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鲁创作考论

2016-02-02 01:13
陕西古代文献研究 2016年0期
关键词:南苑

蔡 丹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马鲁创作考论

蔡 丹

《南苑一知》为清代陕西大荔县人马鲁所撰,其命名取义见本集卷首《自序》:

余家于冯翊沙苑之北,有斋曰“山对”,在沙苑中,故号南苑。……批阅虽多,推测实深,谓之一知。……夫余之遍览群书也,论列千家而烦言,必为之尽玄审详一义也,思经华转而真谛。唯求其可安,以多为知,不若其以少为知也,以少为知,又不若其多取,而约于甚少之为知也,而况乎本无所为知也,而可强以为知乎。自信者一知必人,果许其一知也,则可。

其中,“南苑”是为其号,然“一知”则颇具意义和内涵,既可看到马鲁的文学主张,又道出了其人生哲学。

有关于马鲁的生平资料不多,《清史》等正史均无传,但地方志等材料上对其有所记载,加之作品集中留存了不少材料、线索,将内证与外证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探究,亦可大体勾勒出马鲁一生的主要经历。

清道光三十(1850)年熊兆麟纂修刻本《大荔县志·耆旧传上》有马鲁小传,大体记录了他的生平:“马鲁,字希曾,别号南苑,明代赠光禄大夫宫保大学士自勉之七世孙也,五世祖云南按察司副使朴,高祖济南府通判嗣煜,殉崇祯十五年之难,赠少卿,曾祖稢土入祀乡贤,祖镕、父公休皆以鲁官赠文林郎、安远县知县。西河文学自副使朴后鲜有以著述成大家者,至鲁而家学乃中兴也。鲁生员岐嶷,读书一过不忘,八岁属文,惊其长老。性至孝,侍王父疾,有小曾子之称。补博士弟子后,以复古学为己任。督学使者奇其才,予廪饩中式。乾隆二十五年,乡试举人,从游门下者如云,不数年,皆成就可观。大挑二等,选淳化教谕,丁本生父忧,服阙。补静宁州学正,俸满保举升知县,选江西安远县,分校乾隆四十五年江西乡试同考官。安远俗悍,往往斗殴,殴至死人,而别买凶手,谓之顶凶。鲁莅任后,有温国光、温士林一案;又有刘老七、老四殴死钟海清复勒毙刘文明图抵一案。鲁研审得实,各办如法,民间始知畏惧。旋以阳达古之案为委员,拖延一载,而大府转坐鲁以不实,遂告归。盖负性质直,见嫉同僚,致有蜚语闻诸大府者,鲁固不自以为悔也。家居课孙及门弟子讲学,戚族有争者,为排解之。时时出资赈贫乏,睱则著书自娱。……寿八十九岁卒。”小传较为清晰地交代了马鲁的家世背景、人生轨迹以及仕宦经历。马鲁后辈马先登同治年间刊刻的敦伦堂本《关西马氏丛刊·关西马氏世行又续录之余一卷》有关于马鲁的小传,内容与《大荔县志》基本一致,文字较之简略。另依《自序》所言,马鲁除号南苑外,还于罢官归家后,自号洛苑渔樵客。卷2《静宁上任祭祖文》有“庚辰科幸邀一第”句,即马鲁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即1760年乡试举人,先后担任陕西淳化教谕、甘肃平凉府静宁州学正、江西安远县知县,后罢官返乡,闲云野鹤。生卒年不详,89岁卒。《淳化县志》、《静宁州志》等材料均无马鲁任职的相关记载。

马鲁所检存历年文章收录于卷1,共26篇,数量虽不多,而文体颇丰,有记、序、赋、跋、赞、铭、札、哀辞、祭文,等等。其中《樊壻哀辞》是马鲁为其早逝的女婿所作哀辞,在基本格式和骈四骊六的句式等方面,遵祭文传统,通篇既有骈体文字之美,又文风质朴,词采平实,可谓长歌当哭,情真意切,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与痛惜之感跃然纸上。诚如屈东侯所言:“涕泪俱下,读之何能终篇。”卷尾附收数篇效仿《坚瓠集》、《群芳谱》游戏文所作之文,记述其对古往今来奇闻异事的看法、评价,颇多闲趣。

