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 国宝同仁堂

2016-02-01 03:11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会乐平太和



长篇连载国宝同仁堂

第一篇 :兴起和磨难(1669—1723)第二章 :供奉御药(1723——1911)

第五节

胆识过人,同仁堂本固枝荣

手段高强,乐平泉重振祖业

(四)

后来,同仁堂又送了这位老农几瓶酒,老农的老伴病好之后,为表示对同仁堂的感谢之意,老两口一块儿给同仁堂送来一车菜,有粗壮的青口大白菜,“喝了蜜”的心里美萝卜,去火清肺的大白萝卜,还有不知在这个季节里怎么种出来的顶花带刺的嫩黄瓜。乐平泉要给钱,老农执意不收。乐平泉无奈,只好打发伙计又给他们捎去了两瓶虎骨酒。

这件事给那位新来的伙计印象极深。他觉得这位乐老板可真是仁义。可没过两天,一件事又让他改变了对乐平泉的印象。一位戴着獭皮帽;穿着狐皮袍的顾客来买药了。这人明明是个做官的,可又暗地里又在经商,利用权势赚了不少钱。他就拿这些钱开赌馆、烟馆、放高利贷,娶小老婆,嫖娼,有人说,‘缺德损祖荫的事儿,没有他不干的’。”

那人到了同仁堂就直奔客厅坐下,乐平泉跟他熟悉,亲自出来招呼,并且让新来的伙计上茶。因为太熟悉,乐平泉说话一点儿不客气,还尽揭他的短。

“您不在家哄新娶的六姨太,到敝店来干什么?”

“近来体虚,腰酸腿软,两眼发花。”说着,又向乐平泉跟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实不相瞒,我虽已过不惑之年,可是至今仍无子嗣,有名医要我多用些鹿鞭、海马……”

乐平泉听后,就叫伙计和大查柜,“去,把咱们细料库里那些上好的人参、鹿茸、海马、鹿鞭拿给这位爷过目。”

那人选药不计较价钱,只要是珍稀名贵就行,不一会儿,就挑了一大堆。新来的伙计对药性多少也知道一些,就暗地问大查柜,“买这么多,都够吃上三年的了。有必要吗?”

“嗨,这你就不知道了。有钱人总觉着补药吃的越多越好,即使不吃,家里藏得越多,心里越踏实。因此都是一买一大堆,想拦都拦不住。再说,他们买药不全是为了吃,还得拉拢达官显贵呢。”

到付药银的时候,新来的伙计吓了一跳,经乐平泉过目的账单,竟比别的药店高出一截。可是伙计又无权过问这些事,只好把账单递给那个客人。那人看看,犹豫了一下说:“这价可不低呀!”

乐平泉说:“同仁堂的药,都是给皇上吃的药,上等,地道,纯洁。您想坐金銮殿,您的祖坟上可没有长那根草,祖宗也没给你积下那份德,就是积了,也让你糟蹋完了。像您这样的官不官,商不商的,想穿九爪龙袍吧,那可是灭九族的罪过。只有吃同仁堂的药,才能过一把当皇上的瘾,而且吃了之后,不但能舒筋活血强腰补肾,还能添子添福添寿。您这钱花得还不值吗?”

那人一听,连连点头,眼睛眯成一道缝说:“那倒也是,值!值!”

乐平泉又说,“这么样吧,我再送您一个得子的秘方,而且分文不取。”

“那好,那好。”那人笑得下巴都挤出好几层来,“不怕您耻笑,小弟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愁,就是膝下荒凉,到了老迈之时,不知谁来供养。但不知您有何仙丹灵药?”

乐平泉让伙计斟上茶,一边慢慢地品着,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您这病,可用‘独睡丸’医治。

那人没有听明白,便问:“听说你们同仁堂的药不是来自古方,就是来自宫廷方,民间验方或是祖传秘方。总之,都有个来历。这个独什么丸是不是也有来历呢?”

