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

2016-02-01 07:40李凌梅杨承博王兴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肝病

李凌梅 杨承博 朱 萍 王兴元

(甘肃白银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甘肃 白银 730913)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

李凌梅 杨承博 朱 萍 王兴元

(甘肃白银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甘肃 白银 73091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治疗组(A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ⅠR)、胰岛素敏感指数(ⅠSⅠ)及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Hcy),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过24周治疗后,A组、B组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HDL-CT升高较明显,FPG、HbA1c%及HOMA-ⅠR均显著降低,空腹ⅠNS、ⅠSⅠ升高,C组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不明显,HDL-CT升高亦不明显,FPG、HbA1c%显著下降,HOMA-ⅠR无显著降低。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达到安全的治疗目的。

糖尿病;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硫普罗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21世纪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现国内外学者发现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病中贯穿始终。研究显示[1],NAFLD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4例患者系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经过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62岁。糖尿病病程5~13年。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其中伴高血压17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4例,糖尿病肾病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版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排除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营养不良等病例,排除乙醇摄入量>40克/周的患者。两组年龄、性别、BM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75~1.5 g/d(贵州天安药业股分有限公司生产,剂量0.25克/片),剂量依据血糖水平调整,硫普罗宁(凯西莱)300 mg,口服,3次/天;B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75~1.5 g/d,剂量依据血糖水平调整;C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他汀类调脂药物,疗程24周。

1.3 疗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ⅠR)、胰岛素敏感指数(ⅠSⅠ)及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Hcy),评价疗效及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ⅠR)、胰岛素敏感指数(ⅠSⅠ)及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Hcy)水平的选择t检验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24周治疗后,A组、B组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HDL-CT升高较明显,FPG、HbA1c%及HOMA-ⅠR均显著降低,空腹ⅠNS、ⅠSⅠ升高,C组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不明显,HDL-CT升高亦不明显,FPG、HbA1c%显著下降,HOMA-ⅠR无显著降低。

3 讨 论

高Hcy血症通过加重ⅠR参与糖尿病和NAFLD的形成,通过加重氧化应激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3]。NAFLD的治疗目的只要为改善代谢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预后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历史,作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疗效明确[4]。硫普罗宁作为一种氨基酸的衍生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巯基,药理机制是通过改善细胞的ATP代谢,提高ATP含量,从而促进肝细胞功能的发挥,保证正常的肝脏功能,同时通过抑制细胞膜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膜受到损伤,因此,在临床上硫普罗宁常常用于肝脏的解毒,改善患者肝功能[5]。

本组对我院64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治疗,经比较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治疗组(A组)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的血清Hcy、血脂TC、TG、LDL-C、BMⅠ、CRP和HOMA-ⅠR明显下降,肝/脾CT比值、ⅠS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胰岛素治疗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血脂HDL-C、及肝功ALT、AST、GGT无明显变化,说明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达到安全的治疗目的,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1] 马荣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交通医学, 2009,23(1):38-3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6,3(14):3.

[3] 南月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3):169-170.

[4] 陈欢欢,刘超.二甲双胍50年进程[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10): 573-577.

[5] 张琦,杨小平.凯西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46例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2(1):42-43.

R587.1

B

1671-8194(2016)32-0054-01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肝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