《南苑一知》所存马鲁诗歌收录于卷2,共127题206首,虽数量不多,只占历年旧稿的十之二,然内容颇丰,题材广泛,多咏物、赏景、记游、抒怀咏史之作,文笔精练,生动自然,能从中窥见马鲁诗歌创作风格和主张。其诗歌创作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排律等,可谓众体兼备,又以五、七言诗为主,且尤喜七律,在全部的206首诗中,七律一体为50题104首,占半数之多,其中亦不乏别出心裁之佳作。如《鸿门坂怀古》道出马鲁对历史人物项羽的看法和见解:“好会群瞻盖世雄,缘何背约据关中。当年空说将军勇,此日还称壮士功。间道风尘埋满岸,洪门烟雨锁新丰。夕阳楼外朝云合,欲化龙泉翼沛公。”此诗构思较为新颖,“缘何”、“空说”等词明确诗人立场,虽有对项羽当称勇猛英雄的认可,然就其背约据关中等持批判态度,从而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绩,思想深沉,历史感浓重。另有《岳忠武王祠》表达出对奸佞背主之徒的憎恶和对英雄岳飞的扼腕叹息。除此之外,马鲁七律中为数不多的题画诗也值得一观,如《画牡丹》:“墨光深染晓来霞,争羡移根富贵家。浓淡应分金掌露,丰姿许压广陵花。疑无指印沾红锦,宛有天香绕碧纱。写出玉堂风景好,春风微动一枝斜。”于对比、烘托之余,将牡丹的丰姿尽展,状摹画中牡丹的美丽,并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深得题画诗精髓。马鲁创作诗歌也颇喜组诗,为17组94首,几占半数,多为写景状物之作,虽无创新,但亦有清新自然之佳作。

马鲁极爱花,在其笔下,以花为题之诗也颇多佳作,其中以咏菊花之作为上,如《看菊》:“闲对秋英伫立时,容颜照我似相知。无钱空负黄金价,有笔聊题百战诗。皓月肯临情未淡,俗夫贪醉赏仍痴。东篱好守凌霜节,那见百花浪笑迟。”七言八句,菊花的高洁不俗跃然纸上,传递出诗人对菊的偏爱和欣赏。另一组诗《半亩园菊花十咏》更是精心描摹菊园中品种各异的菊花,七言四句,短小精悍,尺幅千里,堪称上品。《白莲》四首从不同侧面将莲花芙蓉出水之姿一一再现。

细观马鲁之诗,可知所存诗歌多为其晚年作品,自安远县知县任罢官归家后,马鲁摒弃官场,闲居数十年,于家乡讲学著书,此时诗歌多表现其时的闲适温馨,如《归鸭》:“归鸭天卢近,蔬园一带笆。飞迟香作稻,睡起绮成霞。到岸慵辞水,分群各认家。老妪呼且引,树里噪栖鸦。”田园生活一派和谐,亦映出诗人闲适之态。另,《赋得老妻画纸为棋局》、《赋得稚子敲针作钓钩》二诗也是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可从中窥知马鲁晚年安详之心境。

《南苑一知》集中诗歌大都有当世名家或友人评语,虽为寥寥数言,却往往一语中的,评论可谓精彩,或道出其诗歌风格,或言及诗歌语言、内容等方面特色,亦或点出诗人当下心境,堪称此书一大特色,对研究马鲁诗歌创作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南苑一知》卷3分别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南华沥摘萃》是为《金刚经》、《心经》、《南华经》三部经典经书做评注,其中因《南华经》篇幅过长,摘其精萃、醒目者为之评注,主要是对经书具体内容做评价,是为评。其余两部则为全文注,主要侧重于具体字词等注释,是为注,为后人展现了马鲁对佛、道两教经典的认识与理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缺“无为福胜第十一”,似为遗漏。

