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及治疗措施

2016-02-01 07:40刘明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肌纤维骨骼肌生长因子

刘明晶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研究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及治疗措施

刘明晶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骨骼肌损伤是当前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骨骼肌受损患者虽能自主再生,但其易出现纤维化,导致肌肉不完全再生,导致瘢痕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肌肉收缩性降低,引起患者出现再次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骨骼肌损伤后会经历坏死、炎症、再生、纤维化四个阶段,因此,加强对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研究,是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从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出发,总结当前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方法,并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骨骼肌损伤;病理进程;治疗措施

骨骼肌损伤是临床常见运动型损伤,其发病率为10%~55%,多在患者运动时出现局部软组织出现撕裂性损伤,进而引起患者出现骨骼肌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相关症状[1]。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是减少患者再次损伤的关键。为提高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效果,需对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过程进行研究,并针对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1 骨骼肌损伤病理进程

骨骼肌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患者具有一定伤后自愈能力,但愈合过程中常出现肌纤维化过程,影响恢复效果。骨骼肌损伤主要包括四项病理过程:坏死、炎症、再生以及纤维化。以下对这四种病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1.1 坏死:骨骼肌在损伤后其相关神经、血管、肌纤维等骨骼肌的其他组成部位均会受到损伤,当患者肌纤维膜受到破坏后,将会导致患者肌肉细胞内部钙离子外漏,引起患者损伤部位钙离子明显升高,引起患者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加,线粒体呼吸过程抑制,导致肌纤维出现坏死、变性状况,导致患者病灶部位出现肌肉萎缩,在病灶部位形成缺口[2]。骨骼肌中存在许多血管,当人体出现骨骼肌损伤时,将会引起患者毛细血管损伤,导致病灶部位出现血肿,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将在病灶处聚集,加重病灶损害,影响病灶恢复,严重时将扩展至患者正常肌纤维及相关组织,引起肌肉功能损伤甚至丧失,导致肌肉萎缩。

1.2 炎症:炎性反应是在肌纤维出现坏死后,自身免疫系统将出现相关应激反应症状。炎性反应是肌纤维再生、肌纤维纤维化的基础。当毛细血管损伤后,病灶部位出现血肿,且血肿多在患者损伤24~72 h内出现。血肿形成后,患者相关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会产生促炎因子,引起患者炎性反应加强,加速患者肌纤维进一步退化,并能促进患者肌肉再生。中性粒细胞是肌纤维损伤后出现最早,随后巨噬细胞将在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下聚集到损伤部位,且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胞碎片的同时,将伴随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中包含诸多细胞毒性物质,将会导致肌纤维退化加快。此外,当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肌原细胞能分别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从而促进骨骼肌病理进展[3]。

1.3 再生:患者肌纤维在炎症刺激下,也会出现再生状况,但其再生常出现延迟状况,约在伤后7 d出现。星状细胞、卫星细胞是促进肌肉再生的常见细胞,其可持续增殖分化,形成肌小管、肌纤维。星状细胞多在基底膜及肌纤维膜中,处于无活性状态,而当基底膜和肌纤维膜出现破坏时,星状细胞将会被激活[4]。从而进行增殖分化过程,促进肌肉再生。卫星细胞在增值分化过程中常常先形成多核肌小管,再进行不成熟的肌小管,最后再分化为成熟肌纤维,促进肌肉再生。且患者病灶处将释放诸多生长因子,促进患者细胞增值、分化、再生。

1.4 纤维化:纤维化过程因细胞质再生过度导致,其多在伤后2周出

现,在伤后4周将出现增值明显加速状况。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骨骼肌损伤后,相关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均会促进细胞外基质增殖分化过程,与此同时,外骨骼肌再生过程将在72 h内现在受限。部分转化生长因子在该过程中会促进纤维化过程,转化生长因子过多时会引起患者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骨骼肌出现慢性炎症,且转化生长因子会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引起肌纤维细胞生成过度,导致肌纤维化。纤维化后,将引起肌肉功能受限,影响患者肌肉功能恢复。

2 骨骼肌损伤治疗措施

根据上述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展,骨骼肌损伤坏死、炎症、再生以及纤维化四项病理过程是临床治疗骨骼肌损伤的重要突破点。在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中,可抑制各项病理过程,从而抑制纤维化过程,促进患者骨骼肌恢复。

2.1 抗氧化剂治疗:骨骼肌损伤患者会出现血肿,而血肿会引起患者形成氧自由,氧自由基的出现将引起患者坏死部位扩散,导致病灶周边健康肌纤维组织损伤。因此临床治疗时,可通过减少患者病灶坏死状况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使用抗氧化剂来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当前临床研究中,在动物实验中使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乙酰基半胱氨酸等,其治疗效果得到研究肯定[5]。

2.2 生长因子:上文中提到生长因子在骨骼肌再生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其能增强星状细胞活性,并促进相关细胞增值分化。因此,临床可给予患者损伤部位生长因子治疗,以促进骨骼肌再生,提高治疗效果。由于生长因子促进肌肉再生需一定的浓度,对剂量依赖性较大。因此,给予患者生长因子治疗时,需保证病灶部位生长因达到一定浓度。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升局部生长因子浓度。当前研究结果中,采取直接肌肉注射生长因子是提升局部生长因子浓度的有效方法[6]。该方法操作简单,且其应用安全性得到了临床肯定。

2.3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将会导致肌纤维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抑制转化因子活性,来抑制肌细胞纤维化,从而促进骨骼肌愈合。当前用的抗纤维化药物有苏拉明、核心蛋白聚糖等。

2.4 炎症:炎症是骨骼肌损伤后的重要病理过程,临床多使用抗炎药物阻断前列腺素的生成过程,从而减少患者疼痛状况及炎性反应过程,促进患者骨骼肌愈合,常用的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治疗效果仍待研究。

3 小 结

骨骼肌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当前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骨骼肌功能。当前治疗骨骼肌损伤主要通过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过程进行针对性治疗,但其临床具体实践效果仍待研究,仍需提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1] 屈伟,傅继华.骨骼肌损伤的病理进程及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5,12(3):118-119.

[2] 刘霞,郭勇力.特异针刺和非甾体抗炎药对兔急性骨骼肌损伤疼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4):52-54.

[3] Pillon N J,Bilan P J,Fink L N,et al.Cross-talk between skeletal muscle and immune cells: muscle-derived mediators and metabolic implications[J].Ajp Endocrinol Metab,2013,304(5): E453-E465.

[4] Ozeki N,Hase N,Kawai R,et al.Uniqu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in odontoblastic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skeletal muscle stem cells by cytokine-induc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J].Exper Cell Res,2014,331(1):105-114.

[5] Leus ⅠV,Shamelashvili KL,Skoryk OD,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dirhenium dicarboxylates in animals with guerin carcinoma[J].Ukr Biokhim Zh,2012,84(3):72-81.

[6] 刘晓光,肖卫华,赵淋淋,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13-1317.

R685

A

1671-8194(2016)32-0024-02

猜你喜欢
肌纤维骨骼肌生长因子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