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就业激情照亮幸福前程——十二师推进大众创业工作纪实

2016-01-31 16:48谢旭东陈烨华
兵团工运 2016年1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职工

谢旭东 张 彬 陈烨华



点燃就业激情照亮幸福前程——十二师推进大众创业工作纪实

谢旭东张彬陈烨华

“非常感谢师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才有了自己的事业。”10月12日,在头屯河农场志诚汽车玻璃与装潢店,老板刘雪冰正在指导员工为一辆小轿车安装玻璃。

今年24岁的刘雪冰,2014年,在农场的帮助下,如愿贷到了10万元的创业帮扶资金,她用这笔钱开始了创业之路。今年年初,刘雪冰又重新租了一间201平方米的店铺,扩大了经营规模,创业的成功让她充满了信心。

近两年来,十二师坚持就业优先原则,以多元增收为目标,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态势。截至目前,全师有三产服务业3695家,实现自主创业就业1032人,带动就业2520人。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激励职工创业就业

十二师按照“围绕城市、服务城市”的理念,紧扣“职工多元增收”,在促进职工创业就业方面不断创新思路,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质量,着力培育职工创业主体、实体、载体和联合体,推动职工初始创业、特色创业、集群创业,努力构建职工多元增收和创业就业的长效机制,促进职工持续快速增收。

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将劳动与社会保障、科技、残联、工会、团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的政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将创新创业工作与团场多元增收工作统筹推进,先后出台了《十二师党委贯彻<兵团党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实施办法》、《十二师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并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十二师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师本级科技投入年增长25%,培育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兵团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兵团工程技术中心、1家兵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量24.8%。认定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个,五一农业科技园区被列入了国家第六批农业科技园区,兵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3个;出台《十二师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全师连队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350元,增长9.64%,较兵团、自治区、国家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出420元、5626元、3861元;出台《十二师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实施办法》,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鼓励和吸引专门人才加入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带领广大群众创业;出台《十二师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奖励办法》,自2011年以来共发放奖励资金164.65万元,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5位发明人给予16万元的奖励,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出台《兵团第十二师扶持职工创新创业的办法(试行)》,建立“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新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的多层次支持模式。

针对职工传统的择业就业观念,师党委实施职工身份不变、劳动关系不变、职工的隶属单位不变、权利和义务不变的优惠政策,给职工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职工外出就业、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将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扩大到职工子女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青年、妇女、复员转业军人、农业一线在职职工,以及吸纳失业人员就业企业等,贷款额度也由过去的最高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强与财政、金融、担保机构等部门的协调,主动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协商深入团场上门服务,突破“申贷”瓶颈,实现小额担保贷款高效、有序、合规发放。

创新服务载体为实现职工创业就业搭桥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十二师相关部门不定期地组织已实现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职工进行经验交流,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职工到师域各企业观摩、学习。各团场、企业也将促进就业创业和多元增收作为硬性指标,与经济效益挂钩,列入绩效考评体系,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通过专题会议、公示栏、宣传手册、现场咨询服务等方式,积极宣传免费就业培训、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十二师积极发挥基层劳动力管理站的职能作用,主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兵地互通,与周边用工企业建立了劳动用工信息互通机制、劳动用工培训机制。协调团场资金打造劳动力服务硬件建设,指导基层充分利用LED网络平台及时将周边企业用工信息进行滚动发布。借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准东工业园区建设和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之机,师相关部门和各团场积极组织、搭建劳务输出平台,推动劳务输出创收,增加工资性收入。成功举办了头屯河农场“兵地融合促发展,多方联合揽人才”招聘会、一○四团2015年民营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五一农场居民劳动就业现场招聘会、“2015年兵团民营企业招聘会”。三坪农场积极搭建平台,协调头区人社局共同举办两届劳动用工现场招聘会,组织职工与企业面对面洽谈,2014年,农场队伍转移就业755人,人均创收2169元。西山农牧场与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入驻企业签订《劳务输出管理协议》,制定《西山农牧场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培训职工135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50人,实现新增转移转岗就业350人,转岗人员工资2000—3000元。

搭建服务平台助推职工创客梦照进现实

十二师从实践培训、投融资、产业项目扶持、技术咨询等方面积极搭建四大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让更多的有志创业者和职工实现自己的“创客梦”。

搭建实践培训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途径,组建8家专业合作社带动职工815户;发挥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形成在科技上示范、就业上帮扶、带动职工创业致富的长效机制;师科技局选派39名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科技特派员分赴全师各团场、企业开展工作,提升广大职工的创业就业的水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地缘优势,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农工经纪人、SYB就业创业、家电维修、水电工技师、餐饮、农家乐等创新创业培训班。目前,已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828人次,其中创业意识培训和完善你的企业培训333人,为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搭建融资平台。出台了《十二师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了职工自主创业项目递增、贴息资金递增、示范户递增的良性循环。近三年来争取上级贴息贷款1900万元,扶持带动示范户929户,引进新品种26个、新技术27个,户均增收4000- 10000元;成功搭建了十二师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台一会”统贷平台,建立兵团首批科技投融资平台。

搭建产业项目扶持平台。与赛伯乐智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新疆创新创业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创建新疆创新创业大学;通过新疆希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丝路光城”产业园,依托兵团节能节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能电子实验室、希望盛美科技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积极打造兵团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器,构建新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特色产品网上交易以及产品网络零售,增加在线商户,打造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畅通为标志的网上丝绸之路;充分依托师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助推观光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带动创业就业;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兵团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和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如三坪农场,大力发展小型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团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实现25%以上增速。

搭建技术咨询平台。成立了师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新疆天恒基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搭建了统贷“四台一会”机制模式,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科技与金融结合、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自2015年师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以来,共服务企业35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5次,举办培训班2期。建立5家师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团场女人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