《南苑一知》卷4、5收录了马鲁昔年教书时的著作,即有关诗学、韵学、修辞学等方面成果,细览之,皆系经验之谈,颇有价值。诗学类有诗式、诗体、杂体、诗韵、诗联、诗忌、诗论等七则,堪为诗法入门者必读。马鲁此卷论诗之法,几可当此集十卷之最上者,显示出马鲁诗法方面的独特见解,为后来许多文人学者所激赏。另,马鲁诗歌创作亦遵其诗法,如《冬雨》其二,为全仄诗。不但全诗28字全是仄声字,而且四句皆押仄声韵:“十月已尽复此雨,几日不断湿作苦。草草尚尔遍地绿,木叶半落却再吐。”而《冬雨》其一,平声配合得好,弥补了平仄不协调的不足,使之不受平仄束缚,独出心裁。同时,韵学卷亦显示其非凡的音韵学和文字学功底,其中纠古人字误的条目,极有代表性。

马鲁知识渊博,所涉门类众多,天文、地理、星命、壬遁、勾股之术均有涉猎。《南苑一知》卷6为卦象篇,卷7为奇门遁甲篇,有论卦象、爻辞的条目,有论节气与卦爻之间关系的条目,还有论时辰、星宿、属相、六亲、运数等条目,足见马鲁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易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

据凡例所言,《南苑一知》卷8、卷9、卷10是为马鲁随笔杂谈,并以写作之先后为序排列。《理学名言》是他理学思想的集中折射,《白楼诗社》写出了他的诗学主张,如此种种,既可知马鲁读书所涉门类极多,又将马鲁思想的众多方面一一展现。

此集为十册,一册一卷,卷首为《自序》,以手稿上版,落款题名下方有二枚方形印章,一为阳文,印文为篆书“马鲁”二字,一为阴文,印文为篆书“希曾”二字。随后是凡例,再是总目《南苑一知目》。卷一首行上端顶格题“南苑一知卷一”,以下各卷均同此式,仅变更各卷序的数。次行下方从右向左依次题为“大荔马鲁希曾甫著”,“朝邑受业张廷璘参考”,“朝邑门壻张廷鉴校字”,以下各卷均同此式,无变化。卷尾于末行上端顶格题“南苑一知卷一终”,以下各卷均同此式,仅变更各卷序的数。自《南苑一知目》之后,每半叶9行,满行20字,无栏线。版心有“山对斋”三字,是为山对斋刻本,以示区别于他本。细读《自序》可知此集当刻于马鲁晚年,亦当为初印本,但因此集并未提及刊刻年代,故尚不能推定其刊刻的确切时间。

