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6-01-31 02:22常秀芹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焦虑

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

常秀芹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人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探查社会支持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AS量表及自编的老人基本信息问卷对唐山市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城市老人有焦虑症状的占24.2%;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影响;城市老人焦虑水平在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上都有差异;但在性别、是否空巢、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城市老人焦虑水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关系较为密切,提高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是降低其焦虑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城市老人;焦虑;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安慰、关心、尊重、重视和帮助的一种行为或信息。”个人的社会支持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不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会不如中青年阶段,这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加重老人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一、方法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唐山市200名在小区活动的老人进行焦虑情况的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91人,女95人;年龄最小60岁,最大98岁,平均年龄68.06岁。空巢124人,非空巢62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人,初中72人,高中及中专毕业44人,大专及以上34人。身体健康状况很好42人,较好65人,一般72人,较差7人,很差0人。

(二)研究工具

焦虑情况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20个条目中5项是反向计分。社会支持采用自编的题目,问卷基本信息部分呈现,主要从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经济支持等方面考察。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主要的统计方法是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老人焦虑的一般状况

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本次调查,老人焦虑标准分最低分26,最高分66,平均分43,焦虑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老人焦虑分布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所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没有表现出焦虑症状,有焦虑症状的占24.2%,其中轻度焦虑18.3%,中度焦虑5.9%,没有重度焦虑。调查结果真实的反映了进行室外活动的城市老人的焦虑情况。从事适当的户外活动,能增强老人的体质,改善老人的睡眠,降低老人的焦虑感。

(二)身体健康状况及居住方式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对所调查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居住方式的城市老人焦虑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不同的城市老人焦虑水平的差异检验

调查中,身体健康状况很差的城市老人为0人,故没出现在表2中。由表2可以看出,城市老人的焦虑水平因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总体变化趋势是身体越健康,焦虑水平越低,这种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不同居住方式的老人,其焦虑水平也在.05水平上出现显著差异。

事后检验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很好与一般的老人在焦虑感上差异非常显著(p<.01),身体很好的老人焦虑程度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与一般的老人在焦虑感上也有显著差异(p<.05),前者焦虑水平低于后者。结果很好证明了身心一体观。身体健康的老人,往往更加开朗、自信,控制感更强,焦虑水平相应较低;而身体不健康的老人,更容易担心、忧虑、敏感,有的会出现惶惶不可终日感,其焦虑水平必然高。

从居住方式来看,独居老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较高,而与老伴同住、与老伴及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偏低。独居老人和与老伴同住的老人、独居老人与老伴及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都在.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和与老伴同住的老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和与老伴及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也都在.05水平上差异显著。独居老人自己独处一室,缺少了与人的沟通交流,容易产生焦虑感,很好理解。可是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其焦虑水平也很高,分析原因主要有只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一般处在丧偶状态,身心状况不如以前,需要子女的照顾,其焦虑水平势必较高。

另外,对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以及是否空巢的老人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5)。

(三)社会支持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1.配偶支持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从婚姻状况来考察老人有无配偶支持,结果发现已婚并与老伴在一起的老人134人,单身老人52人,其焦虑水平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3.42,p=.001)。老人如果有配偶并与配偶在一起生活,其焦虑水平较低,显著低于没有配偶的老人。和老伴在一起生活,可以彼此提携,相互照顾,生活作息更有规律,有助于老人消极情感的宣泄和积极情感的获得;而单身老人通常更加孤单、寂寞,生活无规律者更多,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焦虑水平更高。

2.子女支持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子女支持情况以子女数量为指标来衡量,是不是子女数量越多,老人获得的来自子女的支持越多,其焦虑水平越低呢?不同子女数量的城市老人的焦虑状况及差异性见表3。

表3 不同子女数量城市老人焦虑状况及差异性

尽管从表3的焦虑均分上可以看出,没有子女的老人焦虑均分最高,有1个子女的老人焦虑均分最低,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数量子女的老人在焦虑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由于有1个子女老人与有2个子女老人焦虑均分非常接近,又与其他组均分差距较大,故将有1个和2个子女的数据合并,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差异显著(F=3.09,p=.048),事后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有1、2个子女的老人比有3个及以上子女的老人焦虑感更低,这种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而无子女老人与其他组老人焦虑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一般而言,无子女老人缺少了子女的支持和帮助,很难享受到天伦之乐,更容易担心万一自己病了或出了意外,没有人在身边,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照顾,焦虑感会更强。之所以出现如此结果,原因可能与取样较小有一定关系。当然,调查结果也显示,并不是子女越多,老人越不焦虑。而是有1、2个子女的老人焦虑水平最低,超过3个子女的老人焦虑水平明显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子女过多,老人在子女身上花的心思更多,担心每一个子女的幸福;子女过多,子女之间在赡养、照顾老人方面容易出现攀比之风,容易闹矛盾,老人因此会感到不安、自责和焦虑。

