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2016-01-31 20:36杜昌文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潍坊总书记文明

□ 杜昌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 杜昌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为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蓝图,也为新常态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绿色文明发展路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2013年9月,我们面对发展资源环境过载、自然生态退化的严峻现实,着眼赢得发展主动,积极谋求发展转型,毅然决然地启动实施了“三八六”环保行动。近3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的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科学有效的组织、抓铁有痕的作风,驰而不息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前完成了“三八六”环保行动目标任务,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严重影响潍坊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由2013年的150天增加到2015年的234天,在全省排名由第7位前移至第5位。不仅如此,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连续3年大旱和大力整治安全生产隐患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省均水平,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均GDP在全省也前移了2个位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我们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持续改善双赢的发展路子,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绿色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实践证明,推动新时期发展,靠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也没有出路,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发展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彰显了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我们一定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必由之路,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为潍坊未来的发展开拓空间、积蓄力量;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中央要求、百姓期盼,保持和增强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潍坊落地生根;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严峻挑战、现实考验,保持和增强道德定力,敢于担当,勇于负责,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绿色真正成为潍坊发展的底色,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潍坊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拓展绿色发展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今年,我们着眼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决定深化“三八六”环保行动、实施“十大工程”,以此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加力,加快拓展绿色发展的新途径。一是在腾出更大环境容量上聚焦发力。潍坊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与先进地区相比,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如不加大“腾笼”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未来发展就没有空间换“新鸟”、换“好鸟”。这是硬约束,是对我们驾驭经济发展能力最为严峻的考验。我们确定实施的产业提升绿色发展工程、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程、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根本上都是为了更大力度地“腾笼”、更有条件地“换鸟”,说到底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工程,加快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推动“绿色”技术改造,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健康产业,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环境容量、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二是在创造更高质量生态环境上聚焦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广大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确定实施的车辆污染综合管控、城建环卫精细管理、城镇废水综合利用、河流湿地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重点工程,就是为了坚持绿色惠民,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环境突出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老百姓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以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为抓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作为必须抓好的民生实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城乡居民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有更多、更切实的获得感。三是在培育绿色发展增长点上聚焦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能环保产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我国在这方面潜力巨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像发展生物膜等可降解材料,既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又能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既能避免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资源。要把培育新增长点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着力点,结合实施“十大工程”,紧紧围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低碳城市、健康生活等重点领域,创新政策措施,完善支持体系,努力把减排治污的过程变成培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过程,把淘汰落后低端产能的过程变成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能的过程,以此催生新的增长点、做大绿色产业,将绿色产业打造成为发展的新引擎,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健全绿色发展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推动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观念的引导、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法治的方式,发挥好制度机制的保障作用。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相关资金,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等绿色项目。政府采购要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和绿色低碳服务,形成支持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各类产业引导基金优先支持绿色项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对垃圾资源化处理、生物可降解膜等新的绿色增长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领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依据法律授权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为生态治理提供法治支撑。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积极推动“腾笼换鸟”。坚持铁腕执法、刚性问责,强化企业责任,严格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执行分阶段逐步加严的环境政策标准,认真落实按行业环保先进标准管理重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把推动绿色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对“十大工程”,每项都订好“路线图”“施工表”,建立台账,挂图作业。细化明确和严格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适时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搞好舆论宣传和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让老百姓知情,接受群众监督。强化考核激励,把“十大工程”完成情况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加大指标权重,推动科学发展考核重心向绿色发展倾斜。坚持考核导向、发展导向和用人导向相统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宽容失误、允许试错、鼓励创新,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级各方面干事创业、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开创美丽潍坊建设新局面。

(作者为中共潍坊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潍坊总书记文明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筝”艳潍坊四月天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