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新型城镇化模式

2016-01-28 11:10成都工业学院王柯
中国商论 2016年30期
关键词:城镇四川省四川

成都工业学院 王柯

浅析四川新型城镇化模式

成都工业学院 王柯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也得以不断推进。本文介绍了四川省的地域特点,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四川省城镇化的目标与动力、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城镇化建设采用的模式,期望能够促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 四川省 发展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也日新月异。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率跟我国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率相比也较低。为了促进四川省建设新型城镇化,提升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应该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1 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与潜力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在进行,由于时代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我国的基本国情,改变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策,遵循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口的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中小城镇、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推动新型城市建设、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1.1 新型城镇化最终目标为建设城乡一体的中国

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使整个国家呈现城市底色,农民也拥有跟市民相同的知识、技能与服务等。传统的城镇跟新型的城镇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城镇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等当地居民跟暂居居民有很大的不同,而新型城镇化则要求为外来居民提供跟当地居民同样的服务,让外来居民在城镇跟在老家有同等的待遇。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该是保障农民工跟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1.2 改革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不同,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好,东部沿海城市的城镇化明显很快,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对不同地区的均衡推进,要为中西部一些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加快承载更多人口就业的速度。由于城镇化建设是涉及到多方面的改革,如户籍制度、财税体制制度、城乡土地制度,因此,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束缚,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低碳节能技术、低碳节能建筑相应的技术配套跟进,此外,还要加强城镇化的金融改革,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从当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财政“攒钱”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只有转变发展理念、活化金融思维、创新投融资模式,坚持财政投、市场融“两条腿”走路,才能广辟资金渠道、引进资金活水,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档加速,这些都是城镇化建设的有利保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2 四川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2.1 四川城镇化的现状与原因

四川省属于丘陵地区,平地较少,这直接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四川省的城镇化率占45%左右,跟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率相比较来说,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成都的城镇化率为68.44%、攀枝花为63.01%、绵阳为44.79%、宜宾为41.28%、眉山为37.57%、南充为39.34%,因此四川省急需要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本文对四川省城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改善,四川省城镇化模式的改善,一定能全方位提高当地的发展水平,提升四川省的城镇化率。

四川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拥有众多的经验,各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但是不难看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拥有一些共性问题。首先,四川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大型城市中成都独占鳌头,其他的城市发展跟成都的发展相比较来说相对落后。成都作为四川的中心城市,有着很大的人口压力,而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人口如何进行转移,什么样规模的城镇能够承担中心城市的职能,是四川新型城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为如何实现四川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做好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做好新型城镇的职能。最后,在国家对土地的管理极其严格的情况下,如何发展新型城镇化,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构建内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关键,这些问题都是四川新型城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2.2 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策

2.2.1 四川新型城镇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的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应该有企业的支撑,在城镇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企业,以内需为主,支撑消费,城镇内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新型的社会,新型的社区与社会组织为城镇的基本要素,城镇的交往方式趋向于国际化、社会化以及现代化,构建一个新型的、多元的、包容的社会;新型的环境,新城镇的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城镇建设,新型的城镇建设要求更高,要求自然环境好、生态污染少、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型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往往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大量投入、大量支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该全面提升城市跟乡村集聚区的密度,城市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全面提升产业群的密度以及人口的密度,集中经济区域,以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为关键点,推进内涵增长的城镇化;优化城镇与乡村集聚区的布局,提升资源与要素、产业配置之间的利用效率;培育和利用高端要素,利用人力资本以及创新要素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2.2.2 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可采用的模式(1)大城市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以选用大型城市当做依托,全面拓展城市的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如成都地区属于四川省中发展最好的城市,可以成都为依托,向四川中部地区进行扩展;强化四川南部城市建设,构建四川省第二个经济中心;加强攀西地区的经济建设,致力于形成国家级的战略资源城市。

对成都老城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积极优化空间,改善投资环境。老城区的改造应该符合巴蜀文化的特点以及临街的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制作,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巴蜀文化越来越重视,有关条款特别指出应该降低旧城区的建筑密度,保护古城风貌。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建设公共设施,这样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优化建筑设计,改善多年以来成都建筑群体呆板的现象,塑造同一种求变化、文化浓郁的目的,充分体现巴蜀文化的特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专门的机构还可以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研究,让更多的建筑作品脱颖而出。

(2)单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每个城市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因此,在构建新型化城镇时不能采用同一种办法,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例如在四川省的眉山地区,就应该致力于增加眉山地区的人口,提升城市的集聚水平,还应该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构建良好的城市发展条件。

(3)以县为单位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县城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当地周边区域的发展,可以在县城周围建设特色城镇,以交通为中心,构建特色城镇,全面推动重点城镇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特色村落,在有特色的地区发展旅游行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居民生态宜居水平,全面推进基层村落向城镇化水平的发展。

3 结语

四川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不能够整齐划一,应该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矛盾;以县为单位的城镇化建设,则应该发展有特色的小镇以及旅游行业等。总之,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应该选用不同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区别对待,全面推动四川省城镇化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

[1] 顾朝林.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3] 李晓梅.中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2,10(02).

[4] 鲁万波,范继跃,王荣华,等.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10(03).

F299.27

A

2096-0298(2016)10(c)-103-02

猜你喜欢
城镇四川省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人口与就业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