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2016-02-01 07: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实质

沈 刚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 沈阳 110023)

分析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沈 刚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 沈阳 110023)

目的 本次主要探讨MR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增强MRⅠ与平扫的表现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MR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不同其强化方式具有特征性,而时间与信号的强度曲线能够将病变中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客观反映出来。结论 MRⅠ检查的动态增强可精准显示出肝脏局灶性病变血供的特点,将病变的强化表现、边缘以及形态清晰显示出,进而使其组织学的性质被准确判定出。

MRⅠ;局灶性病变;肝脏

在肝脏检查中,采取MRⅠ增强检查与平扫可将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组织原理和血供的特点较好地反映出,且能为肝脏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出有效可靠的证据[1]。由于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MRⅠ信号的强度是由由其自身不同的细胞学与组织学特征的结果,因此仔细分析MRⅠ的信号能够将局灶性病变准确诊断出。本次主要对我院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40例患者的MRⅠ的诊断表现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4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2例为男性,有8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为年龄(55.98±4.24)岁。所选患者中,20例为原发性的肝细胞癌,7例肝血管瘤,6例肝囊肿,2例胆管癌,5例转移瘤(原发灶2例来自肺癌,1例来自乳腺癌,1例来自胰腺癌,1例来自胃癌)。19例原发性的肝细胞癌患者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证实病理,胆管癌2例均由病理证实,肝血管瘤1例由手术证实,其他6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病例由DSA、CT和B超等综合性的影像诊断后确诊。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本次的仪器和设备选取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GE Hde 1.5T[2]以及TORSⅠBA 8通道相控阵列线圈。MEDRAK美国双筒注射器(高压)。

1.2.2 常规平扫:选取FRFSE呼吸触发T2加权与FSPGRDual T1加权横轴位脂肪抑制扫描。

1.2.3 增强扫描多期动态:选取Propeller LAVA序列横轴位3D扫描。其中扫描的参数为T17 ms、TE1.5~1.8 ms以及TR3.3~3.8 ms;宽带设定为62.5 Hz,而翻转角则为10°,矩阵为512×512;FOV为38 cm×40 cm,NEX0.73~0.76,层厚为5 mm以及层间的重叠为2.5 mm。每一期均会获取124幅图像。给予患者马根维显对比剂,于肘前正中的静脉进行注射,20 mL,注射标准:0.2 mmol/kg的体质量,注射的流速为2.5 mL/s,完成注射后使用生理盐水20 mL进行冲洗。其中,扫描的范围为:由膈顶至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扫描数据采集的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在14、45、240 s行延迟期、门静脉期以及肝动脉期的扫描,每一时期均持续16 s左右。

1.2.4 扫描图像分析。将本次容积的数据送达工作站中的动态强化分析软件中进行分析,并将感兴趣区放置在最大直径病灶的层面病灶区中,从而使其自动性生成时间与信号的相关强度曲线,并对曲线的类型进行仔细分析。

2 结 果

2.1 肝血管瘤。本次动态增强的曲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Ⅰ型,即缓升平坦型;其二为Ⅱ型,即速升平坦型。本次有7例肝血管瘤,其中有5例(71.4%)表现为Ⅰ型,且肝动脉期的邻近结节状出现强化现象,并慢慢扩展到中心。而其他的2例(28.6%)肝血管瘤则表现为Ⅱ型,肝动脉期均匀强化较明显,且延迟各期与门静脉期的病灶信号一直比正常的肝组织要高。

2.2 原发性的肝细胞癌。本次动态增强曲线的形态可分三种类型,其中Ⅰ型为速升速降;Ⅱ型为速升缓降;Ⅲ型为缓升缓降。本文20例原发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65%)患者的表现为Ⅰ型,肝动脉的强化明显,且门静脉期的对比剂退出迅速,同时信号的降低较为明显,多次延迟后与平衡期的信号则始终较肝实质低;5例(25%)则表现为Ⅱ型,肝动脉期的强化明显,而门静脉期的信号却和肝实质的信号比较接近;延迟多次后与平衡期均比肝实质较低;另外2例(10%)则表现为Ⅲ型,即肝动脉期强化较轻度,而门静脉期依旧出现强化现象,但比肝实质强化的程度要低,延迟各期与平衡期的对比剂缓慢退出,而且信号依旧比肝实质要低。

2.3 胆管癌。本次2例胆管癌。且肝动脉期周边仅现轻度的强化,而多次延迟、平衡期以及门静脉期均表现出轻度的渐进性填充,并且信号一直低于肝实质;此外,时间与信号的强度曲线则表现出缓慢性上升型。

2.4 肝囊肿。本次6例肝囊肿患者中,通过对各个时相的动态增强扫描均未出现强化现象。

2.5 转移瘤。本次有5例患者为转移瘤,且均为多发性的病灶。增强动态后1例(20%)患者的肝动脉期显示邻近环状强化,且后期仍为环状强化,比肝实质稍高。其他4例(80%)的转移瘤于动态增强的每个时期都显示为轻度性的强化,比肝实质低,特别在门静脉期的显示更容易

3 讨 论

通常正常的肝组织具备双重供血的特征,即门静脉和肝动脉。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参照对比剂循环的时间能够分多期扫描,即肝动脉期、平衡期、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基于组织结构的不同,患者的病变也各不相同,因此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特征也不尽相同,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增强的方式也可表现出不同,因此可根据这一特点对患者肝内的不同病变实行诊断和鉴别诊断[3]。总而言之,增强MR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比较高,安全性高,精准度好,且副毒作用比较少,因此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1] 马鼎,乔继红,王全华,等.MR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9):104-105.

[2] 胡兴荣,覃大明,张丽君,等.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Ⅰ杂志,2016,21(2):69-72.

[3] 付瑜莹,付振杰.MRⅠ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0):197-198.

R445.1

B

1671-8194(2016)32-0124-01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实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