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动态调查研究

2016-01-31 01:31曹雪彦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曹雪彦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新时期下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动态调查研究

□曹雪彦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要】通过深入调研,可以看出初任职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不仅活跃而且非常现实,笔者对他们普遍性的思想节点及困惑进行了梳理归纳,从关心其健康成长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关键词】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困惑;对策建议

新时期、新形势,高素质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不仅是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更是各项政策落实与执行的关键载体。但据笔者长期对初任职年轻基层公务员的关注与调研发现,一方面,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报考公务员职位呈降温趋势,基层岗位和艰苦地区职位更是因为无人报考而遇冷。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层层选拔任职的年轻基层公务员,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思想困惑与问题。基层公务员如同金字塔的塔基,是金字塔是否稳妥和牢固的关键,因此,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境况,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1初任基层公务员情况简介及思想动态调研

1.1 初任基层公务员基本情况简介

近日,笔者对工作近一年的2014年河北省四级联考初任基层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他们就工作中的困惑和健康成长的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此次调研共计发放169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达93.5%。其中,乡镇(区级)基层公务员是此次被调查对象的主力军,占比达96.6%;学历层次高:93.7%为本科及硕研学历(其中研究生占比为12%);性别男女比例接近1∶2;年龄均在22岁至35岁之间(其中30岁以下的“85后”“90后”占比为91%)。所以,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动态、当前困惑及解决之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与焦点。

图1 年轻基层公务员学历情况统计图

性别男女总人数人数55103158占比35%65%100%

图2 年轻基层公务员年龄结构统计图

1.2 调查统计一览表情况

通过梳理,笔者将初任基层公务员心目中的排名前八位的困惑总结如下:

表2 初任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困惑调查统计一览表

2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动态及现状

新时期下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年轻基层公务员的思想状况务实活跃。他们既有积极上进的主旋律,也有一定程度的悲观心理需要组织重点关注。

2.1 新生代初任基层公务员将理想、现实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初任基层公务员有年龄与学历的优势,是公务员系统的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即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又观点独到、个性鲜明。客观看,年轻基层公务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总体上是好的,在工作上总体是积极上进的,希望得到认可,有不甘落后的紧迫感。但是对正处于职业生涯定岗期和家庭生活关键期的年轻基层公务员来说还存在诸如表2所示的困惑和各种“不适应”的情况。调研显示:他们既有对改善薪资待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期盼,也有尽快融入广阔基层舞台发挥光和热的激情,既有如何理顺人际关系的烦恼,也有对希望加强专业培训的美好追求[1]……

2.2 基层年轻公务员文化素养高、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考虑问题现实具体并紧跟时代脉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上,有的学员认为三地协同发展,为河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舞台。作为基层公务员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履行好职责使命,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要求。有的认为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可以加速河北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并迸发出由来已久的能量与活力。作为年轻基层公务员要积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脚踏实地深挖潜力,在三地协同发展中为我省“绿色崛起,创新驱动”战略绘出充满激情的青春画卷。在“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上,有的学员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基层对“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民生改善结合起来,获得群众理解,解开思想扣子,认真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是关键。有的学员认为作为基层公务员,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沉甸甸的担当与责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基层公务员奋斗的目标,只有城乡的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富强的中国梦。

2.3 心态调适问题是年轻基层公务员的“短板”应重点关注

作为年轻基层公务员,很多人在入职前都是怀抱理想,激情昂扬,但入职后因为“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巨大落差,很多人有受挫感。另外,基层工作很繁琐,由于分工不明确,年轻公务员往往被安排不同领域的许多工作,造成压力较大。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怎奈琐事缠身,与自己当初的理想相去甚远。而且对年轻干部而言,“晋升通道狭窄”、“看不到希望”、“工作压力大”、“工作不对口而相应的培训需求不能满足”,再加上大多有服务年限限制等,这些都是其产生焦虑,心态失衡的重要原因。如何积极引导年轻基层公务员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调整心态,扎根基层,让青春在社会变革实践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是相关领导及组织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新形势下解决年轻基层公务员思想困惑的对策建议