据《大荔县志·耆旧传上》的马鲁小传所载,马鲁有《南苑一知》10卷,《读易尘谈》4卷,《禅院纳凉志》2卷,《疏棂漫语》1卷,《书题蠡测》2卷,《冷典精汇》2卷,《左传偶评》4卷,《山对斋文集》1卷,《诗集》4卷。又据《大荔县志·艺文志》可知,《南苑一知》10卷、《左传偶评》4卷存,《读易尘谈》4卷、《疏棂漫语》1卷皆系未存刻,其余著作未提及。而此后蒋湘南于咸丰二年编刻的《同州府志·经籍志》载:“《读易尘谈》4卷,《南苑一知》10卷,《疏棂漫语》1卷,《左传偶评》4卷,国朝马鲁撰存。”按,咸丰二年即1852年。然自此之后,《左传偶评》并未再次出现在古今人编辑的书目著录中,仅存《南苑一知》及其他零散卷集。此与山对斋刻本《南苑一知》凡例所云“余尚有卦象、左斑书题、蠡测、喻言、集锦、集唐、韵语、曲樗、诗话、传奇、新调等书以镂板之艰不获,举以问世,亦造物使之藏拙耳”相印证。后马鲁后辈马先登汇其先代遗集,同治年间刊刻于大荔马氏敦伦堂,为《关西马氏丛书》。丛书收录马鲁著作5卷,分别为同治九年刊《南华经摘萃》1卷、同治十二年刊《南苑一知集丛谈》2卷以及同年刊《山对斋文诗存稿》2卷。按,同治九年、十二年分别为1870年、1873年。又按,因此本刊刻于马氏敦伦堂,以下简称敦伦堂本。其中《南华经摘萃》和《山对斋文诗存稿》与山对斋刻本卷1、卷2、卷3相关内容大致相同,文字、顺序等略有出入。山对斋本《南华经摘萃》之“摘萃”二字为小字,与金刚经注、心经注并收于卷3,而敦伦堂本则单独成卷,正文前有马先登作《南华经摘萃重刻序》,首行上端顶格题“南华经摘萃”,次行下方题为“大荔马鲁希曾甫著”,正文每半叶10行,满行23字,有栏线。内容几同,文字个别有出入。山对斋本卷1为文,卷2为诗、词、曲、对联合集,敦伦堂本《山对斋文诗存稿》卷1为文,卷2为诗,正文前有目录,首行上端顶格题“山对斋文诗存稿卷一”,卷2同此式,仅变更卷序。次行下方题为“大荔马鲁希曾甫著”,卷2同此式,无变化。正文每半叶10行,满行23字,有栏线。卷一篇目数量、题名以及顺序均与山对斋本略有不同,具体文字也稍有出入,且此本没有山对斋本中的双行小字自注和文后他注评语,可视为两版本之最大区别。卷2目录即按体式分类,题名、顺序等与山对斋本略有出入,亦无诗后简评,文字几无不同,而且此本只收录马鲁诗、词、曲,未收录对联。然《南苑一知集丛谈》则为《南苑一知》之外文字,本着只校不补的原则,暂不作补遗。

山对斋本《南苑一知》不仅在古人编辑的《大荔县志·艺文志》、《同州府志·经籍志》等书目有著录,而且在今人编辑的《中国丛书综录》等书目亦有著录,可知,今存此本,仅见藏于陕西省图书馆。另《贩书偶记》、《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丛书子目书名索引》、《清代诗话知见录》、《清诗话考》等书目相关著录条目收录均为敦伦堂刊刻。我们这次点校《南苑一知》,是以山对斋本《南苑一知》10册为底本,以敦伦堂本《南华经摘萃》1卷和《山对斋文诗存稿》2卷为对校本进行工作的。为保持底本原貌,这次整理时,两个版本不同文字,均于校记中指出,且不重新编次,凡遇异体字即改为通行规范字,俗体、简体字则不改动,缺字即以方框(□)代替,不敢妄作臆补。唯原本的总目不便查阅正文,我们以此次经过校勘的文本为准,重新编辑总目,冠于卷首,以方便读者检索正文,但原有总目仍予保留,这也是为了保持底本原貌。还需指出一点,底本诗题后的自注是施加标点的,但原文不用双行小字的惯例,而是与题目的字号大小一样,仅隔一格以示区别。而按照《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的体例,题目也是要加上标点的,这样就使得二者容易混淆,故在这次的整理点校本采取通行法,即改自注为小字,仍随诗题之后。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南苑
中国的第一座机场
南苑街道: 成立网约车党支部、联合工会
印迹版痕 以美育人——浙江省浦江县南苑小学版画作品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再见!百年南苑机场
百年南苑机场结束民用航空历史
康熙皇帝与南苑
南苑乡:阔别城垣旧影 再现南囿秋风
高端连锁酒店人才流失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以宁波南苑饭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