deformation independent of insonation angle〔J〕.Circulation,2005;112(14):2157-62.

〔2014-12-09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通讯作者:张新书(1953-),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10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45

猜你喜欢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的起搏器植入术的研究报告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超声心动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心电图改变综合分析
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