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壁垒的社区服务项目才有收购价值

2016-01-29 01:53文丨周响东
家庭服务 2016年6期
关键词:类目壁垒逻辑

文丨周响东



形成壁垒的社区服务项目才有收购价值

文丨周响东

社区O2O里面,火过一拨,不断有新企业出来、老企业倒掉。我个人也算观察者,我的观点是社区O2O是个伪命题,这是由中国的文化、人口结构决定的。本身手机里面已经有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了,再谈社区多此一举。

现在,围绕社区,O2O创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流量端,一个是交易类。

流量端模式有两个。一个是Nextdoor,我认为这个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另外基于地理位置的兴趣社交,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微信的存在对流量模式是很大的门槛,跳不过去。杭州有一个这样的O2O项目做了很久,也没有做起来。单点用户密度要足够,频次足够,才能形成流量壁垒。用地推模式做社交很累,并且现在人们和邻居的交流需求也不是特别强。

很多创业者在做物业服务,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来提升物业效率。很多物业也在推,比如绿城。这个的方向最终是往社区交易走,个人觉得这是流量端的创业机会。

然后是交易类,一个是平台,一个是垂直。

平台是每个类目都玩不好,因为每个都需要深度整合,很难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淘宝的生活家,做得不是特别好。因为用户不仅需要交易信息,更需要服务品质的把握,纯交易平台模式很难。比如美团推一部分服务,本身也很难做平台。还有的采取孵化加投资的逻辑,比如58同城有巨大流量,从咨询转到交易,有些投资,有些自己孵化。但每个类目能突出出来都很难,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形成拳头业务。

我的个人观点是,垂直服务类目上机会很多,但是绝大部分类目最后都难逃被收购的命运。为什么呢?你看现在京东和阿里也在不断下沉,他们先是利用互联网机会抓了海量流量,现在为了类目不断下沉,越布越密,以实现半小时、一小时配送。

但现在服务类目机会还是很多的,可先从垂直类目切入,至少在这个类目上做成壁垒,让人想收购我而不是自己做。

举个例子,滴滴为什么选择自己做代驾?e代驾门槛不是特别高,滴滴发现自己做这个服务完全可以覆盖,没有必要选择收购,并且自己做花费比收购更少。

壁垒的核心是服务供应链,而不是流量思维,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杭州的一个代购创业项目,把东西从菜场、超市搬到家,你要烧多少钱能烧到一定的量啊?但即使烧到一定量,京东、阿里也不care你,BAT不缺钱和流量。壁垒有很多方面,例如规模效应。比如需求实时、点到点需求,在你的项目里,供应和需求交易效率最高,这就是竞争壁垒。

所以,流量的壁垒还不够深,创业者的核心逻辑是要提升供应优势,这是生存的本质。使得BAT进入的时候是买你而不是自己玩,或者你构筑壁垒让他觉得进来没必要。

还有很多垂直不是社区逻辑,是类目逻辑。再举一个例子,饿了么是从校园起家,为什么不垂直校园了?因为完全可以全社会覆盖,供应链、后端能力是通的,从校园起家之后切入社区形成规模效应。这再次说明,要垂直于某个类,流量的壁垒是不够的。

目前我们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互联网+。现在一方面消费升级,用户对于消费服务的体验在升级,同时互联网提升效率。后面更多的机会是“传统行业+互联网”,所以我们更看好“传统行业+互联网”。

(根据迭代资本资本合伙人周响东在亿欧网社区沙龙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猜你喜欢
类目壁垒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CLC与LCC类目同现映射方法研究
——以图情领域为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鱼与鱼缸
《中图法》(5版)“R医药、卫生”类修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