3.1 制度激励——组织重视、政策支持、强化跟踪管理

(1)借鉴中央经验做法,建立表彰基层先进,基层工作经验分享的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及组织部门要重视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他们真正重视、真心爱护,为他们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助力加油。建议借鉴中央表彰“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模式在全省(市)范围开展“千名优秀基层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和“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每两年(或三年)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及面向基层干部的基层工作典型事迹、典型经验巡回宣讲交流,一方面可以表现出领导重视基层干部的决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2)积极利用新媒体。借鉴新疆“最后一公里”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经验,建立河北省基层公务员交流平台。“最后一公里”是新疆网信办打造的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3月开通。它具有自动回复、群发推送、一对一交流等特色功能以及结合实际和形式的单条和专题信息内容,目的在于为“20万干部下基层”提供及时服务。该平台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将中央及自治区政策、精神和基层干部工作信息及时推送到广大干部手中。因为该平台具有的四大功能——“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交流示范平台、重大政策的上下互动平台、重大问题的舆论引导平台、新疆形象的对外宣传平台”实用性强,宣传效果佳,目前用户数已达40万。建议我省相关部门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面向河北省基层公务员的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可定名为“燕赵之翼”,寓意为河北腾飞的希望)及时发布中央、省市相关精神,使其成为基层公务员学习知识、经验交流、抒发情怀的平台与精神家园,积极传播正能量。

(3)重点强化心理疏导。基层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处理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关键点,“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工作压力大可想而知。建议组织上积极为他们减压力、卸负担,给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青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可以定期对年轻基层公务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年轻干部使命感。“惑由心生”,心里的问题解决了,条件艰苦些,工作辛苦些,待遇低些,都能被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支撑。通过常态化的心理疏导机制帮助他们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充满信心,坚定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4)强化跟踪管理,使年轻基层公务员感应到组织上关心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建议组织上定期通过座谈、写工作体会等不同形式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年轻基层公务员工作思想情况,对这些有知识、有觉悟、有为群众服务决心,扎根基层一线工作的年轻公务员,全力支持,及早把他们纳入组织视野,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这样一方面使组织上能够在“新鲜血液”中及时发现或培养年轻干部;另一方面也可以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展现青春的使命与担当。

3.2 事业激励——政策倾斜,不断创新基层公务员上升通道

职务晋升是一把“双刃剑”,要打破晋升中的“排排坐,分果果”和“论资排辈”的官场默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职场晋升成为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

(1)制定向基层倾斜的优惠政策,拓展更广阔的上升空间。一是加大上级部门到基层遴选干部的比例与机会,为基层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与空间。二是尽量面向基层多提供“赛场选马”的机会和途径,降低基层公务员参与竞争的“门槛”,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遴选等干部选拔制度向纵深推进,从而打破单一职务晋升的形式,让基层公务员看得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2)根据SMART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一是将晋升条件进一步明确,细化、量化,使其具体且可衡量操作性强。二是考核要与具体工作目标相关联。由于基层公务员直接服务群众,因此,除组织考核外,也可以在公务员考核中引入第三方(服务对象)评议,把服务民生、群众认可和改善环境等指标作为对基层干部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内容。这将有利于打通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树立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正确的职业观,成为基层留住人才的有效保障。

3.3 待遇激励——通过政策调控提高基层福利待遇

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高低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所处的职级层次成正比关系,而基层公务员处在行政级别的末梢,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很低的职级层次有碍其收入提高,这对于基层干部很不公平,这种客观落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1)借鉴“深圳模式”,建立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深圳于2010年1月将公务员序列进行了分类管理改革。除综合管理职位沿用传统的晋升和薪酬模式外,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两类除建立单独且自成体系的晋升渠道外,工资待遇也不再与行政职务相挂钩。建议我省以“加强公务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对公务员系列进行试点分类管理改革”。通过职务和职级并行的“H型”双通道晋升模式将对公务员尤其是处在行政层级最低的基层公务员达到积极正向的激励效果。

