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理论的公务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2016-01-31 08:04赵亭亭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公务员理论

赵亭亭

(430070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基于人本理论的公务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赵亭亭

(430070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加快,“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当今社会职场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据调查,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稳居各行业之首。本文独辟蹊径,以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解决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

公务员;职业倦怠;人本理论;对策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现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衰竭,一般是指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所逐渐产生的一种疲惫、丧失热情、进而厌倦懈怠的不良状态。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于1974年最早提出的职业倦怠,主要用于研究服务行业,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主动性的丧失和情感的衰竭,用来描述和界定因工作本身而产生的持久压力感所致一种极端反应。马勒诗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提出了“三维度理论模型”。这种综合症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其中情感耗竭是被认为最主要的方面,它主要是指公务员没有工作热情,没有活力,对生活冷漠悲观,经常出现疲惫不堪、烦躁易怒和发展感弱,同时害怕工作,甚至逃避工作;人格解体,主要指刻意使自身与工作对象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及环境采取厌弃态度,工作态度消极,甚至将这种厌倦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对自身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公务员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自我成就感低落,主要是指公务员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经常性地迟到或早退并伴有工作能力和成就感体验的下降,认为日常工作不但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而且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有跳槽甚至转行的想法和行为。

在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情绪低落、行为拖沓、工作目的只为了福利待遇工作、不愿意承担责任等,这些表现和行为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公务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群众意愿得不到满足,还最终直接影响到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人本理论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代的一个时髦词语,这体现了人们对“人”及“人才”的重视程度,但更多的组织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字义上,几乎没有真正可以理解人本理论内涵的组织。因此,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是,人们能否确切地理解人本理论的深刻内涵。

人本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管理学理念中的人本理论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人本理论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它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群关系理论和管理理论。人本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人的积极性为目的,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从总体上来看,现代人本管理主要包含有三层涵义:第一,首先把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然后围绕着如何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组织展开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关心人、解放人、尊重人、发展人,这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第二,组织不仅要关系其成员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其精神需求,将开发人的潜能,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作为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第三,作为人本理论中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管理归根到底是人进行的管理,同时又是对人的管理。总之,人本理论的提出和运用开创了现代管理学的新局面。

三、基于人本理论预防和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根据对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解,我们提出三点应对措施:

(一)全面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完善组织规范,把公务员自身职责地位确立起来,着手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做法如下:

完善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体系,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引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行竞聘上岗,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使每一位公务员在工作中有所压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根据斯蒂芬·P·罗宾斯对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的积极做法,国家一方面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让公务员与多个不同的伙伴合作,增强其工作的新鲜感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职务深度,允许员工对其有更大的控制,以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去从事一项完整的工作,提供反馈,以便改进。

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引入人本主义思想,注重人性化管理,简化办事程序,努力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和郊外旅游等形式,让自身与公务员及公务员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和心理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切实做到对公务员的关心、解放、尊重、发展。

(二)注重公务员的精神需求

行政组织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在适时地调整公务员的薪酬政策和薪酬管理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精神方面的激励因素,比如在对公务员绩效考评过程中,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给予荣誉称号或晋升机会的奖励,深入激发公务员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以此来进一步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三)公务员要正确界定自身角色

公务员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作为管理的主体,公务员应首先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确自身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懈怠不拖沓。作为管理的客体,还必须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公众的监督、管理之下,借助新闻媒体以及现代化网络的作用,加强对公务员的工作监督,改善公务员的工作态度。

[1]陈怀珍.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和完善策略[J].经济管理者,2013(25).

[2]蒋冬青,易鹏.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报,2009(3).

[3]耿祥建,曹润林.三维度理论视阈下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J].党政干部学刊,2009(4).

[4]周矩.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J].探索,2007(3).

[5]邓红.提倡人本管理,优化用人环境.中国市场,2006(13).

[6]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

赵亭亭(1991.07~ ),女,河北保定人,法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公务员理论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篮球公务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