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交流的眼功和耳功

2016-01-31 21:16何贵初蒙启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某眼光曾国藩

文/何贵初 蒙启

与群众交流的眼功和耳功

文/何贵初 蒙启

一、交流时的“眼功”细节

俗语说:男人的品位看袜子;女人的身份看穿戴;内心世界看眼神。眼神会表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作用主要是瞳孔。瞳孔的灵敏度相当高,两幅同样的画,人们分辨不出其中有微小的差别,但瞳孔的反应却能显示出来。因此,珍宝商可以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赌徒可以根据庄家瞳孔的变化来投注。与群众打交道,同样要有好“眼功”。

(一)初次接触时的眼睛交流细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人的眼神,就可以看穿人的内心,一个人的性格,也能由眼神来判断出来。通过眼神看人的方法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在用了。清代的曾国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了三个人,正好曾国藩到园子里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这三个人在厅外面等着,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给他说明了此次的来意,并且让曾国藩考察这三个人。谁知,曾国藩却说:“不必了,面对着厅门,站在左边的人,是位忠厚老实的人,办事小心谨慎,可以让人放心,可以派他做后勤之类的工作。中间的那个人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不能让人信任,给他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差事就行了,不能让他但当大事。右边的那位是一位将才,可以重用他。”李鸿章十分吃惊,问曾国藩,你才进来怎么就得出结论。曾国藩笑着说:“我刚才散步回来,看见这三个人站在这里,当我从他们的身边走过的时候,左边的那个低着头不敢仰视。可见他是一个老实,谨慎的人,所以我说他适合做一些后勤方面的工作。中间的那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恭恭敬敬,当我走过去之后,他就左顾右盼,可见他是个奸诈的人,阳奉阴违,不可重用。最后的那位,他一直保持着挺拔的站姿,是一根栋梁之材,双眼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所以我说他是可塑之材、栋梁之材,我们可以重用他。”而曾国藩一眼就看出的那个栋梁之材,就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因此,我们初次接触群众时,注意眼睛交流的细节。当你注视对方,对方向你微笑时,表示对方接纳你;反之,当对方面无反应或回避你的视线时,则表示拒绝接近。当你以温柔友善的目光注视对方,对方也以同样的目光注视你时,你可报以微笑,近而可以接触攀谈。

(二)说话时的眼睛交流细节

眼光是人在交往时的一种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第一是眼光注视的时间。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到70%,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第二是眼光注视的部位。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公务场合,眼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社交场合,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亲密朋友,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无论是使用哪种注视,都要注意不可将眼光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部位上,应适当地将眼光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第三是眼光注视的方式。有人与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要看着对方额门,不仅表明你很自信,同时也表示你对对方很尊敬。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眼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讽刺和嘲笑他。你对别人说话时,眼睛同样要注视对方额门,如果你的眼睛不停地往上方瞟,说明你对自己说的话并不确信,甚至在撒谎。另外,还可以用眼睛说话,比如当你说完了,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轮到你讲了”。

第四是看对方眼光。谈话要结束的时候,望望对方的眼睛,表示:“我说得对吗?”若对方还之以微笑或点头,是表示赞成;没有表情,目光暗淡,那说明对方可能持有不同意见。如果你谈兴正浓,对方却在看表,那意思是在告诉你,说得差不多了,我想走了。

(三)用眼睛观察对方的细节

1.看表情

微妙心理往往会表露在脸上。当一个人快乐时,两颊的肌肉会自然地松弛;悲伤时,又显得愁眉苦脸了。因此表情比言语更能清楚地将内心的动态表现出来。但是想经由表情看出对方的真实心理,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不然。因为有人是善于做表情,特别是所谓的“面笑心忌”。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心理,必须训练自己注意对方的脸部肌肉的变化,理解感情表现和脸部肌肉的相互关系。例如,愉快时脸部会上扬,不愉快时脸颊会下垂;唇角后拉是愉快的表示,唇角下垂是不愉快的表示。诸如此类,脸部各部位的肌肉会依照愉快或不愉快两种相对的表情,产生完全相反的动作出来,然后以这种愉快或不愉快的肌肉变化为基础,衍生出更多不同的表情。

