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2016-02-01 07:40刘欣宇艾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刘欣宇 艾丽娜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刘欣宇 艾丽娜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1)

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工程建设的大力开展,颅脑损伤患者逐年增加。该病病情危重,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且易并发多种严重合并症,如脑挫裂伤和脑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进一步研究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选取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标准[3],经脑部CT扫描检查确诊;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1.6±5.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GCS评分为(5.7±1.3)分,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1.8±5.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3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4例,GCS评分为(5.8±1.4)分。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经过检查,根据患者血肿部位分别采用单侧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术治疗,骨窗大小约为6 cm ×8 cm。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全麻后,于患者颧弓上耳屏前方1 cm位置做手术切口,沿耳廓上方延伸至后方顶骨正中线部位,后顺着正中线向前,至前额发际内侧,向前下方翻皮瓣。游离骨瓣,行颅骨钻孔(5~6枚),对部分蝶骨嵴和颞骨进行咬除,暴露前中颅底,将硬膜外血肿进行清除,由颞前部位开始,将硬脑膜切开(“T”字形切开),显露额叶、顶叶、颞叶以及前颅窝和中颅窝,以便清除额颞顶部硬膜下以及脑内血肿,扩大术野并彻底止血,清除血肿后,若出现脑膨出导致无法正常关颅,行颞极、额极切除内减压术。若患者属于双侧严重性脑挫裂伤,则采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患者GC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者昏迷情况进行评定,评分内容主要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等3个项目,GCS评分=3项分数总和,最低3分,最高15分,其中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

1.4 疗效判定:根据术后患者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制定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良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稍有缺陷但可正常生活[4]。轻度残疾:术后患者存在轻度残疾,能够独立生活,正常工作需保护。重度残疾:术后患者意识清醒,残疾程度较重,日常生活需照料。植物生存:术后患者存在生命体征,随着睡眠或清醒周期,能够睁开眼睛,仅保留最小反应。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记录并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13.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比较分别通过t和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若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和病死率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中良好14例,占41.2%,轻度残疾6例,占17.6%,重度残疾5例,占14.7%,植物生存3例,占8.8%,死亡6例,占17.6%。对照组患者中良好6例,占17.6%,轻度残疾5例,占14.7%,重度残疾7例,占20.6%,植物生存4例,占11.8%,死亡12例,占35.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GCS评分比较:观察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S评分改善情况,术前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5.8±1.4)分,对照组患者GCS评分为(5.7±1.3)分,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14.2±2.8)分,对照组患者GCS评分为(10.4±3.1)分,两组患者GC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出现4例脑膨出,1例脑脊液漏,3例迟发性血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脑膨出,4例脑脊液漏,6例迟发性血肿,4例脑积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重症颅脑外伤是临床外科常见严重性脑损伤,也是脑外科的一种常见急症[5],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发展迅猛,并发症较多,是临床中脑外伤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颅脑外伤具体是指由外界暴力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所致损伤,根据损伤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连,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等[6],现阶段临床中颅脑外伤主要包括头皮裂伤、撕脱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以及颅内血肿等,患者受伤后临床典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运动或感觉障碍等,易引起不良后果,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

当前环境下,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主要手术方法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该手术疗法能够通过较大骨窗将额叶、颞叶、顶叶、颅前窝以及颅中窝等充分显露,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清除较彻底,术野清晰,可快速、有效止血,修补硬脑膜,预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且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还可以保护患者脑功能,改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死率、GC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症状和GCS评分均改善良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1] 翟丽萍,刘春艳,王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外伤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胃黏膜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5):1912-1914.

[2] 陈建国,施炜,杨柳,等.常规骨瓣与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4):483-484.

[3] 方裕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199-202.

[4] 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9-30.

[5] 金东,张庚,胡马洪,等.鱼油脂肪乳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炎性反应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2):79-81.

[6] 宋杰,季庆,于鹏涛,等.成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中高血糖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5):76-79.

R651.1+5

B

1671-8194(2016)32-0153-02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