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利用公益谋私利

2016-02-01 09:03□郦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居民小区献爱心旧衣

□郦 言

岂能利用公益谋私利

□郦言

近年来,上海等城市的不少居民小区出现了诸如“大熊猫”、“绿房子”之类的废旧衣物回收箱,这些回收箱往往还打着“公益”或“政府实事项目”的旗号。市民表示,“把不需要的衣物拿出来扔到回收箱里是市政府倡导垃圾分类的一种方式,这些衣服扔到里面也比较放心,不会被其他人胡乱利用”。然而,调查发现,有些箱体已经被走街串巷收垃圾的小贩承包,导致旧衣物直接违规流向二手市场或焚烧炉,而印着“市政府项目”字样的回收箱却遭到相关部门否认。(1月28日《京华时报》)

一边是想捐旧衣服助人却不知道往哪儿捐、捐给谁,一边是部分贫困群众亟需冬衣暖身;一边是捐献者宝贵的献爱心热情,一边是受助者可能根本用不上或不愿用。面对这一难题,上海一些居民小区设立了旧衣回收箱,目的就在于为旧衣物找到一个好的出路,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大家的旧衣物处理难问题,又让人们在处理旧衣物中彰显了爱心,这种公益模式,对于市民、环保和困难群体来说,都是多赢。

事实上,公众对慈善事业本身并非缺乏热情,而是缺乏信任。不过我们遗憾地看到,有人在献爱心,热衷公益,但同时也有人将大家拿出来的大部分衣物进行“卖钱”,公益项目遭遇商业再利用,这不仅让人们在感情上一下子接受不了,也违背了公民服务公益的本意,如此利用公益谋私利的行为,实在让人失望愤慨。如果有关方面对此视而不见,就可能把一部分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排除在公益之外,最终影响公益事业的公信力,损害公益事业的凝聚力。

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在公益精神和商业利益两者之间,始终都要坚持以公益为先,绝不能以公益之名谋私利,更不能利用公益谋私利。所以,将旧衣回收箱承包出去,或者变相利用公益谋利,让公益服务变成个别人的“商机”,就是赤裸裸地与公益作对,与文明叫板。笔者以为,旧衣回收箱为公益而设,虽然在运行中出现了问题,但它只是公益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挫折,折射出了公益慈善事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正视这个问题,最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冷漠和旁观,而是要静下心来,在宽容中不断扶持它、完善它。

当务之急,有关方面要以此为戒,格外珍惜自己的公信力,及时斩断那些伸向消费者口袋里的黑手。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旧衣回收再利用中的问题,及时给旧衣回收箱“立规矩”,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除了规定什么样的衣服可以捐献,捐到哪里外,还要在旧衣服回收箱上,定期标明、公布市民捐赠的旧衣物去向,让大家明明白白地捐、放心愉快地捐。总而言之,要做到基本两点:衣物捐献的去向要透明,相关“账目”也要公开。这样才能防止有人利用公益谋私利,使大家在捐献旧衣物时,不但自觉自愿,而且还能换回一份绿色环保的好心情。

猜你喜欢
居民小区献爱心旧衣
旧衣的旅途
复古时尚的兴起
居住小区地下车库精细化设计探究
我用稿费献爱心
二手衣物在台“从黄金变垃圾”
论小区拆围对居民小区治安管理的影响
浅谈如何开展好居民小区群众性文体活动
庆“六一” 献爱心
在巴黎淘旧衣
踏上瑶山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