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关于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哲学思想

2016-02-01 04:38
法制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贡献哲学

杨 雪 孙 雪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抗战时期关于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哲学思想

杨雪孙雪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抗日战争71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重温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争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一革命原则不论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一般都是适用的。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才真正找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的道理。”这深刻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历史的地位,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成功的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我国抗日战争中的实际中来。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武装斗争;哲学;贡献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内部发表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他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革命以及党的建设。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克服敌人的武器。而每一个法宝,都蕴含了深厚的哲学的底蕴。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揭示武装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抗日战争胜利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革命的哲学思想阐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实践都包含了暴力革命色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公社运动结束后,总结了一些经验,进而得出了一个理论:他认为工人阶级本身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个结论可以得出两个问题的关键点,分别是旧的国家机器它自己不会灭亡,要灭亡就要使用无产阶级革命以暴力手段形式来结束这一切。而且还要用一种新的无产阶级专政比如像巴黎公社这样的形式去代替它。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用实践证明了,如果想彻底捣毁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作为无产阶级就一定要联合起来,团结一致用暴力的手段,对这个机器做一个大的改变或者说是毁灭性的改变,既要改变它的压迫和剥削的本质,也绝不能纵容它像以往的资产阶级政党那样,为了只是争取国家政权。无产阶级要有坚定不移的精神,采取暴力的革命形式全部地摧毁现有的国家机器,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在很多文章中都阐述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重要性,坚持暴力革命的手段。

二、中国共产党人广泛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抗日战争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我党的影响下和全国人民一致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推动下,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当时的特殊政治形势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特殊矛盾和当时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坚决地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从而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冯治安部在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力进行抵抗,从此便开始了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战。

1.战争与政治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对唯物辩证的战争观,主要是对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认识和处理。毛泽东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的研究会上演讲稿《论持久战》中说到:“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的前进,于是就爆发了战争,用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障碍即除,政治的目的到达,战争结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的本身就属于政治属性的行动,从古至今就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所有的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决定战争,战争从属于政治。但是,战争又具有其特殊性,它是政治的暴力手段的继续。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战争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政治。它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特殊组织、一个特殊方法和一种特殊过程。”战争与政治内在联系是:“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2.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战争形势的依据

一般来说,一场战争的爆发之前或者是战争爆发初期,战争的战局总是那么的扑朔迷离,对于战争的判断也是最困难,我们中国共产党就能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就能准确的估算出战争的进程并且制定出来相应的战略方针,充分表现出了对于战争的前瞻性,显示出来唯物辩证法的强大威力。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就敌我双方的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这就应了那句战争是政治继续的原理。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具体的说这四个基本要素为:第一,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方面,日本强中国弱;第二,在战争性质方面,日本非正义、退步,中国正义、进步;第三,在国家资源方面,日本是小国,人力、物力不足,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第四,在国际上,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第一个因素,说明了战争是需要比较各方面力量的比拼。而后面三个因素说的是战争的一个总体趋势,它是由政治本质控制决定的,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必然会取得胜利。综上所述,抗体战争是一个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这就直接推翻了抗战初期一些人说所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从本质上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发展规律。最后,进一步勾勒了一个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抗日战争要经过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发展阶段。纵观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这个发展趋势是完全正确。

(二)运用辩证关系指导抗日战争时期战略战术

1.抗日战争中内线和外线、防御和进攻、持久战和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抗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通过针对敌强我弱的现实分析,得出了敌人的兵力强,但是最大缺点是兵力不足;我们虽然弱,但是人多地多兵多。在战略上指出了这种的调整,就是利用我们的优势,把战略由原来敌人的外线、进攻和速战转为内线、防御和持久战。这是辩证法在战争实践中的应用,体现了对立统一。

2.抗日战争中正规与游击战术的辩证关系

按照常规的作战方式来看,解决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正规战,以游击战为辅助。但是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游击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是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战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进行了对比,有一段论述,他说:“游击战的本身,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有它的特殊的战略问题。”而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我们党又根据战争的形势变化,把游击战又转回了正规战。对于这两个作战形势的运用和总结,充分体现出了抗日战争领导人对军事辩证法的重要贡献。

3.抗日战争中主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

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要在战争中夺取主动权,但是,主动权的夺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可或缺。从主观上讲,战争的正确指导是掌握主动权的必要条件;从客观上讲,战争的力量必不可少。如果这一点看不到,就会犯冒险主义与拼命主义。要知道,主客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装换。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举出了很多例子,都是关于怎么以弱制强,就是为了说明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并非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现实事物,只有经过战争,经过主观能力的拼搏比赛,才会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如果这一点看不到就会犯战争机械论的问题,那将导致失败主义和逃跑主义。怎么样才能获得主动权呢?毛泽东指出:“人工低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们抛入劣势和被动。把这些局部的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敌人的战略劣势和战略被动。”通过论述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不断的争取主动权,将被动转化为主动。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既没有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社会让我们去利用,也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那种合法权利,如此看来,革命的基本形式就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来进行起义和战争,而是主要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来积蓄和发展力量,通过武装斗争局部胜利的积累走向革命的最后胜利。其他非武装的斗争形式很重要,但是为武装斗争即战争服务的。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二)“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后来一直坚持,并且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王明关于“兵权”问题的“幼稚病”再次重申的重要观点。他指出:“共产党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人民的兵权,民族抗战中还要争民族的兵权。”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用枪杆子才可以改造。

(三)武装斗争密切地关系着党的地位和革命的成败

这是总结党成立以来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的出来的重要结论。毛泽东说过,党成立后,开始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来组织武装斗争。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由此可以看出,离开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四)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中,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全面地阐明了我们党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革命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有力地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对谬论和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之,在战争中关于战略的战术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对当时我们人民军队的作战提供了理论指导作用,做出了贡献。尤其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许多方面的开展和广泛而又系统地运用和发展,因而更加丰富和完整,全面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道理上,我们共产党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哲学的在抗战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8-0304-02

作者简介:杨雪(1990-),满族,辽宁鞍山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贡献哲学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贡献榜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
俞根初对腹诊的发挥与贡献
为构建“和谐武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