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分析

2016-02-02 19:18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二度民族民间

迟 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分析

迟 冰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巴托克是近代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家,而钢琴则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以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鉴于此,本文从其钢琴创作经历谈起,就这种民族特色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所获得的启示和借鉴进行了总结。

巴托克;钢琴作品;民族特色;分析启示

一、巴托克钢琴创作经历概述

巴托克(1881年—1945年),匈牙利著名音乐家,也是世界音乐巨匠,曾先后创作出了数百部经典之作。纵观其整个创作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89年至1907年的萌芽期。1889年,巴托克开始了音乐创作历程,该时期的作品显然深受贝多芬、李斯特等古典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主要以模仿为主,但是仍然表现出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关注。主要作品包含《四首钢琴小品》、《管乐和钢琴狂想曲》等,作品中初次使用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彰显出了巴托克强烈的民族意识。第二个时期是1908年至1924年的形成期。从1906年开始,巴托克就开始了自己的田野考察之旅,曾带着留声机走遍了匈牙利各地,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有意识的将这些素材运用于作品中。包含《献给孩子们》、《两幅肖像》以及最为著名的《野蛮的快板》,通过对大量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巴托克已经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民族风格。第三个时期是1926年到1940年的变化期。该时期的巴托克受到斯特拉文斯基等音乐家的影响,尝试在作品中表现出新古典主义风格,包含《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曲集《小宇宙》、钢琴组曲《在户外》等,虽然风格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实这是巴托克在探索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中新的表现形式。第四个时期是1940年至1945的晚年期。1940年,受到政局的影响,巴托克来到美国定居,虽然经常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巴托克仍然坚持着音乐创作,写出了《第三钢琴协奏曲》等。1945年9月,巴托克在纽约病逝。

二、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表现

(一)调式方面

调式是音乐的骨架,对于音乐风格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对民族民间音乐数十年的研究中,巴托克发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民族民间音乐是有调性的,而不是当时十分流行的“无调性说”;另一个则是民族民间音乐多使用中古调式和匈牙利调式,而不是大小调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巴托克采取了创新的运用,即在原有调式调性的基础上加入了半音,从而使作品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两种风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调式转换来实现预期的效果,如《献给孩子们》,这是巴托克早期的作品,其中第31首的开始部分,有个同属于G宫系统的乐句,左手部分开始是多利亚调式,随后又变为了爱奥尼亚调式,同时加入了半音。同样是《献给孩子们》,第53首《快板》,巴托克采用了二部对位的方式,上下两个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式,一个是多利亚小调,一个是利第亚大调,两者是同主音二重调式的重叠,利用民族调式产生了小二度关系。可以看出,巴托克在调式调性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既能够保留民族民间音乐中调式调性的特点,又能够使作品体现出现代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和声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整体发展,和声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和重视,也成为了音乐家彰显个人风格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对巴托克来说,在发现民族民间音乐在调式方面的特殊性之后,他意识到不能再沿用传统的三度叠置法。另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四度音程和二度半音,也给了他以新的启示和借鉴,所以在具体的创作中,他更多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如《十四首钢琴小曲》中的第11首,该作品的右手旋律全面使用了四度叠置和弦,且采用了平行进行的方式,音乐风格十分鲜明。后来在《小宇宙》中,巴托克还专门写了一首《四度音》,可见对这种和弦的偏爱。除此之外,巴托克也将二度叠置和弦结构视为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标志。用大二度来表现民族风格,用小二度表现现代风格。如《小宇宙》第132首《大二度的分解与结合》中,全曲多次出现了大二度叠置和弦结构,然后在低音部中利用小二度对大二度进行分解,使两者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所以在传统面前,巴托克绝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灵活地创新运用,获得了个性化的民族风格。

(三)节奏方面

节奏是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多数民族民间音乐都有一种或多种独特的节奏形式,同时也是区分于其它民族或地区音乐的标志。巴托克为了获得更加新奇的节奏效果,曾对素材中的节奏进行了系统地归类和研究,然后创造出了多种新的音型和组合方式,再予以大胆运用。比如自由节奏。这是匈牙利民歌中常见的节奏形式,意在给演唱者以极大的自由表现空间,多运用于一些个性化的情感抒发。比如在《小宇宙》这部以孩子们的幻想为主题的作品中,自由节奏就经常出现,以此来表现孩子们幻想的无拘无束。又比如附点节奏,这是匈牙利民间舞曲中经常出现的节奏形式,能够表现出洒脱、随意的情绪。而巴托克在具体运用中,突出了附点节奏的模仿性特点,如《狐狸之歌》中,就通过大量附点节奏的运用,形象刻画出了狐狸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且为了实现不规则的节奏效果,巴托克还善于使用混合节拍和重音变化。前者是指频繁地进行拍号变换,后者则是指将原有的重音规律转移到相对较弱的拍子上。比如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有两个乐段都是每小节就变换一次拍号,同时重新标注重音记号,由此突破了传统的节奏束缚,获得了更加灵活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效果。其在节奏方面的创新,对于20世纪的音乐创作技法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三、巴托克钢琴创作的启示

巴托克被誉为最具有民族色彩的钢琴创作者,为匈牙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也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从19世纪末钢琴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音乐创作者就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年中,虽然走过弯路,但是最终的收获却是巨大的。众多创作者或对民歌、民间器乐进行改编,或广泛运用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了大量的中国钢琴佳作,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钢琴音乐特有的风格,以及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思想内涵,以此为基础,也涌现出了众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演奏家,民族民间音乐也由此获得了全新的传承渠道,可谓是一举多得。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也更加超前和个性化,这无疑是钢琴文化发展的一种见证。但是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越应该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将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视为己任,而不是沉浸于某些技法上的创新实验中不能自拔。而且还有一点需要更进一步明确的是,从当下的中国钢琴作品来看,改编曲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初期,通过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改编,能够有效拉近听众和作品的距离,有利于作品的普及和传播。但是这并不是使作品表现出民族风格的唯一方法,民族风格的表现也不能仅局限于对传统作品的改编,而是要树立起现代意识,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关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变化,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出当代华夏儿女的精神气质和风貌,这不但是所有音乐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推动,一些始终秉承民族化创作理念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得到了新的对待和研究。巴托克正是其中之一。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音乐风起云涌之际,巴托克并没有选择盲从,而是坚定地走民族化发展道路,或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在今天看来,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彰显。由此获得的启示和借鉴也是十分深刻的,即在中国钢琴创作中,也应该始终坚持民族化风格,为这门外来的艺术注入民族的审美、情绪、思想和情感,并由此为民族化的演奏和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至中国钢琴学派的形成。这是巴托克其人其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和借鉴,也是所有中国钢琴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尤·霍洛波夫,罗秉康.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

[2]金毅妮.表现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点——巴托克中后期作品[J].音乐爱好者,2007(03).

[3]尤·霍洛波夫,罗秉康.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4]伊·马尔蒂诺夫,罗秉康.巴托克和现代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二度民族民间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