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效果

2016-02-01 07:40解光辉李运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搭桥术心绞痛入院

解光辉 李运正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探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效果

解光辉 李运正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目的 探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桥血管介入治疗(PCⅠ治疗),对照组行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心脏辅助检查、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肾素、肾上腺素、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率,并且依据结论得知患者临床胸痛与血红蛋白水平有所联系,神经内分泌水平与心脏功能有所关联。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心绞痛;介入治疗

现如今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影响CABG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便是桥血管再狭窄。据相关研究得知,行CABG术后1年时间内患者出现桥血管闭塞率达15%以上,术后10年出现出现桥血管闭塞率达50%以上[1]。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因冠状动脉局部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如再次移植血管会导致手术风险加大。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40例老年冠心病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不同治疗方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2.5±1.7)岁。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67.2±2.4)岁,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8例,胸痛平均时间(15.8±4.3)d,CABG术后时间(4.5±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5.2±4.4)岁,高血压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10例,胸痛平均时间(12.8±5.1)d,CABG术后时间(5.2±1.5)年。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CABG术后复发者;②在我院成功完成自身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造影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甲状腺疾病;③肿瘤;④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清者。

1.3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基本病情考虑是否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桥血管PCⅠ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硝酸酯类药物、控制血压与血糖药物。

1.4 随访方式:临床治疗之后对患者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胸痛状况、患者心绞痛再次发作次数等。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施t检验与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肾功能与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实验组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BNP、LVEDD、LVEF分别是(11.5±1.8)g/L、(342.2± 221.5)μg/L、(51.2±3.7)mm、(52.4±3.7)%。临床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BNP、LVEDD、LVEF分别是(11.6±1.7)g/L、(201.3 ±192.4)μg/L、(45.8±3.7)mm、(55.2±4.1)%。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BNP、LVEDD、LVEF分别是(11.2±1.5)g/L、(422.2±319.7)μg/L、(52.1±4.0)mm、(55.1±3.6)%。临床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BNP、LVEDD、LVEF分别是(10.5 ±1.2)g/L、(541.3±271.4)μg/L、(55.4±4.0)mm、(46.7± 6.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3个月后患者BNP、LVEDD明显降低,LVEF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与治疗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对比:实验组患者入院时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为(170.5±10.2)pmol/L、(3225.6±520.4)pmol/L、(614.5±55.4)pmol/L,临床治疗3个月后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为(155.2±11.2)pmol/L、(2849.1±274.5)pmol/L、(534.2±98.4)pmol/L。对照组患者入院时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为(171.7±10.5)pmol/L、(3246.7±328.1)pmol/L、(605.5±45.9)pmol/L,临床治疗3个月后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为(174.5±9.8)pmol/L、(3492.7±478.4)pmol/L、(634.8±60.0)p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入院时各因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得到降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当前威胁人们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治疗、PCⅠ治疗与CABG治疗。CABG对治疗多支病变、闭塞病变具有疗效,但是却受到桥血管通畅的影响。在CABG术后,患者病变程度会加重,如CABG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现象,那么可以采取PCⅠ治疗。一方面,PCⅠ治疗方式的改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另一方面,药物洗脱支架应用改善PCⅠ近期预后,可降低远期再狭窄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远期预后优于对照组,并且PCⅠ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这与邓玉婷,张纯全等人研究结论相符[2]。说明:PCⅠ是CABG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手段。

[1] 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4): 392-395.

[2] 邓玉婷,张纯全,刘玉昊,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介入治疗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7(10):1044-1047.

R541.4

B

1671-8194(2016)32-0099-01

猜你喜欢
搭桥术心绞痛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