表4 城市老人焦虑感在子女数量上差异的事后检验

3. 朋友支持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以遇到困难时,可以提供帮助的朋友的数量来衡量老人的朋友支持情况,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与朋友支持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2人(6.5%)在遇到困难时,能提供帮助的朋友数量为0个,47人(25.3%)为1-3个,58人(31.2%)为3-5个,69人(37.1%)为5个以上,而且朋友越多,老人焦虑水平呈现越低的趋势,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F=1.81,p=.146)将老人的朋友数量少于等于3-5个的划分为一组,5个以上的为一组,对其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差异显著(t=2.31,p=.022)。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5个以上朋友帮助的城市老人焦虑水平较低,显著低于只能得到3-5个及以下朋友帮助的老人。遇到困难时,能提供帮助的朋友越多,老人获得多种类支持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有的朋友可能提供给老人物质支持、有的提供信息支持、有的提供情感支持,有的提供尊重支持。而朋友很少或没有的老人,很难得到全方位的支持,焦虑水平更高。

4.邻里支持与城市老人焦虑水平

以与邻居间发生的实质交往频率为指标来衡量城市老人的邻里支持情况,结果发现老人与邻居间每天都有实质性交往的人数为113人(60.8%),每周都有的47人(25.3%),每月的13人(7.0%),每季度的8人(4.3%),每年的5人(2.7%)。与邻居不同的交往频率,在城市老人焦虑均分上尽管有所不同,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将每周及更长时段才有与邻居实质交往的组别合并,与每天都有实质性交往的城市老人组的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差异显著((t=2.30,p=.023)。

每天和邻居都有实质性交往的城市老人比每周甚至更长才与邻居发生实质性交往的老人焦虑水平显著偏低,这说明交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与他人的交往使人具有更强的存在感。老人退休后,与同事的交往减少,如果与邻居的交往相应增多,可以弥补交往不足带来的存在感降低,帮助老人较快适应退休生活。但如果老人不能及时调整交往对象,增加和邻居的实质性交往,老人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一定影响,焦虑水平可能增加。

另外,从老人经济状况来考察其经济支持与焦虑水平的关系,发现老人的焦虑水平有随经济状况提升而升高的趋势,但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F=.220,p=.882)。

(三)结论与建议

1.所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没有表现出焦虑症状,有焦虑症状的占24.2%,其中轻度焦虑18.3%,中度焦虑5.9%,没有重度焦虑。总的来看,参加户外活动的城市老人焦虑水平偏低。建议城市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多到户外活动,不要总是蜷缩在自己狭小的房间,户外广阔的空间能使心胸更开阔,焦虑水平更低。

2.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很好与一般的老人在焦虑水平上差异非常显著,身体很好的老人焦虑程度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与一般的老人在焦虑水平上也有显著差异。要想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规律锻炼,并做好常规体检,防病于未然。独居老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较高,而与老伴同住、与老伴及子女同住的老人焦虑水平偏低。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多关照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少一些担心和焦虑,多一些开心和幸福。而没有了老伴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心理健康也同样不能忽视,子女应该多一些耐心、宽容和理解,多和老人沟通,多多尽孝,不要让老人感到孤单寂寞,更不能嫌弃老人,给老人脸色看。性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空巢的老人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3.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都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有影响。有无配偶,老人焦虑水平有显著差异。从降低老人焦虑感的角度来看,“夕阳恋”也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提倡。有1、2个子女的老人焦虑水平最低,无子女及3个以上子女的老人焦虑水平都较高。由此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应该继续执行下去,提倡一对夫妻生育至少一个孩子,最多2个孩子。自古的“多子多福”观念并不正确,需要澄清。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5个以上朋友帮助的城市老人焦虑水平较低,显著低于只能得到3-5个及以下朋友帮助的老人。建议老人广交挚友,真诚对待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才会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经济状况对老人焦虑水平无影响。

参考文献:

[1]Edward P. Sarafino.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01.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Anxiety Level

of City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CHANG Xiu-qin

(Education Colleg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and status of anxiety of elderly people in city community, and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anxiety level of the city elderly people. Using SAS scale and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eldly people basic information to investigate and collect statistics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of Tangshan city. Senior citizens have anxiety symptoms accounted for 24.2%,the health condition and living style have influence on the anxiety level of the elderly people, the anxiety level of the senior citizens of spousal support, child support, friend support, neighborhood support have difference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nior citizens' anxiety level among gender, empty nest or not, culture degrees, 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aspects.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city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anxiety level is relatively close.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peopl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ir anxiety.

Key words:the city elderly people; anxiety; social support

作者简介:常秀芹(1971- ),女,硕士,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咨询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研计划项目(12130207b)。

收稿日期:2015-08-22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15)04-0025-04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焦虑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