(2)政策引领,推进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平衡地区差别悬殊的问题。在全国来看,不同省份间相同级别的公务员津补贴的差距最高和最低之间可达4倍之多,而具同一省、市、县内不同地区津补贴也差距很大,这既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行政效能和地区发展环境[2]。因此,建议通过政策引领和积极调控,推进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一方面可以形成公平、合理的地区间工资关系和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地区间公务员待遇差距。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并严肃认真的加以贯彻和落实,从而平衡不同地区薪资水平差异问题[2]。

(3)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建议通过广泛调研,因地制宜来细化补贴标准,更好的贯彻“按劳分配”、“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原则。比如不能只按所在位置是否偏远决定是否给予补贴,所辖村(社区)多少应该也属于补贴范围与否的标准之一等。

3.4 感情激励——组织关心破解基层公务员“两地分离”难题

问卷显示,“家庭所在地和工作单位所在地两地分离”的问题占参与调查基层年轻公务员的30%。笔者认为,此类问题恐怕也是目前全国年轻基层公务员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建议:一是组织上(工会)应该关注基层公务员的感情生活,通过积极搭台牵线或组织联谊活动等形式力争就地解决“终身大事”,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基层软硬件设施建设。如积极推进网络设施的普及,为他们与异地亲人联系提供便利。另外可修建对外免费开放的运动设施、乡镇图书室、心理疏导室等,这样一举两得,既丰富基层公务员的业余文化生活,释放压力,平时又是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公益性场所。三是偏远乡镇基层公务员可给予适当交通补贴或者通过组织名义和当地有班车的企业联合,适当售票,为他们解决上班远和回家难问题。四是严格落实年休假和探亲假制度,使基层公务员能够劳逸结合,家庭和睦。

3.5 学习机会激励——重视基层年轻干部培训,加强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1)重视并加强对基层一线年轻公务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执政水平.从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学员情况看,相较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和轮训来说,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制度还不太完善。另外,他们所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的现实也常常使他们力不从心。因此,组织上要更加重视基层年轻公务员的培训愿望,在政策制定上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一是针对专业与岗位不符的普遍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从而提升适应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建立“导师制”,指派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使初任年轻基层公务员迅速适应基层环境进入工作状态。三是组织协调积极开展“上培下挂”锻炼和横向岗位交流,“从而提升基层年轻公务员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水平”。

(2)以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和学员需求作为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指明灯和风向标。一是将组织要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采取“菜单式”教学,从而充分释放他们自身的内生动力与学习潜能。二是抓住特点,因材施教,创新培训内容。根据基层年轻公务员学历高、学习能力强,工作经验欠缺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上至宏观政策(新型城镇化战略、法律法规解读),下至微观操作(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工作方法)等内容,使其掌握基层工作共性的典型经验和方法论,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创新培训方法。培训方式上要尽量采用丰富多样、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可在培训方法上除讲授式外,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会”、“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学员论坛”等喜闻乐见、新颖活泼的培训形式,起到经验共享、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心态积极、素质过硬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将能为建设高效基层政府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3]”。因此,基层年轻公务员的成长进步与各级组织的支持和关心密不可分。建议各级组织关注并重视他们的成长规律与思想状况,通过组织关怀和制度保障使年轻基层公务员能经常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并深刻感受到强有力的鞭策和动力,激发他们青春无悔的正能量,从而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曹雪彦.初任基层公务员的困惑及解决路径[J].领导科学,2012(11).

[2]高泽华.公务员工资沿革:四次大改革有哪些亮点和遗憾[DB/OL].[2014-0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1001-25629081.html.

[3]曹雪彦,刘文静.关注基层公务员健康成长[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3).

[责任编辑:杨春艳]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Trends of the Young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in the New Era

CAO Xue-yan

(ShijiazhuangMunicipalPartySchool,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thought of young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is not only active but also very realistic.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ir common thinking and confusion,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healthy growth, which can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Young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Ideological confus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5)04-0017-05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