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及透析质量分析

2016-02-01 07:40黄冠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灌流尿毒症血液

黄冠美

(广西省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及透析质量分析

黄冠美

(广西省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和检测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1例。A组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B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方式治疗,C组采用血液灌流方式治疗,观察组三组治疗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并分析透析质量。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指标都有所下降,其体质量指数和贫血改善等情况有所上升,但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方式治疗的两组患者改善优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方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组两组治疗方式的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治疗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方式都具有显著的成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血液透析;尿毒症;临床指标

临床上尿毒症是一种对患者危害较大的泌尿系统疾病,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在当前来说是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和最直接方法[1],但是因为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加之治疗方式需要的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降低了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2],也不利于患者临床的预后。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血液透析的方式在治疗尿毒症方面的临床指标和透析质量,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抽取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1例。A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7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1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58.6±13.7)岁;B组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24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3岁,最低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9.8±11.4)岁;C组患者中,女性25例,男性26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9岁,最低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61.5 ±12.3)岁。三组患者经过临床检测和诊断,均为尿毒症患者,诊断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组后,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聚砜膜透析器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设置患者的血流量为220~250 mL/min,设置患者的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设置患者的透析时间为4 h,每两周为患者例行5次透析,连续为患者透析3个月。为患者予以肝素抗凝,必要时需要皮下泵注低分子肝素予以抗凝;B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方式进行治疗。采用一次性高通量血滤器,配血滤置换液。设置患者的血流量为220~250 mL/min,设置患者的换液流量为50~100 mL/min,设置患者的置换总量为12~25 L,设置患者的透析时间为每2周2次滤过,3次透析,连续治疗3个月。为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必要时需要皮下泵注低分子干预予以抗凝;C组采用血液灌流的方式予以治疗。将血液灌流器置于血液透析器之前,设置患者的血流量为220~250 mL/min,设置患者的透析时间为每两周1次灌流,4次透析,连续治疗3个月。血液灌流每次4 h,2 h灌流后为患者拟行2 h血透。

1.3 观察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三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对三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血红蛋白、尿酸、血清钙、血清磷、血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进行检测。对三组患者的透析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从一般情况、精神状况、食欲、体质量、贫血改善、电解质、神经系统症状、耐受性等方面加以考虑。每项评分最高2分,最低0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Ⅰ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测,并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血透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经过透析治疗之后,三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等水平都有所下降,但是B、C两组的下降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血透方式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血液偷袭之前,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白蛋白、肌酐、胆固醇、血红蛋白、尿酸、血清钙、血清磷、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血液透析之后明显改善,但是B、C两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与A组相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血透方式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本研究组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而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比较三组患者,除了心绞痛以外,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血透方式的质量评分:经过综合分析比较,A组的评分为(8.42±1.26),B组的评分为(11.21±2.34),C组的评分为(11.38 ±2.14),B、C两组和A组评分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之间的评分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尿毒症毒素主要是能够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衰竭之时堆积在患者体内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种物质。一般情况下尿毒症的毒素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小分子的毒素,如肌酐、尿素等;中分子或大分子的毒素,如甲状腺素或肾上腺髓质等;和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及一些经过化学修饰的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等[3]。

对于尿毒症的治疗一般都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但临床上血液透析的方式并非一种,而且不同血液透析的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其并发症发生的程度也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血液透析方式治疗能够有效的将患者的一些中小分子的毒素清除干净,同时对于一些较大的毒素也能够更好的清除和吸附。本研究诣在分析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和透析质量,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B、C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更好,说明一般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式或血液灌流方式的透析对于尿毒症的治疗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针对于此进行分析,血液灌流方式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而本研究所得结果与上述研究表述一致,能够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所以,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得出,临床上治疗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方式都具有显著的成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1] 杨永军.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13):132-133.

[2] 张亚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4(11):42-43.

[3] 张录燕,徐德君,孙颖,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134-2136.

R459.5;R692.5

B

1671-8194(2016)32-0118-02

猜你喜欢
灌流尿毒症血液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