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护理

2016-02-01 07: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损失量补液口服

于 英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31)

小儿腹泻的护理

于 英

(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31)

目的 讨论应该如何对腹泻的患儿进行护理。方法 对78例婴幼儿腹泻病情密切观察,实施饮食护理、观察患儿病情、臀部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儿腹泻症状均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全部治愈。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腹泻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小儿;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高[1]。护理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因此将我院收治的78例腹泻的患儿进行

病案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腹泻患儿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3岁,全部病例均有腹泻症状。粪便常规检查偶见少量白细胞,无黏液红细胞、脓细胞等。其中,41例伴发热,23例伴脱水,5例伴上呼吸道感染。

1.2 护理方法:对78例腹泻患儿进行仔细病情观察,制定周密护理计划,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2.1 饮食护理: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故应继续进食,以满足生理需要,缩短病程,促进恢复。除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6 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指导家长合理喂食,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清洁卫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母乳喂养者母亲少食油腻饮食,哺乳前30 min喝适量温开水以稀释母乳。人工喂养者可喂腹泻专用奶粉,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年长儿以面条、粥菜等半流质食物为主,之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多次腹泻流失的水分。重症呕吐患儿适当禁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2]。

1.2.2 根据病情补充液体:对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轻度脱水约需50~80 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 mL/kg,于8~12 h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对重度脱水的患儿,建立静脉通路,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①第1天补液:a.输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对于营养不良以及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进行精确计算;b.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c.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量,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若呕吐、腹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②第2天及以后补液:此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 h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1.2.3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往往发病较急,且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烦躁、啼哭等症状,患儿的表现往往会导致家长产生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上应针对本病特点和治疗方法、用药等向家长耐心讲解,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配合,并以更科学的方式照顾患儿,配合治疗,促进快速康复。

1.2.4 臀部护理:由于患儿大便次数多,容易发生臀红和臀部溃烂,在护理时要注意:①清洗用的水温要适宜,一般在36~37 ℃。②要采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或纱布拖洗屁股(忌用力擦洗)。每次洗后毛巾要搓洗干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③洗时要从上向下洗,就是先洗尿道处,再洗肛门周围,以防止肛门部位的细菌污染尿道口,尤其是女婴尿道口离肛门近,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④洗完后用干毛巾或干棉布吸干水分(不是擦干)。注意检查皮肤,如有发红应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2.5 严格消毒隔离:新入院患儿实行床边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接触患儿前后均洗手,患儿的奶具和餐具彻底消毒,一般要求煮沸30min消毒。衣物、尿布、便盆应彻底消毒专用,孩子的用具与大人分开。粪便及呕吐物妥善处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患儿的衣被及时清洗晾晒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精心护理患儿过程中,注意患儿的一般状况、神志、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对高热者给予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给予头部冰敷等物理降温。保持对患儿大便状况的密切关注。本病在治疗中应密切关注患儿大便状况。 母乳喂养情况下,幼儿大便往往呈黄色,略带酸味,正常每天保持在3~5次;而在奶粉喂养情况下,往往呈淡黄色且伴有白色凝块,可有明显臭味。而如果患儿消化不良,便呈黄绿色,便稀薄且次数多;患儿在患有病毒性肠炎时,大便呈黄绿色,稀薄如水,可见黏液且无臭味;细菌性肠炎则会导致大便出现腥臭味,可见黏液;真菌性肠炎大便可致泡沫便,可见黏液[3]。因此,应仔细观察、记录,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治疗。观察脱水情况,注意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口渴,皮肤弹性如何,黏膜干燥程度,眼窝及前卤凹陷程度,尿量多少等。如补液合理,一般在补液后3~4 h内应排尿,此时说明血容量恢复。所以应注意观察和记录输液后首次排尿的时间、尿量。

1.2.7 健康指导:①向家长解释腹泻原因、潜在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出入量的监测以及脱水表现的观察;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溶液,强调应少量多次饮用,呕吐不是禁忌证。②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夏季断奶;对人工喂养儿应掌握正确喂养方法;按时逐步添加换乳期食物,应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的原则,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患病期间不添加辅食。③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要定时消毒。培养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④增强体质,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⑤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2 结 果

对78例患儿采取以上护理措施,配合综合治疗,患儿均在1~5 d腹泻、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镜检正常,全部治愈。

3 小 结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多。在我国小儿腹泻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分泌的消化酶较少,机体防御功能较差,易患腹泻病。该病对婴幼儿的健康危害很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也能引起死亡。以上对78例小儿腹泻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并灵活运用护理知识要点,采取适合、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限度解除患儿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1] 黄人健,李秀华.儿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234.

[2] 吴新芳.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52-153.

[3] 陈岭.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J].现代养生,2014(7):199.

R473.72

B

1671-8194(2016)32-0254-02

猜你喜欢
损失量补液口服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开采对矿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碳损失量的影响
煤层瓦斯损失量计算方法探讨及其实践*
关于石嘴山矿区煤层气含量测试中损失量计算的探讨
基于Pareto前沿的塔河油田高含氮天然气分离过程研究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