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2016-02-01 07:40孙淑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输液血肿风险管理

孙淑敏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孙淑敏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3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75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输液风险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留置针脱落、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等风险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显著。

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属临床治疗创伤的一种常用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此风险易引起感染、阻塞导管或静脉血栓等症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2]。因此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积极作用。本院对13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老年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3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不同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男女比例34∶41,年龄59~87岁,平均(71.31±2.54)岁,其中高血压24例,糖尿病31例,脑梗死20例;对照组63例,男女比例30∶33,年龄60~88岁,平均(72.54±3.12)岁,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26例,脑梗死1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按医嘱配药,做好皮试工作,同时注意监测输液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识别与评估风险:护士评估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能出现的各风险因素,针对各风险类型制定护理措施。②留置针脱落:护士予以3M敷贴盖住穿刺处与2/3的针梗,用胶带将延长管与肝素帽固定于穿刺口,并固定针柄。③皮下血肿:操作前评估患者状况,选择适当血管部位穿刺,定期为患者讲解留置针穿刺自我护理知识。④渗漏液体:护士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穿刺位置与血管,通常取细短留置针,同时掌握穿刺、固定正确方法。⑤静脉炎: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选用粗大、回流快的静脉,以确保血液稀释;护士注意工作轻柔,减少伤害静脉壁。⑥留置针阻塞:护士观察穿刺部位,若有回血,选用正确封管液处理,10 ⅠU/mL肝素盐水,控制推注速度。⑦回血凝聚护理:护士为患者输液时,控制推注速度,先予5.0 mL注射器抽吸2 mL的10 ⅠU/mL肝素盐水,再对小血栓回抽,更换阻塞针头,再做穿刺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风险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留置针脱落、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留置针阻塞、回血凝聚分别为1例(1.33%)、2例(2.67%)、1例(1.33%)、0例(0.00%)、1例(1.33%)、1例(1.33%),对照组分别为11例(17.46%)、13例(20.63%)、11例(17.46%)、10例(15.87%)、12例(19.05%)、14例(22.22%);观察组各风险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完全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为为65例(86.67%)、8例(10.67%)、2例(2.67%),对照组分别为40例(63.49%)、11例(17.46%)、12例(19.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33%(73/75)比对照组80.95%(51/63)高(P<0.05)。

3 讨 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针对具较大风险的治疗,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预防方案的有关识别与评价,以实现科学化处理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留置针脱落1.33%、血肿2.67%、液体渗漏1.33%等输液风险事故发生率均比对照组17.46%、20.63%、17.46%低,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输液风险事件发生,提高输液安全性。分析原因可能为:护士针对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评估,制定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由于留置针尾部比局部皮肤高,且易受外力影响,加之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易出现留置针脱落,因此护士予以3M敷贴盖住穿刺处与2/3的针梗,固定延长管与肝素帽于穿刺口,且穿刺前做好准备工作,密切观察穿刺后情况,从而减少留置针发生脱落[3]。同时因护士输液操作不熟练,加之老年患者静脉血管较脆弱,弹性小,则易发生血管壁穿破,引起血肿,因此护士组织培训输液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操作前评估患者状况,选择适当血管部位穿刺,为患者讲解留置针穿刺自我护理知识,从而可减少血肿发生[4]。此外,护士还针对静脉炎、留置针阻塞及回血凝聚分析其风险原因,做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减少输液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医疗安全。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33%比对照组80.95%高,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该结果与刘丹霞、葛玉萍的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输液事件发生,提高输液安全性,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推广使用价值。

[1] 王秀娟.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10-211.

[2] 赖爱萍,朱丽芳,邹苑媚,等.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19-221.

[3] 李蓓,全钰平.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24-1726.

[4] 刘仁莲,严雪诊,梁锦娣,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4):152-154.

[5] 刘丹霞,葛玉萍.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91-92.

R473

B

1671-8194(2016)32-0277-01

猜你喜欢
输液血肿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