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 18:06李成
中外书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砖墙姑姑家姑父

李成

他们两家比邻而居已经四十年了,甚至时间更长——在他出生以前,他们两家只隔一段矮矮的土墙。

隔壁的那家是他家的远房亲戚。他称那家的女主人姑姑,那男人自然就是姑父了。从小,他就在他姑姑、姑父家出入玩耍,跟在自己的家里没有什么两样。表姐妹、表弟自然也就跟自家的兄弟姐妹似的了。

那时候大家都非常贫穷,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尤其是他姑姑家,不仅孩子多,而且姑父的身体一直不好,他患有肺结核病,多次咳过血。有一次咳得几乎奄奄一息,急得姑姑在一旁束手无策,唯有哀哀哭泣。但是,姑父竟然挺过来了,虽然身体一直十分羸弱,但硬是从病床上爬起来了,后来甚至能从事一些较轻的生产劳动,充分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毫无疑问,这也与姑姑的悉心照料密不可分。生活是那么艰苦,他们真正是相濡以沫。据说有一次,他们想买一斤红糖都拿不出钱来,只得把家里久藏的一点儿旧书报拿出来卖了,换了一点点钱,才得以实现这微小的愿望。

就凭这一点,他对姑姑、姑父由衷地充满敬意。

到他开始记事的时候,乡村里的生活多少有了一点儿改善,如果节俭和勤快一些的话,不仅能吃饱肚子,年终也能做一件新衣裳了。村子里又开始有了一些欢声笑语。那是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几乎整天待在姑姑家,和姑姑家的孩子在一起疯玩。他们捉迷藏,钻进了各个屋子可以藏身的任何一个旮旯;他们在一起打扑克、跳房子、抓子儿,用手帕变小兔、小鸟;还在屋梁上拴上绳子,在绳上系上木板荡秋千,一次次狂荡得非常惊险刺激……有时,他甚至就睡在他们家,和小表弟钻一个被窝,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也不知从哪里知道的那么多新鲜事。

他们两家只隔着短短的泥墙。泥墙两边都栽植着月亮豆,长长的豆蔓牵连纠缠在一起,遮住了墙面,分不清哪家是哪家的;大家也就各摘各自家这边的月亮豆,有时候,还要把摘多的豆子送一篮给对方。

他和他的表弟还一起从泥墙的缝隙里掏野蜂,一起捕捉栖落在藤叶和豆花上的蝴蝶。他甚至有一个幻觉,觉得这绿叶纷披的藤蔓下应该有一扇小小的门洞,像月亮一样的门洞,他掀开那枝叶,钻过月亮门就可以直接跨进姑姑家,也不用绕弯子了。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情况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年年过去,这些孩子一一告别了童年,而生活也有了进一步好转,各家也开始从极度的贫穷中挣扎出来,开始寻找可能的富裕之路。也许是因为各忙各的,两家的来往已不像往日那样频繁了。随后先是从宅基地的划界开始,他们两家的意见有了一些分歧。接着是各家都找了一块地盘盖了一间披屋,但他家的披屋所在的位置在姑姑、姑父看来有一些不适当,尤其是一头的檐角的指向几乎直对着姑姑家的门,被认为有碍风水。他们两家吵了一架,最终的结果是他家的屋脊做了改变;但裂缝已经在他们心中扩大。他们两家当然还要来往,因为毕竟是亲戚嘛,也还互相赠送食物或一些小物件,但过去的那种心与心相通的亲密状况不复存在了。他和表弟也仍然在一起玩耍,他们毕竟仍在少年阶段,都还是孩子,可惜有时玩过了头,让表弟受了委屈,大哭而回,姑姑虽然不说什么,毫无疑问,也有了意见,因为他不巧从一旁听到姑姑正在对别人诉说这件事,他心里顿时起了一层厚厚的障壁,感到十分落寞、孤单。

后来,他和表弟都上学了,而且都考上了高校,他们之间照样有些来往,但都彬彬有礼起来。最让他们不快的是,当他们回到家里,双方的家长都开始数落对方的不是,甚至互相有了蔑视,产生了怨恨。他们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对对方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孩子们长大了以后,两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也不用互相接济,两家的道路就此越岔越远了。

那堵墙还在那里,但不知什么时候,泥土墙已换成了砖墙,他也懒得问他的父母这砖墙是谁家砌的了。

而且,似乎是不约而同,墙两边的人家都不复在墙下栽植月亮豆——长长的绿叶纷披的藤蔓不分彼此纠缠在一起,上面盛开着洁白的花朵,垂挂着一串串弯月亮般的豆荚——这样的情景再也找不见了。

只有那堵砖墙整齐地、坚实地矗立在那里,也矗立在他的心上。

猜你喜欢
砖墙姑姑家姑父
住在姑姑家
怀念姑父
浅谈砖墙砌筑施工技术
陪姑父吃的最后一顿饭
不放刺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墙体构造
多孔饰面砖墙体蒸发降温效果试验研究
饭桌上的教诲
小型聚能装药对砖墙的毁伤研究
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