“那当然。此药来自元代吴莱的《三朝野史》。说是南宋有个叫包恢的人,八十八岁了﹐身强体健,还能登高台,参加重大的典礼,到郊外野游。当时的奸相贾似道不单陷害忠良,误国误君,而且好色贪欲,把身体都掏空了。他向包恢请教如何养生强体。包恢笑着说‘我吃了五十年独睡丸,因此才身强体健’。”说到此,乐平泉问那人,“要不,您也来试试这‘独睡丸’?”

“这‘独睡丸’如何配制呢?”那人还蒙在鼓里。

乐平泉强忍住笑说:“远离声色犬马,舍去七情六欲,晚上一个人独自睡,不需妻妾侍陪……”

“取笑了,取笑了。”那人闹了一个大红脸。

乐平泉哈哈大笑一番之后,正色说,“您可别以为是取笑您,我可是为您好。这就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着,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张纸来说,“不过嘛,我这里倒真有一个求子的妙方,您仔细过目了。”

那人将信将疑地接过那张纸,草草一看,就连连赞道:“金玉良言,金玉良言。请先生开个价……”

乐平泉挥挥手说:“我已说过,分文不取。”

那人听罢,连声道谢,然后把“妙方”往怀里一揣,抱起一堆补药匆匆走了。

新来的伙计越看越看不明白,这都是怎么回事啊?乐平泉看出了他的疑惑,就说:“同仁堂要让穷人买得起药,有时还要施舍,如果赔着本做好事,就做不长了。咱们倒了,更没人管穷人的死活了。怎么办呢?就得让买参茸的富人多掏钱,他们不在乎那点儿钱。再说,咱们卖给他们的药,确实上乘、地道、纯洁,货好价高也很合理,并没有坑害他们。这就叫穷人吃药,富人掏钱。”

可是那伙计又不明白了:“您既然让富人掏钱,让穷人吃药,为什么那张求子的妙方,您却分文不取,白送了呢?”

乐平泉翻开了一册《同仁堂药目》,解开了其中奥秘。原来,那是乐平泉写的一篇文章,名为《求嗣说》,大致内容是说,要想得子嗣,就要慎起居,节饮食,“起居慎而后精力健,饮食节而后神气清”。再加上合理的夫妻生活,就可如愿。乐平泉说,“此文已经载入《同仁堂药目》中,任由客人自取。因此,对任何人,无论官民贵贱,都是分文不取。”

在乐平泉那个时代,没有子孙后代,就会老无所养。富人可以多置妾媵,以求子嗣;穷人就只能沦为晚景凄凉的孤老。因此,乐平泉将此文收入《同仁堂药目》中,也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观念。

新来的伙计这才明白了乐平泉的良苦用心,也才明白了为什么同仁堂能长期舍药,还能赚钱。

自然,在那个社会中,同仁堂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穷苦百姓求医问药的困难,但是同仁堂以“济世养生”为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一些做法,对今天是否仍有借鉴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同治六年(1867年),同仁堂的员工们都在关注一件新鲜事,就是同仁堂自酬资金在大栅栏路北设立了“同仁堂普善水会”。那时的北京没有专业消防队伍,只有一些民间的兼职消防组织,名为“水会”。乐平泉不仅置办了水会的大旗和衣装,还花重金购买了先进的水车和消防用具。这种水车实际上是人工操作的压水机,使用时,四人一组,两人一边,手压出水。有人看着水车议论说:“唷,还是德国造的!”

“可不是吗,听说这家伙劲头儿特别大,能喷到十丈以上。”

“我就奇了怪了,乐家老铺虽说名气大,可房不高,要劲头那么大的水车干吗?”

“别说乐家老铺了,就是整个儿大栅栏,连上珠市口、天桥,也没有十丈高的楼啊。这不是白花银子吗?”

