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2016-02-01 07:40石明东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导针螺纹移位

石明东荣 阳

(1 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外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石明东1荣 阳2

(1 辽宁省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外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132例应用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30例,优68例,占52.3%,良48例,占36.9%,可8例,占6.2%,差6例,占4.6%。结论 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优点是治愈率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并发症少。

加压螺钉;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疗效分析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随着受伤姿式,外力方向及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股骨颈骨折可区分

为四种类型,与治疗和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1-2]。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加压螺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32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32例,男80例,女52例;年龄10~85岁,平均60.5岁;60岁以上者92例,占69.7%,30岁以下16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8例,经颈或颈中型68例,基底型26例。Garden′s分型:2型12例,3型84例,4型36例;新鲜骨折98例,陈旧骨折34例。受伤机制:轻微暴力92例,多为老年女性患者;强大暴力40例,包括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及汽车撞伤等直接暴力损伤,多为青壮年男性患者。伤后6个月以上手术者2例,3个月以上者8例,20 d以上者32例,20 d以内者90例;单个加压螺纹钉固定54例,双螺钉固定48例,单钉加克氏钉或三棱针固定30例。本组随访2~7年,其中5年以上40例,3~5年62例。

1.2 症状

1.2.1 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1.2.2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较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

1.2.3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1.2.4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全的稳定骨折变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还是不少的。

1.2.5 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结节联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特别是髋坐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新鲜骨折予以皮牵引,陈旧或移位严重的骨折行骨牵引。

1.3.2 手术方法:体位及麻醉:平卧位,患髋抬高20°;多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复位:本组多采Whitman’s方式复位法。复位后患侧下肢保持15°~20°,内旋20°。

1.3.2.1 定位及打导针: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明显部位之处侧定出标志点“A”为进针方向;于股外侧中心线大粗隆最突出下方3~3.5 cm处为进针点“B”。经“B”向“A”点平行床面打入1导针。在该针上、下0.5~1 cm处各平行打入1导针,上针为张力导针,下针为压力导针,行X线片检查,也可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打入这3枚导针。

1.3.2.2 螺钉固定:选择适当长度的加压螺纹钉,无移位或稳定型折只用1枚螺钉,顺中性或压力导针拧入即可;若为移位明显或不稳定型的骨折则沿张力和压力导针各拧入1枚螺钉,或只在压力线上拧入1螺钉而在张力线上打入1克氏针或三棱针剪短于皮下。

2 结 果

2.1 术后X线检查情况:本组失败2例。成功的130例中Garden's对位1级者98例,2级26例,3级者6例,该6例均是复位满意而拧钉时发生股骨头旋转位移,失败的2例为基底型股骨颈骨折,拧钉后X线检查见颈干角接近90°。内收畸形,故另法固定,拧钉后X线检查见以钉孔为中心大粗隆纵行劈裂,后方骨折游离而失去螺钉的固定作用。

2.2 术后住院及愈合情况:本组术后住院2~28 d,平均16.5 d;随访2年以上手术成功的130例,骨性愈合122例,不愈合8例。

2.3 功能恢复情况:本组130例,优68例,占52.3%,髋关节屈伸活动超过120°,走路方便,无疼痛,无跛行,能蹲,恢复原工作或家务劳动。良48例,占36.9%,屈伸活动超过90°,基本如上,具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走路或下蹲。可8例,占6.2%,屈伸活动可达90°轻度跛行,休息时有症状,走路时可有轻度不适,需扶手杖走路,生活自理。差6例,占4.6%,屈伸不及90°,有明显跛行,扶拐或手杖走路。

2.4 并发症

2.4.1 骨科早晚期一般并发症:包括骨盆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其他处骨折、大出血、休克等。

2.4.2 特殊并发症:包括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骨折的同时有可能损伤这些血管,造成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这些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为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

3 讨 论

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优点是治愈率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并发症少。愈合过程中,骨折断端间吸收后而通过轴向压力可继续加压,从而利于愈合。可在局麻下施术,仅有0.5~1.0 cm的切口1~3个,复位后20~40 min即可完成内固定术,创伤小,适应范围广,本组70岁以上占60%,最大85岁,均安全渡过了手术。股骨头无菌坏死率低为9.2%。其原因可能是本钉系旋转进入,并非锤击进入,在骨折部及股骨头内不会象打三刃钉那样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对头颈内的残存血运及骨小梁结构破坏小。本方法的缺点是:大粗隆在螺纹钉旋入时可发生劈裂,其原因可能与非直视下手术,骨外侧骨孔开得过小及进钉方向不适等因素有关[3-4]。

防治术中股骨头旋转的方法。螺钉进入股骨头后的继续旋入过程中,股骨头易发生移位。其防止方法有:①除打导针以外再打入2枚固定导针。②固定导针打入髋臼骨质内。③螺钉过骨折线以后,特别是最后旋紧时稍放松牵引以利于断端间的嵌插。④若钉尖部几道螺纹进入股骨头软骨下骨内再继续加压,则易发生股骨头旋转。因此钉的长度选择要适当,以旋紧后钉尖的螺纹不进入软骨下骨为宜。⑤打导针和拧入螺钉时从前方压迫股骨颈也是防止头旋转和倾斜(颈成角)的好方法[5-6]。

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是骨折的严重位移和骨折复位不良。本组8例不愈合者均为Garden'sⅣ型骨折,其中2例为陈旧性骨折;6例对位Garden's3级,2例近期再位移。因此争取解剖复位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不满意的股骨颈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1] 龙三太,阳彤,毕合.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与骨科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0):606-608.

[2] 荣国威,崔国华,刘沂,等.骨折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0-230.

[3] 霍桂华,荣国威.AO中空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0):83-84.

[4] 朱盛修.现代骨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13-319.

[5] 陈家禄,吴秀枝.股骨颈骨折四种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14,31(6):333-334.

[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58-677.

R683.42

B

1671-8194(2016)32-0093-02

猜你喜欢
导针螺纹移位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螺纹铣刀
螺纹升角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
连接管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