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2016-02-01 07:40汲清湘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方用甘草有效率

汲清湘

(长春市九台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500)

中医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汲清湘

(长春市九台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500)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随机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医辨证;心律失常;疗效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系统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临床常给予普罗帕酮、美西律、倍他乐克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心率失常患者106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

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3例,年龄38~73岁,平均(56.71±3.84)岁,平均病程(3.87±1.14)年。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5例,年龄40~74岁,平均(56.92±3.79)岁,平均病程(3.66±1.22)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临床心电图学》[1]中早搏诊断标准(西医)与《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2]中心悸相关诊断标准(中医);无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普罗帕酮片,每天3次,每次200 mg,用药2周后将药量减为每天100 mg,再口服2周;每天口服阿司匹林缓释片,每天0.1 g。对于伴有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静脉注射0.4 mg的西地兰进行强心治疗。

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将心律失常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心脾两虚、气阴两虚、痰浊内阻以及心血瘀阻。①心气不足型。方用:补心丹,成分为炙黄芪20 g、甘草15 g、桂枝15 g、茯苓8 g、五味子15 g、酸枣仁15 g、红枣5枚;对于有严重心肌症状患者可加用牡蛎粉1 g。②心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成分为干姜12 g、熟附子12 g、黄芪12 g、冬瓜皮25 g;对于伴有严重气短患者可加用5 g甘草。③心脾两虚型。方用:归脾汤,成分为川芎5 g、党参20 g、茯神8 g、黄芪12 g、白术8 g、炙甘草12 g、红枣8 g;④气阴两虚型。方用:炙甘草汤,成分为炙甘草25 g、当归8 g、红枣4枚、麦冬8 g、地黄12 g。⑤痰浊内阻型。方用:瓜萎并陈汤,成分为瓜蒌25 g、陈皮15 g、桂枝15 g;对于痰多患者可加用甘草8 g;对于有口苦症状患者可加用远志8 g。⑥心血瘀阻型。方用:桃仁红花汤,成分为红花10 g、桃仁10 g、川芎8 g、芍药10 g、丹参12 g、炙甘草8 g。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3]: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对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简表主要以健康为重点对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评定,主要包括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社会活动功能以及活力等方面,其平均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疗效判断[4]: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消失,持续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呈窦性,平均心率每分钟为60~100次,可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持续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呈窦性,心率失常发作次数减少,可视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可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35例(66.04%),有效15例(28.30%),无效3例(5.66%),总有效率为94.34%(50/53例);对照组显效23例(43.40%),有效18例(33.96%),无效12例(22.64%),总有效率为77.36%(41/5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总评分为(53.17±3.73)分,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4.21± 4.23)分。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0.01 ±4.14)分,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0.01±4.34)分。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出现在窦房结外,引起激动传导受阻滞,因心脏活动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节律发生异常。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气急、胸闷、头晕、胸痛、四肢发冷、多汗、抽搐等,甚至有昏厥、猝死出现的可能性。根据心动频率可将心律失常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及快速型心律失常两种类型。临床常用西药治疗,虽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西药可引发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因此我院加大了中医在该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

在中医学上,心律失常属于“ 怔忡”、“心悸”范畴,主要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造成心血亏虚、心气不足、心脉失养,或是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心脉不宁导致的,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因给予不同方法治疗,心气不足型患者主要以安心宁神、益气补阴为主要内容,可用补心丹治疗;心肾阳虚型患者治疗中以暖补心肾为主要内容,可用真武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患者在治疗中主要以补益心脾、养血平脉为主,可用归脾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患者在治疗中以补气养血、静心为主要内容,可用炙甘草汤治疗;痰浊内阻型患者在治疗中主要以益阳养心、祛痰宽胸为主要内容,可用瓜萎并陈汤治疗;心血瘀阻型患者在治疗中需以温通气脉、活血化瘀为主要内容,可用桃仁红花汤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病因给予个体化治疗,在现代药理学角度方面,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生理功能来实现抑制其心脏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目的,可有效扩张其冠状动脉,增加局部血流量,保证心肌供血、供氧量充足[6-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8.98±4.23)分,高于对照组的(71.01±4.3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蒋明建.205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辨证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11,32(6):665-667.

[2] 尹克春,陈力,郭硕,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4):545-547.

[3] 雷利群,薛莉,肖顺林.复方罗布麻片结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203-205.

[4] 周亚男,徐燕,严世芸.严世芸应用合方治疗心律失常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20):1723-1725.

[5] 郭力,赵丽云,赵福建.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微小RNA-1及其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 2346-2349.

[6] 杜文婷,何立人,刘萍.应用益气养阴清心安神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概况[J].中医杂志,2014,55(23):2057-2060.

[7] 姜长.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42.

[8] 张聪,侯平.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症药关系研究[J].中医杂志,2016,57(14):1247-1250.

R541.7

B

1671-8194(2016)32-0225-02

猜你喜欢
方用甘草有效率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