那乐平泉为什么还要买劲头儿这么足的水车呢?谁都说不明白。有人去问乐平泉,他只是说:“早晚用得着。”乐平泉到底怎么想的,谁也猜不透。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8年),乐平泉已经辞世八年了,那时大伙都在准备过年。同仁堂“普善会”的会员们议论说:“过年了,放花炮的多,要当心回禄之灾。咱们得做好准备。”

“没错儿,咱们得把德国水车收拾一下,别到用的时候跟不上趟儿。”

可是说到德国水车,有人就叹息说,“老爷子凡事没有办得不妥的,只是买这德国造水车,真是把银子丢到水里了。这些年,它只救了一些小灾小难,用咱大清国自造的水车都是张飞逮蚂蚱——有本事也用不上,更别说德国水车了。唉,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不想,就在这天深夜,同仁堂“普善会”的大铜锣急促地响彻了夜空,一阵紧似一阵,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人们都纷纷跑到街上,急切地互相询问:“哪儿走水了?”“哪儿走水了?”

有人爬到房上向北一望惊叫着:“不好了,是宫里走水了!”

“可不是,北边的天都烧红了!”

“快,快,快去救驾啊!”

“普善水会”的成员,这时已经着好装,举着水会的大旗,一边鸣锣开道,一边推着水车,拿着各种救火工具,向紫禁城奔去。

这时,大清门已经大开,守门的喊着:“太和门走水!太和门走水!圣上有旨,各水会速进宫救援!”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面积约为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太和门。 太和门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高为二十九点五米,折合市尺约为十丈。门前有面积约两万六千平方米的广场。太和门东为昭德门,西为贞度门。这天就是因为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与昭德门。

那时北京没有专业消防队,得知太和门遇火灾,皇宫的守卫,民间的水会,紫禁城附近的王府,都带着自己的水车和扑火工具赶来救火。不过,他们最好的水车喷出的水也不过三、五丈高,根本达不到太和门的高度。眼看火光熊熊,越燃越烈,连轻易不动弹的慈禧太后也出来观看,可是几十条水柱拼足了力气,也只能勉强够到太和门的腰身。气得老佛爷大骂周围的随从:“吃着皇粮,当着皇差,都是废物!”

有两个贴身小太监还差点儿被掌了嘴。随从们都在底下哀叹:“这可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幸亏这时有人告诉老佛爷,这太和门有十丈高,无论是宫里的还是宫外的水车都无可奈何。老佛爷才知道,这和手下人有没有能耐没关系,可是她也没有了招,只是急得直转磨,口中不断地念叨,“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这时,忽然有人叫“同仁堂的洋水车来了,同仁堂的洋水车来了!”

只见同仁堂的水车一到,四个着普善水会服装的壮小伙子,两人一边,一起一落地用力压动水泵。顿时,一股强大的银白色水柱,如蛟龙一般直扑太和门的顶部,不一会儿,就把火势压了下去。慈禧不由得拍手叫好道:“真像一条小白龙!”

事后,慈禧真的将救火有功的同仁堂水车封为“小白龙”。从此,“小白龙”和同仁堂一样,誉满京城。

刚过完大年,普善水会的人就到乐平泉的牌位前进香,把这桩事告慰乐平泉的在天之灵。他们说:“您一准是想着将来咱同仁堂要起十丈高的大楼,北京城也会高楼林立,因此才要添置这‘小白龙’。”

第二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下午,天坛祈年殿因雷击失火,只靠当时守卫天坛的兵弁根本无法扑灭大火,他们只好鸣锣报警,召唤各方“水会”救援。这几乎就是一年前,太和门失火时的重演。祈年殿高大雄伟,一般水车泵出的水无济于事,于是“小白龙”和“普善水会”再次出动。虽然在那次大火中,祈年殿被毁,只抢出了一些牌位等,但人们还是认为“小白龙”确实起了作用,为扑灭火灾立了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水会乐平太和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乐平的眼镜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把手放进袋子里
乐平戏台:绽放在乡土中的文化奇葩
数百座戏台遗存 上千年文化传承
食品干燥剂遇水会发生爆炸吗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