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

2016-01-30 20:18苟存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毛虫农牧民虫害

苟存珑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草原监理站,青海杂多 815300)

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

苟存珑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草原监理站,青海杂多815300)

采用生物及生态治理的模式,具有环境污染小、防治成本低、对人畜无公害等优点.而此模式取代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更有效消除病虫害,达到遏制草原退化,保护草地资源的目的.分析当前草原虫害发生的原因:草原植被退化、草原过度放牧、气候条件适宜等,同时针对性提出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建议:重视宣传,营造氛围;技术推广,加强治理;规划治理,减少破坏;成立专业队,加强应急,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草原保护生态治理

1 前言

近些年,草原虫害频繁发生.传统一味地用化学药剂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一直被诟病.针对这一问题,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模式被提出,为草原的健康放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文章就相关要点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草原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2.1草原植被退化

退化的草原植被,加重沙漠化程度,降低草原植被覆盖率,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更有利于的条件.牧草返青后,害虫开始啃食,随着虫害数量的增加,食量也会随着增加,草场被啃食一空,就会失去放牧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加速草原的沙化、退化。

2.2草原过度放牧

这些年,草原承载着巨大的畜牧压力.同时,较长一段时间内,牧民们只重视牲畜数量的增加,导致草原滥牧、过牧的现象突出.而这种掠夺资源性的无序放牧,直接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原先优秀的植被资源,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殆尽.而且,随优良植被的退化,草原虫害的蔓延滋生更是得到了利好条件,进一步加重虫害的爆发,加剧了草原的退化程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危害草地资源。

2.3气候条件适宜

草原虫害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具有直接的关系,温度、湿度的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虫害的数量和发育,冬季降雪和春季降水对虫卵的孵化有利,气温骤升以及持续干旱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和发育,在适宜的条件下,非常容易造成面积大、密度高的虫害发生。

3 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

3.1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借助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加大对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的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及农牧民参与草原治理的积极性,为草原虫害治理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比如:充分利用农牧民的闲暇时间,组织创办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培训班,增强农牧民辨析虫害的能力,提升农牧民操作虫害软件的能力,掌握蝗虫定点检测技术,确保农牧民能充分、全面地掌握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技术,加快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技术的推广力度。

3.2技术推广,加强治理

加大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相关的技术必须掌握到位,相关的措施更应该落实到位。

以本地毛虫为例,微生物杀虫剂可作为生态防治的重要参考.目前我国研究应用的为草原毛虫核形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ruoergensischouetyinNuch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GrNPV.属DNA病毒,病毒粒子包含在多角体蛋白中,称为多角体.利用Grnpr防治草原毛虫的标准为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30头,剂量50~60g,兑水10kg,调成悬液,喷雾;防治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上午8~11时,下午3~6时为好,晴天、阴天、微雨天均可以.要防止日光曝晒,在高海拔地区要加光保护剂,一般以果绿或品绿为好,保护率在30%以上,菊酯类农药对其有增效作用,一般可增效25%以上。

此外,根据调查取证,毛虫取食的鸟类繁多,比如:角百灵、长嘴百灵、小云雀、地鸦、棕颈雪雀、白腰雪雀、树麻雀、大杜鹃、红嘴乌鸦等.寄生蝇是主要天敌,寄生率最高可达44.6%,被寄生的幼虫一般不能化蛹,或化蛹后也不能羽化,个别即使羽化也不能产卵.两种姬蜂对毛虫寄生率低,作用没有寄生蝇显著.金小蜂寄生于蛹体内,寄生率最高达20%.鸟类中以角百灵的作用最显著,一是其数量多,二是在6月至7月中旬恰是角百灵哺育雏鸟及幼鸟群飞觅食时期,往往可见上百头左右鸟群捕食幼虫.饲养观察,一头幼鸟每天可吃一百多头幼虫,注意上述益虫的保护,对毛虫害的抑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规划治理,减少破坏

草原保护涉及项目多,应做更长远的规划,确保草原保护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已退化的草场,禁止再行放牧.同时,注意翻耕、补种、灌溉、施肥等,确保草场恢复生产力.未退化的草场,制定严格的轮牧、休牧、禁牧等措施,为草原的再生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发育空间.必要时,建议围上围栏.同时,注意天敌的保护,确保草原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尽可能地降低虫害的发生,减少对草原的破坏。

3.4成立专业队,加强应急

草原生物及生态治理工作的落实,同样需要专业应急队伍的执行.草原虫害的常发区域,建议成立专门虫防、火防、鼠防的应急专业队.同时,注意提升其生物及生态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知识再教育,同时安排必要的实战演练,努力打造一只多专、多能的草原虫害防治队伍。

4 结论

采用生物及生态治理的模式,具有环境污染小、防治成本低、对人畜无公害等优点.而此模式取代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更有效消除病虫害,达到遏制草原退化,保护草地资源的目的。

[1]洪军,贠旭疆,杜桂林,等.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J].草原与草坪,2014,(3):90-96.

[2]熊玲.新疆草原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蝗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J].新疆畜牧业,2011,(3):59-63.

[3]刘峰.生态治理珍禽场[J].河南农业,2001,(11):25.

猜你喜欢
毛虫农牧民虫害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毛虫与蛾子
无公害蔬菜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毛虫和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