2.看动作

摇头晃脑——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人用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这种人特别自信,以至于唯我独尊,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

边说边笑——他们大都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从不苛刻,很注意“知足常乐”,富有人情味,人缘较好,与这种人交谈时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

掰手指节——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地响的人,显示精力旺盛,而且非常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对事业、工作环境比较挑剔,如果是他喜欢干的事,他会不计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去干。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大多时候的意思是表示懊悔和自责,这种人一般心直口快,为人真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但做事粗心大意,常出差错。

摆弄饰物——有这种习惯的人多数是女性,而且一般都比较内向,不轻易使感情外露,通常通过摆弄饰物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耸肩摊手——习惯于这种动作的人,表示自己无所谓的样子,他们大都为人热情,而且诚恳,富有想象力。

抹嘴捏鼻——这种人大都喜欢哗众取宠,习惯被人支配,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可能做什么。

总之,民警可以借助对方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对方的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情绪和态度等心理特征。

二、交流时的“耳功” 细节

俗话说,言为心声。群众的话语,直接反映了心中所思所想。民警要善于做“听众”,民警才能掌握群众的心声。

(一)要听得进群众的闲聊

与群众沟通,需要平时日常交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从“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闲谈开头,然后逐步拉开话题、步入主题。社区民警在社区,要善于为群众创造闲谈唠嗑的平台和环境,在听取群众的闲话中增进双方的感情,为日后的紧密沟通奠定基础。特别是闲聊中可能包含对警务工作有用的东西。某派出所名民警在辖区某村办案时,偶然听到一群众说,某镇有一年轻人让该村的杨某帮助出卖一辆没有牌照的“松花江”牌面包车。此话引起了民警的高度警觉,他们立即找到杨某了解详细情况,查清找杨某卖车的是某镇的村民高某。民警立即赶到高某住处,发现高某藏于草棚内的面包车发动机号码及车架号码均被破坏。据此,民警断定该车很可能来路不正。随后,换了便装的三名民警潜伏在高某住处周围“守株待兔”。中午时分,当高某回家时被当场抓获。经审讯,高某交代了几天前在本市环保居民小区盗车的犯罪事实。

(二)要听得进群众的批评与怨言

由于批评与怨言刺耳,要听得进不容易,特别是能够听得进,而且还进行反思更不容易。上世纪60年代,一位战士给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提意见,说杨司令员站在办公楼大门口抽烟,不注意军容风纪,给干部战士带来不好的影响。其实杨得志不会吸烟,显然是这位战士认错了人。可杨得志却认为,战士认错了我,说明我的官僚作风太重,与干部战士接触少了,竟然使战士不认识我。为此,他倡导机关干部要下连当兵进行锻炼,与官兵打成一片。于是乎,首长下连当兵那时被传为佳话。杨司令员这种闻过则思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现实中,一些民警听了批评与怨言,很容易引起心里不快,脸呈不悦,甚至反唇相讥。于是乎,群众不愿也不敢提批评意见。久而久之,我们就听不到群众的真话。只有善于听取群众的批评与怨言,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执法服务质量。

(三)要听得进群众的建议

如果群众提的是治安工作建议,我们必须择优采纳;如果群众提的与警方职责无关的民生建议,我们也应该接纳,帮助协调解决。某派出所在一次“警民恳谈会”上,群众提到本镇的一座桥,由于建造年代较长,被有关部门定为“危桥”,车辆禁止通行,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建议派出所帮助向当地政府协调解决。会后,派出所曹所长立即现场查看,回来后,立即把当地群众的强烈反映以及工作建议形成了详细的书面报告,主动向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了专题报告。在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该桥终于动工改造通车。当地群众握着所长的手说:“一个老问题,但想不到一个建议你们就帮助解决了,太感谢你们了!”

猜你喜欢
高某眼光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男友自杀 女子拔出刀并让救护车离开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被远光灯“致盲”受损能否索赔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心态决定眼光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刮目相看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