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

2016-02-01 07:40侯鹏举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变异性心率显著性

侯鹏举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

侯鹏举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Ⅰ)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择期选取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RV改变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SDNN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24 h心率变异性变化时,SDNN指标失去了昼夜间的差异。对照组SDNN指标在夜晚显著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中指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无昼夜节律性变化,同时与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具有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的对高危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其心脏迷走神经活动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几年随着心率变异性测定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性指标的利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8例健康者,对急性心肌梗死(AMⅠ)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及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2~86岁,平均年龄在(65.84±5.68)岁,其中有23例前壁梗死,25例为非前壁梗死。对照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在(66.84±4.85)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入患者诊断均符合1978年WHO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房颤及病窦等。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均予以常规治疗比如口服阿司匹林,静脉点滴硝酸酯类药物等,部分的患者予以100万~150万单位的UK或者50~100 mg的rt-PA的溶栓治疗,14例因溶栓不成功接收急诊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有23例患者。

1.4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指标:应用人际对话方式进行分析,对异位搏动及干扰进行过滤,超过20%的相邻R-R间期自动剔除,其窦律时间及有效信号>22 h。

1.4.1 时域分析指标:因频域与时域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只采用经常应用的SDNN为是与分析代表。

1.4.2 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在0~0.4 Hz,从低到高为超低频,0~0.0033 Hz的频谱范围;极低频,频谱范围在0.0033~0.04 Hz;低频,频谱范围在0.04~0.15 Hz;高频,频谱范围在0.15~0.4 Hz。

1.5 观察指标: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脏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死亡等。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的心率变异性的显示中总体标准差SDNN指标在白昼时为(36.84±1.85),夜晚为(42.85±1.68),对照组患者中SDNN指标在白昼为(60.08± 1.05),夜晚为(71.24±1.36),观察组患者SDNN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24 h心率变异性变化时,SDNN指标失去了昼夜间的差异。对照组SDNN指标在夜晚显著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在对心率变异性24 h中进行逐个小时的分析,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在夜间HRV曲线具有较高的范围,在凌晨觉醒前达到高值,待觉醒后骤然下降,在白昼则表现较为平坦。观察组患者在24 h中HRV曲线表现均为平坦。

2.3 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事件与HRV:无论时域及频域分析在10例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中其SDNN指标为(50.04±1.46)ms,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其SDNN指标为(62.85±1.86)ms,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中指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HRV的降低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确定,对预后的预测是独立的一个敏感指标[2]。在HRV的测量方法中时域法应用最早,作为临床大样本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SDNN指标延用较久,本次研究继续应用SDNN指标进行分析[3]。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NN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24 h心率变异性变化时,SDNN指标失去了昼夜间的差异。对照组SDNN指标在夜晚显著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中指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无昼夜节律性变化,同时与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具有相关关系,为临床及时的对高危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4]。

[1] 朴晶燕,韩百合,宋涛,等.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警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6):506-508.

[2] 陈曦,于大川,杨春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03-904.

[3] 李洁芳,万继荣,方志松,等.11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281-283.

[4] 冯艳林,李毅,白怀生,等.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变化特征对比[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7(31):60-62.

R542.2+2

B

1671-8194(2016)32-0101-01

猜你喜欢
变异性心率显著性
心率多少才健康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