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山羊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2016-01-30 20:18赵爱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繁殖率种羊体况

赵爱民

(云南省开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开远 661699)

提高肉山羊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赵爱民

(云南省开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开远661699)

繁殖率是影响肉羊业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开远本地生产实际,总结了一些提高肉山羊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以供畜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考。

1 种羊选择

在种羊品种选择上,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肉用性能好、能常年繁殖、产羔率高的品种为饲养品种.如奴比亚山羊、简州大耳羊、波尔山羊等.经济条件好的养殖户可直接引进以上品种羊进行饲养,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养殖户也可只引进种公羊做父本,与本地母羊进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羊的产羔率和产肉性能。

在种羊的个体选择上,坚持长期选育,有效提高羊群的繁殖力.要选留产羔率高,特别是头胎产羔率高的母羊后代做公羊、母羊.山羊中一般无角母羊产羔数高于有角母羊,有肉髯母羊的产羔性能高于无肉髯的母羊.种公羊要符合本品种特征,体型标准健壮,健康状况良好,脖子粗大,背腰宽平,胸宽而深,四肢端正、粗壮,腹大而不,尻部发育良好,睾丸对称、大面不垂、有弹性,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种母羊要体型大,体格紧凑丰满,背腰平直,后腹部稍大,四肢端正,乳房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2 建立合理的种羊群结构

为提高繁殖率,使种羊群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应逐步建立合理的种羊群结构.后备母羊和能繁母羊的比例应为1:5.采用自由交配的羊群,公羊和能繁母羊的比例应为1:25~30;采用人工辅助交配的羊群,公羊和能繁母羊的比例应为1:70~80.能繁母羊群的结构比例应为1~2岁50%,3~4岁40%,5岁以上的10%.要及时淘汰生殖器官有缺陷的母羊和老龄母羊,每年淘汰率为能繁母羊群的15%左右为宜。

3 种羊达到初配年龄后配种

种羊要达到初配年龄后才能配种.初配年龄是种羊同时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时的年龄,一般公羊、母羊体重达到本品种成年公羊、母羊体重的70%左右,公羊年龄18月龄,母羊年龄10~12月龄。

4 做好母羊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母山羊的发情周期为18~21d,发情期平均为40h,排卵时间为发情开始后30~40h,在这个时期配种最为适宜.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很难确定母羊发情的具体开始时间.为提高母羊的情期受胎率,尤其是增加一胎双羔或多羔的机会,实际生产中,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外部观察法、公羊试情法相结合对母羊进行发情鉴定,实行一个发情期内2次配种.即用2~5岁体格健壮、性欲旺的试情公羊,按公母1:30~40比例每天早晚各1次放入预配能繁母羊群进行试情,每次试情时间在30min以上,当发现母羊表现出兴奋不安、咩叫、目光滞钝、外阴潮红并有黏液流、频频摆尾、频频排尿、愿意接近公羊的现象,试情公羊爬跨母羊,而母羊接受爬跨站立不动时,说明母羊已发情,并可以立即进行第1次配种.将鉴定为发情可配种的母羊分离出来进行配种,隔8~12h再复配1次,避免漏配。

有条件的养殖场,提倡采用良种公羊的冷冻精液或自采精液进行人工授精,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冷冻精液解冻、自采精液采集、处理、稀释、保藏技术和输精技术,直接把精液输入到母羊子宫颈口内,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无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人工辅助交配方法配种。

5 加强种羊及羔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应单独组群,与能繁母羊及羔羊等分群饲养管理,只有在采用自然交配方法配种时才按计划将种公羊放入能繁母羊群进行配种.在母羊舍应设置专门的羔羊补饲栏,对未断奶的羔羊进行补饲。

种羊及羔羊每天要保持适当的光照时间和运动量,增强其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繁殖能力.以舍饲为主的,公羊每天在运动场运动时间不应少于8h,空怀母羊不应少于6h,妊娠,哺乳母羊和羔羊也要有适当的运动时间。

种羊及羔羊日粮营养水平是影响羊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种羊及羔羊的饲养.羊的日粮配制要以饲养标准为依据,根据羊体重、不同时期营养需要量,以优质青粗饲料为基础,适量补充混合精饲料,以满足羊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要.在配制日粮时,饲料原料要尽可能多样化,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A、D、E和矿物质钙、磷、铜、锰、锌、硒等的补充。

种公羊在非配种期,日粮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饲精料,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即可.在配种前1~1.5个月至配种(采精)期,要重点加强营养的补充,应逐步增加精料量,配种前期、配种期日粮中精料饲喂量应分别占到30%、45%左右.配种期过后,为恢复公羊体况,不要立即减少精料,经过一段时间体况恢复后再逐渐减少精料,过渡到非配种期饲养。

母羊在空怀期,体况好的一般只喂青粗饲料,体况欠佳的应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优饲,注重蛋白质、维生素饲料的供给.母羊在妊娠前期的3个月,所需营养与空怀期相近,一般不增加精料或适量增加精料,但要保证饲料质量;在妊娠后期的2个月,要逐渐增加精料,以满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母羊在哺乳前期的2个月,因泌乳旺盛,营养需要量很大,要根据泌乳量和产羔数量提供充足、优质、多汁易消化的饲料;在哺乳后期,因泌乳量下降,应逐渐减少或取消精料补饲。

羔羊在出生后半天内应保证吃到初乳,在3~5d内要吃足初乳;出生后15d左右开始训练吃料吃草,补饲要定时、定量,先精后粗,逐渐增加补饲量,直到3月左右龄断奶.补饲料必须是优质易消化饲料,饲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低的优质牧草制成的干草,精料采用豆饼、玉米等优质原料配制。

6 提高母羊的繁殖频率

在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通过采用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等先进的繁殖技术和加强饲养管理,充分发挥母羊的生产性能,尽量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频率.重点推广2年3产繁育模式,每8个月为一个繁殖周期,其中妊娠期5个月,哺乳期2个月,恢复配种期1个月.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种和产羔计划,实现羊肉全年均衡生产和均衡供应。

7 加强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

通过加强种羊引种检疫和养殖场的综合防疫措施,积极开展疾病治疗,有效减少羊布氏杆菌病、弓形体病、子宫炎、阴道炎、破伤风、乳腺炎、羔羊痢疾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繁殖率。

猜你喜欢
繁殖率种羊体况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利拉伐发布全球首款3D 扫描奶牛智能体况评分系统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