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61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6-02-01 07:40李斯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休克溃疡

李斯洋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61例临床疗效分析

李斯洋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临床表现及病情行急诊和择期手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显效54例(88.52%),有效5例(8.20%),无效2例(3.28%),出现并发症2例(3.28%),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显效49例(80.33%),有效8例(13.11%),无效4例(6.56%),出现并发症5例(8.20%),总有效率93.44%。对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原因。患者常见症状有呕血、柏油样黑便,进而导致患者全身血象(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压下降,脉率加快,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临床治疗原则为补充血容量、防治失血性休克,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经镇静、止血、补液、供氧、抗休克,冷生理盐水洗胃,使用抗酸剂、保护胃黏膜药物,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多可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出血

未能有效控制。为进一步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现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61例,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多汗、呕血、柏油样便、头晕、心悸等症状。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20~75岁,平均(47.5±3.0)岁;患者病程0.8~3.8年,平均11~24个月。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8.5±2.3)岁;病程0.8~3.5年,平均(17.4±4.6)个月。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出血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常规治疗,包括镇静、止血、供氧、补液、抗休克,冷生理盐水洗胃,使用抗酸剂、保护胃黏膜药物,激光凝固,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手术适应证:年龄>45岁,患者不耐失血;非手术治疗(6~8 h内输血量达600~900 mL)24~48 h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出血剧烈,患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反复多次频繁出血;动脉硬化;患者被证实为胃溃疡大出血;伴有瘢痕性幽门梗阻或并发急性穿孔;疑有癌变者。术前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记录血压、脉搏、尿量、呕血、便血量等生命体征变化;禁食,胃肠减压输液;使用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等止血药物。手术步骤如下:全麻下行气管插管、鼻部供氧、补血补液,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内镜下检查患者胃十二指肠是否有出血点,严格按胃底、幽门、十二指肠后壁、球部的解剖顺序进行全方位探视,冷盐水清洗胃部,尽量清除干净积血。若患者出血灶位于胃、十二指肠,行胃壁纵切止血,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球后壁,行十二指肠部前壁纵切止血,并立即缝合止血后的切口处。缝合完毕,将胃管置引流管插入,行胃大部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开放式处理手术残端,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未定位者,术中无法定位时切开胃窦前壁,以确定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者,不能行十二指肠近端切除而需行溃疡旷置者,应切开十二指肠前壁,贯穿缝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加做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

1.3 疗效评定:疗效标准划分为3个等级。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成功止血;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出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患者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以P<0.05有显著差异,说明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结果:研究组显效54例(88.52%),有效5例(8.20%),无效2例(3.28%),出现并发症2例(3.28%),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显效49例(80.33%),有效8例(13.11%),无效4例(6.56%),出现并发症5例(8.20%),总有效率93.44%。两组数据比较,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原因,约占50%以上。患者最常见症状有呕血、柏油样黑便,患者全身血象(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压下降,脉率加快,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呕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而柏油样便可见于消化道各部位,且患者出现呕血时必伴有柏油样便。对于溃疡病,胃溃疡多见于突发大呕血且无黑色血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则仅有柏油样便。失血患者会出现血象的变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下降,早期因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检测数据下降不明显,需要短期反复测定。患者失血量超过400 mL,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跳动有力,口渴,血压正常或稍高等代偿期表现。失血超过在800 mL时,患者出现呼吸浅促,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

临床治疗原则为补充血容量、防治失血性休克,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经有效的镇静、止血、补液、供氧、抗休克,冷生理盐水洗胃,使用抗酸剂、保护胃黏膜药物,选择性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多可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的出血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出血严重,常规控制无效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术前治疗准备原则为迅速止血并建立良好静脉通路,纠正休克并及时补血补液;放置胃管以清除积血,定时注射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等;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择时手术。手术治疗适应征:年龄>45岁,患者不耐失血;非手术治疗(6~8 h内输血量达600~900 mL)24~48 h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出血剧烈,患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反复多次频繁出血;动脉硬化;患者被证实为胃溃疡大出血;伴有瘢痕性幽门梗阻或并发急性穿孔;疑有癌变。手术时机的选择:患者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补液输血,纠正血容量,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尽早明确出血位置,根据出血速度、部位,力争采取姑息治疗以暂时止血。对于有手术指征但近期未发生再次出血或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可在1周内行择期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若有继续出血倾向、或患者出血不停应在24~48 h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溃疡出血部位、身体状况,术者习惯及对术式的理解等选择术式。术式选择的目的是在彻底止血的前提下切除病灶,是防止出血再次发生的最可靠的方法。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进行包括溃疡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证实,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生于十二指肠球后壁的低位溃疡,应采取在球部前壁封闸溃疡面出血点,再进行大部切除手术。研究表明,对于低位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治疗的关键在于处理残端术式的选择,治疗时仍以胃大部切除术效果为好。

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少、治疗彻底、不易复发,术后再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普及。

[1] 谢旺忠.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9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中外医疗,2009,11(2):53.

[2] 扈本文.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出血20例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63-164.

[3] 黄厚森.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外科手术疗效[J].河南外科学志,2011,17(1):16-17.

[4] 李晓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0):74-75.

[5] 何元.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5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94-95.

[6] 欧定武.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363-364.

R656.6+2

B

1671-8194(2016)32-0035-02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休克溃疡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都是“溃疡”惹的祸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